如何看待自己没考上大学一定得让孩子考上和自己都没考上大学凭什么要求孩子考上的观点?

YOU短视频


首先自己没考上大学,要求孩子考大学,大部分是确实希望孩子的未来能更好。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当然不能太偏激。在中国,其实可以说全世界,学历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国内好的企业,妥妥的985,211。国外大公司也依然是名校毕业居多。那么很多人开始反驳了:小学文化,当老板的多的是。 真的吗?当老板的真的是低学历居多吗?不可能。我曾经也是那样想的,但是当我真正长大了,有家庭了,有了孩子,终于能亲身体验这种感受了。我因为自己是普通本科而错失很多机会,也因为是非211,985学历而比别人薪资低一个级别。也因为技术还可以但是学历不行被大公司学历门槛挡住。努力吧骚年,创业没那么容易,只有不断学习,自我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搞IT的小哥哥


我妈妈说在她那个时代,上学很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时的家长都比较相信“读书无用论”,学一门手艺才能养活自己,我姥爷会唢呐和理发,他把这两门手艺传给了妈妈和舅舅,现在妈妈只理发,而舅舅专注于唢呐。

我问过妈妈为什么不上学,妈妈说那时候家里没条件,太穷了,妈妈其实很想上学,但是姥爷不让,他说女孩家不需要读那么多书没有用,而且那时候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妈妈也不敢提上学的事,听话的很,因为那时候听话还天天挨打呢,别说闹人了。

妈妈没上过学,十二三岁就自力更生开个小店,吃过很多苦,她说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我和弟弟一定要好好上学,考上大学,将来可以不用那么累那么苦 。

这点可以解释为什么父母自己没上过学却一定要求孩子考上大学,因为他们都吃过没文化的亏。

读书本来就是一种捷径了,没进入社会的人,不知道生活有多现实,钱有多难挣。学历是很多职业的敲门砖,考上大学以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能干一项工作。

我妈就说她只会理发,也只能理发,她没得选,因为她不识字,没文化,我知道有没上过学的也有成功的,可是那个成功者是你吗?我们不能看幸存者,要看底层的牺牲者。

对于“自己没考上大学凭什么要求孩子考上”,他们凭的是自己的社会经历,他们遭受过社会的毒打。

他们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想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毒打,他们凭的是对孩子的爱。


我是寂地


时代不一样了,就拿我自己举例吧,我90年出生,

我出生在一个18线农村,因为我爸抽烟打牌不争气,我读书的时候妈妈在外打工,我爸天天打麻将不着家,或者偶尔在外挖白蚁,我没有爷爷奶奶,从小轮流寄养在亲戚家,亲戚你懂的就不多说了,读书的时候饭都没吃饱,乡下的教学条件有限你懂的,读书只能靠天赋,很遗憾我不舒服天赋型,一般的成绩初中毕业报学校没有报高中,读了一所理工中专,我当时想学计算机,我爸说贵了不让我读,我能跟谁诉苦去,很多东西我选不了,我的家庭不论是经济还是爱都给不了我,我妈过年回一次家,一回家我爸妈就吵架,我哥上了大学,我爸妈有在他身上投资,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大学,总在想当初为什么不争气一点。我的邻居同龄人,跟我一样家境,但是至少不缺爱啊,自己在家照顾他们,不用像我一样流离失所。

这个年代了,只要经济允许,你爸妈希望你上大学时没有错的,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上大学,这也是我的遗憾,糟糕的原生态家庭,当然说这些没意义,没有人给我一个正确的指引,一路跌跌撞撞,有时活着都不知道为什么


雪舞64242723


自己没考上大学,让孩子考大学为什么。以前没考上大学因素很多,没钱,没机会,没有实力。我也没考上大学,但是我还是希望我当然孩子能考上大学。

为什么要要让孩子考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孩子像我一样人到中年。一睁开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而身边却又需要依靠我的人的时候,我却还在为了生存而发愁。没有能力,是能靠最底层的出卖力气去生存。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辛辛苦苦赚钱,供孩子上学,将来不要走我的老路。人生只有经过才知道。因为我们经历了,知道没有文化在社会上是多么的无助。有的孩子没有走到那一步永远也不会知道对于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人来说,为了生存有时候我们连尊严都没有。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父母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让孩子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电工满哥


我觉得是父母最真实的经历和总结!!

不要说是父母逼着你学习!因为父母当时吃过这样的亏,或者吃过相似的苦!不愿意让你重蹈覆辙!

