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书?

刘世好


怎么读书?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很困扰我.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好在市面上是有专门去讲读书相关的经验的书籍的。比如我推荐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教人阅读的书。



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初次问世,集中介绍阅读的方法、技巧。算的上是人竟皆知的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对怎么读书这个问题,书里面做了很多的阐述。我也就结合自己的阅后体验和实际感受从读什么,如何选和怎么读这几个方面来粗浅聊一聊。




  • 读什么?

书是有阅读层次的,总体上,我们应该要读一些“略高于我们阅读水平”的读物。


读书不能只一味消遣,适当找一些难啃的书去读,只有这样,自己的阅读层次才会慢慢提升,眼界和收益才会慢慢提高。


对一个婴儿来说,让他直接上来读一本密密麻麻文字的书,他肯定看不懂,也读不下去,这就是高于了婴儿的阅读水平,而如果给他一些识字卡片,卡通绘本就能理解和吸收。


什么叫做超过自己的阅读水平呢?


以我自己为例,大学放假的时候,没有太多涉猎西方哲学基础的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个暑假过去了都没读完几页,因为书比我阅读水平高太多,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的我根本读不懂。


那么如果我从一些哲学知识普及开始,西方哲学经典解读,了解多了再顺着一路读下来,随着阅读水平的水涨船高,《纯粹理性批判》才能做到读的通,看的懂。


所以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个舒适的阶段,随着理解力和阅历的提高,阅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为很多道理,用低层次的阅读载体是无法表达完整的,你会错过背后的真实。


你听到的是拉低到你阅读水平的转述,属于别人的读后感,而不是自己的感悟。


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的感受很可能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你没有读过,也读不懂,所以才不得不接受别人的观念,那就容易被误导。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原因。



  • 如何选?

书海浩瀚,时间短暂,书如太烂,不如不看。



没有目标的话,试着参考各大榜单的推荐书目吧,多个榜单都出现的非畅销书,应该是值得去读的。


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支撑你读下去的动力。



  • 怎么读?


千挑万选了一本书之后,要开始读了,主要关心一下几个问题:


1.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找出主题,也就是书的核心。

2.作者如何讲述书中的细节,作者如何证明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观点是否合理,有哪些可取那些不可取的地方。毕竟作者不是神,尽信书不如无书。

4.书和自己的联系,内化吸收,成长收获。




简单总结一下:


关于读什么,挑战阅读略高于我们水平的书籍。


关于如何选,不要什么书都读。围绕自己兴趣创建独一无二的阅读书单。


关于怎么读,读懂作者,也需要读后多思考,把知识为我所用。


每月弓长


下面的图是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制的表格。

这样做最明显的作用就是简单而有效。打印出来,读书的时候可以作为标签使用,读到哪里便夹在哪里,而且随时填写。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四个部分:

1、基础阅读

指的是先粗略地看一下,不必纠结书的内容,按照书名、作者介绍、类型等挨个看下来,看完之后可以在表格里打个对号。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身份、经历和创作背景,以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检视阅读

这是第一遍细读。

通读与标记:先完整地读一遍,遇到不理解的做好标记,遇到喜欢的地方也做好标记。在读书的时候,可以用食指一行一行地滑动,眼睛随着食指的滑动来阅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书在说什么:是在读完之后合上书,想一下这本书在说什么,每个部分在书中的作用。这样做,你会明白对整本书大体的逻辑,这是很重要的。

是否有道理:不同文化背景的书在不同的读者看来,必然会有差别,读者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知识去检验一下作者的言论,不能全盘接收。

与我何关系:既然我们要读一本书,那么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在未读之前,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呢?是潜心钻研还是休闲娱乐,是陶冶情操还是工作需要,这点一定要有明确的认知。

3、分析阅读

这是第二遍读书,也是最细的一遍。

全书大纲:这时我们要细细地读了,先写出这本书的大纲,然后补充大纲中的细节,哪些是明白的,哪些是有疑问的,现在要彻底弄明白。

陈述作者意图:你要用自己的话,叙述一遍作者在此书中要表达的事情。注意其中的逻辑关系。如果想获得更深刻的认识,那就去跟别人诉说、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你会一遍遍地检视自己的知识,最终让它坚如磐石。

受教与批评:读完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以及认为这本书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可以在这里写下来。

4、知行阅读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自我期许: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收获,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在多长时间之内让自己达到什么境界呢?举个例子,我在读完《30天学初级会计》后,希望在今年9月份要过初级。读书不止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在自己身上有看得见的成长。

阅读的程度:以结果为导向,个人认为读书分为五个层次:买完、读完、理解、去做、成功。好了,现在你可以在后面逐条打钩了,前提是如果你完成了的话。

(以上只是个人的读书习惯与经验,可能并不适合每个人,如果只能帮助一两个人,我也是非常开心的。)


那年清阳


读书,是开阔视野、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多读书,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弟子规》教导我们:“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古今中外一些作家、名人都很重视读书,并得益于读书。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宋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如同剥笋:“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创造了三步读书法:“储存-比较-批判”等等。

现在,喜欢读书的人很多,也读了很多的书,每个人的读书方法肯定也各有千秋。总结起来大概有下面五种吧:一是列表读书法:通过列制表格,分析文中人物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综合概括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二是勾画读书法:通过对文章中的好词、精彩的句段、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圈圈画画,并以评语、体会或查阅结果等方式做简单的批注;三是预测读书法:就是在读文前先从题目设想下自己会用什么样的结构、观点和材料来表现内容,再与原文对照分析,深究原因;四是扩散读书法:就是根据原文扩大阅读范围,比如读了《少年闰土》,再读读《故乡》;五是三勤读书法:指的是勤读、勤抄、勤写,即摘抄和练笔。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您的肯定,让我们一起加油[加油]“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冉冉升起wxs


分享读书有以下几点:

1、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反反复复读,要融会贯通,对书中的精辟论断、至理名言等熟记于心,并能落实在行动上;

2、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密切联系实际去读,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入心用脑,用心思考,有感即发,有想就批,有话即写。

3、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用心用脑、用手用笔,手脑并用,心笔同写同画。用心用脑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善于用头脑去想,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用手用笔,就是用笔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思所想写下来,记下来,画出来,这也叫不动笔墨不看书。

4、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竖线、横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有时还把精彩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5、读重点的书、经典的书要善于与读其他书籍结合起来。如:《资治通鉴》《鲁迅全集》《二十四史》及历朝历史演义、古典小说、名人传记、诗词曲赋、丛书、类书、工具书及其他多种经、史、子、集等方面的读物。



企业债务筹划


我觉得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反复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我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用的知识,要是换成你自己,你会怎么写,怎么做。作者写的和你自己写的进行对比,发现差别在哪里,取长补短,然后就是提升和改进,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是否变成自己的知识,要靠写作来证实。所谓读写不分家。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阅读就像吃饭一样,要选择优质的东西,反复思考,反复咀嚼,然后吸收优质的营养和养分,去除杂质,然后输出优质的东西写作。两者缺一不可。

阅读又像树和花一样,先吸收足够多的养分(积累素材),才会根深叶茂,开出鲜艳的花朵来(写作)。这是我的一点愚见,希望能帮到需要帮助的朋友!






一生有你就ok了


读书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二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三是消磨时光,纯属娱乐。

相应的读书方式有三:一是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咬文嚼字最终实现融会贯通。二是便览百家杂谈,产生思想共鸣。三是泛泛而读,注重趣味性。

如果是前两种情况,建议在读书的同时做好笔记,并且在读完后写出自己的总结和感悟。

无论是卑微还算是高贵,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在相同的精神世界里,没有两个人是不平等的,无疑读书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思想共鸣的有效途径。《平凡的世界》中,官二代田晓霞与农民工孙少平的爱情,就是源于两个人通过读书产生的精神共鸣。


尘泥香如故


最诚恳的忠告:请先上路,在路上思考。

如果你坚持读了20年书,当然我说的不是教科书之类。当你回顾这二十年,你会发现,你的阅读速度,品味以及对书的遴选都迥然不同。人是在比较中摈弃过往的。同样写人物,当你读过白先勇,你才知道什么是细腻;当你读过张爱玲,你才知道什么是情深。这种比较自然而然,不断构筑属于你自己的品味与视角。

开卷有益,加油。


半尺盛唐


拿笔在本子上画线是很愉快的事。因为你可能会觉得画过了,你就已经记住了这段文字。你的感受是愉快的,但是你的大脑其实没记住,因为这个过程没有挑战性。你必须把它放下,隔一段时间,挑战自己,回忆内容,这时候才可能记得住。然后做更进一步的挑战——把书讲给别人听


琪琪馨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a0f10944eea4f79bdcb47f125727052\

志敏Dn


”书中自有黄金屋”,要想不断进步,就应不断充电。而读书则是学习充电的好方法之一。怎么读书?

‘1、泛读:泛读法则侧重阅读量,也就是广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精读法要求将读物中每一处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追求的是深度。

3、通读: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6、略读: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即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定能学有所成,且能从学习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愿大家都能多读书,读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