可能严厉了一些!可能语气重了一些!但是真是为了我们好!

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最美的经历就是读大学或从军!

多年以后,不会后悔!


老张讲数学


关于自己都没有上过大学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的探讨?

在此引用一句话: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

1.从时代的角度—高考制度是从1977年开始恢复停止了10年的高校招生制度,所以很多父辈在那个年代是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从1999年开始大学扩大招生,我国13亿人口的大国尽管进行了扩招,尽管有人提出大学生满地都是,但是实际上有大学学历的人还是相对较少的。有些父辈没有上大学,是时代原因造成的。

2.从门槛的角度—现在的公司对于好一点的岗位招聘来看,起步都是从大学专科开始。学历的排序:研究生(博士、硕士)—本科(985、211、普通高校)—专科—高中—中专—初中—小学。层层淘汰,尽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有一点学历作为保障至少竞争的优势略强。

3.从职业的角度—随着学历的递减,可供选择的就业面越窄。生存空间相对更小。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阡陌交通001


这是因为每个时代的重点和难点不一样。一个人的发展,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必要的,但是也离不开时代的进程。

你可以观察到,很多40岁左右的成功人士人,大多是没有很高的学历的。所以我们常说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将来给小学就辍学的大老板们打工。这并不完全是讽刺,而是因为时代不一样。在过去那个时代,学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勇于开拓的勇气,新的商业模式的尝试,还有雄厚的资金和人脉。各行各业都需要开拓者,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很早就冲出去闯的那些人成功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尝试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大部分都是失败者。

而现在,光有过去的那一种冲劲儿已经不够了。现在对成功的要求更高也更难。没有一定的技术,强大的知识背景,完备的知识体系,很可能连挑战的门儿都进不去。

所以说,一方面家长们能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有着当时他们所没有的机遇,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他们没看到的,就是学生太多了,竞争压力大到难以想象。

所以说这个事情得互相理解,家长要明白,大家都知道学习能改变命运的时候,这种竞争压力究竟有多大。做孩子也应该去理解。你们现在的压力跟二三十年前你的父母出去突破的压力还是远远不一样的。


小宇哥师兄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虽然这个论断不完全正确,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还是成立的。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大学阶段。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为新中国在后面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批渴望知识的青年从此也开辟了新的征程,可以说是知识改变了中国。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导演张艺谋,外交部长王毅,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等等,都是恢复高考第一届考生,当然还有后面的很多,比如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等,他们都为中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大批80后,90后甚至00后都走入了社会,成为新中国的脊梁和希望。比如上次神州十号,十一号飞天,我们从新闻报道就可以看出,80后成为中国航天的中坚力量。再到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90后和00后占据了三分之一,他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的骄傲。

这一些例子,都是知识武装起来的,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谱写了一曲曲为祖国发展的赞歌。如果没有知识,我相信我们的生活没有今天这样美好。

学习,成就未来。我们的未来怎么样,全靠今天的学习。人这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涯,也是问后面打基础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从青年时代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他们成就了新中国,影响深远。现在的我们新生代,有了更好的条件学习,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农村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是最直接的途径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的贫困家庭,虽然条件不是很好,十几年前,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只读完初中或者高中,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继续上学,但是大部分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被迫辍学就去广东,浙江等地进厂打工。工厂一复一日的重复做相同的动作,就好比一个机器,拿着很低的工资,枯燥乏味。如果没有一点技术或者知识是很难升职和加薪的,除非政府工资调整。

作为农村的父母那一代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甚至小学没有读完。当然,时代不一样,50代,60代,他们因为没有机会,没有更好的条件上学,后面下苦力,挨饿受冻,遭遇别人瞧不起和各种委屈,挫折,走了不少的弯路,所以他们有理由要求孩子考上大学并且去上大学,越是好大学,他们越喜欢,哪怕砸锅卖铁,也得送孩子去读大学。他们从来不计较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上大学后能够出人投地,找到一个轻松的有意义的稳定的工作,不像他们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没有白天黑夜,脏累的苦力工作,并且成为他们的骄傲,父母的想法也就如此简单。

当然,读书肯定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许许多多的例子。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有获得很好工作的。但是,这些很好的工作也并不是轻易获得的,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积累经验,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后面得以升职和加薪,由此可见还是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拼爹不能拼娘,父母那代人很清楚,我们自己也清楚,通过知识,我们就比其他人多一些机会,少走一些弯路,因此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并有机会追赶超越城市的孩子。

城市孩子,更多的是不断超越父母

50代,60代,70代的城市家长,很多也是农村成长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面生根发芽,有了自己的工作或者事业,他们更懂得没有知识的艰难历程,也走过了不少弯路,遇到了不少挫折,虽然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比农村的家长要好很多,但是也可能曾经下过苦力等。

另外一方面,城市的孩子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教育和条件,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种机会,家长和孩子的认识比农村的家长更深入,他们更有危机意识,要避免孩子比父母过得更差,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观念更加强,从而获得更加高收入,体面,稳定的工作。

其次,城市的孩子学习氛围不同,家长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不一样。大家都在努力学习,考清华,考北大,考人大,考双一流大学,我们凭什么不努力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城市的孩子都是争分夺秒,相互攀比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成绩。如果谁的父母遇到自己的孩子成绩差,可能也会觉得很急。我们只有不断的超越父母这一代人,才能有更好的明天。父母打下的江山是父母的,自己创造的生活和工作才是自己的。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知识虽然不完全改变命运,学习也不能完全成就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更聪明,可能有更好的出息。


重庆法哥哥


这是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是家长自己没考上大学,为什么要求孩子要考上?

家长自己没考上大学,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自己学习不努力,家庭条件不允许,时代条件不允许,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那么随着我们社会发展,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基本上外部原因都不存在了,那么也就是说只有内部原因在起主要作用。而内部原因就是自己不努力不用功的原因,那么我觉着从这个角度,家长完全有理由要求孩子要考上大学。

第2个问题好像是从孩子的口吻提出的,就是说家长都没考上的话,我为什么要考上?

那么看来,家长是孩子的一个榜样啊,一个努力的目标。那么如果家长没考上大学的话,孩子就认为他的榜样既然都没考上,那我为什么要去考呢?还必须去考上。我也可以和家长一样自力更生,用勤劳致富啊。

那么作为家长面对孩子这样的疑问,可以从这样的方向去引导孩子,也就是说上了大学以后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会有更好的目标,更好的榜样会开阔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好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好的创造价值。

同时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创造更好的考学环境,包括寻找合适的老师,提高自身的修养,跟孩子一起成长,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因为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好的案例,就是家长只要求学生学习,下了死命令,甚至给予很高的物质奖励,但实际上在生活中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只剩下了钱却没留下了心。

这样的家长是需要反思需要改变的,否则即使孩子能考上大学,也会受到这种金钱主义至上的消极影响,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同时孩子也不能利用这样的问题来掩盖自己的懒惰,因为学习毕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而且面临着很多竞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会陷入自信心不足的境地。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知道知识是宝贵的,无知和愚昧是可耻的,而获得知识,获得学位不仅是能力的证明,也是成为一个现代人的重要的标志。

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内生在动力,给予他精神激励,看到进步就及时鼓励。相信这样的话,孩子的自觉性和尊严感会极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

还用担心他们考不上大学吗?


虫叔说


题主想说的是没上过大学家长的两种观点:一个是希望孩子比自己强;一个是拿孩子的现状和自己以前比,有点无奈的感觉。

自古以来,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希望孩子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愿望是没错的,否则社会如何发展、进步。如今的高等教育已基本普及,只要不是不学的都会有学上,因此拿大学本科学历来衡量的意义已经不大。

关键在于这种愿望背后折射的家长心理和家庭教育氛围问题。特别是有的家长把孩子变成替自己实现梦想工具的潜意识,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没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未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愿望和兴趣爱好。笔者常遇到一些填报高考志愿的家长,每到大学填报志愿,选专业时总会说:孩子也不知道学啥,不知道他爱好啥。

其实,这是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的悲哀。恰是因为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注重是否能考上大学,或者考什么样的大学上,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与子女的交流。父母过分的包办了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只要孩子学习就好,其他的家长包办。长期以往,孩子失去了爱好,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与方向,出现上大学后不适应,严重的甚至自杀(笔者的同学考上一所985后2年,就跳楼了);还有的家里接受不了孩子毕业及失业的事实,逼的孩子走投无路的……这些都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无论孩子多大,家长们都要把他们看成独立的个体,有抗打击心里,帮助孩子做选择,而不是替代他们选择。

如果从子女的心理健康上,题主题目里后面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反而更有受挫能力。因为在自由发展,自己选择,心态上更健康。

所以,希望家长们在注重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去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去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