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第一谋士到底是郭嘉还是司马懿呢?还是其他人?

无聊闲人293


应该是郭嘉,郭嘉对于曹操前期发展有些不可磨灭的贡献,曹操对他也是非常尊重。

郭嘉死后给曹操留了三个锦囊

第一个 : 袁邵势气正盛 且 多为乌合之众 主公 当 先高积堡垒 多修城防 若有 袁邵军将领来宣战 万万不可出战 待到 半月余 士气低落时 主公 再举兵杀出 则可轻松胜之 第二个: 虽然 袁邵 兵多将广 但 其军中 鱼龙混杂 且袁邵此人 优柔寡断 故左兼它 奉孝料定 两军对峙期间 必有人来降 切不管 品行如何 主公当接纳 待大事成后 再做商议 第三个: 主公胜后 万万不可 为难袁邵旧部 且军中 与 敌军 往来书信的当一概不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北定中原 指日可待以。 为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智7923


曹操的第一谋士是谁,不好说,但是不可能是司马懿,这个是没问题的。

司马懿是哪一年被曹操征辟进幕府的呢?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这一年的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击败了袁绍,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地位。而他的人才班子,也已经搭建完毕。此时他的帐下,已经有了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这样的人才,司马懿的到来,只不过是点缀而已。

实际上司马懿在曹操生前也确实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贡献。他所做的,无非是劝谏方面的工作,比如劝曹操攻取汉中(曹操还没听),以及阻止曹操迁都而已。至于提出大战略或是奇谋,那实在不是司马懿做的事情。

说完司马懿,我们再来看看别人。

先说郭嘉,最近一些年,受《百家讲坛》的影响,很多人对郭嘉颇为青睐,甚至觉得如果郭嘉多活几年没准曹操都能统一天下。说实话,我们不谈那些虚无主义的问题,只说实际结果,那就是郭嘉在曹操最需要他的时候匆匆离去,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笔墨。

再说荀彧,应该说,相比于郭嘉,荀彧才是真正的那个“曹操的诸葛亮”。他在曹操在外征战的时候紧紧地守好了曹操的大门,成为曹操集团的第一文臣。但是,荀彧的结局却难言太好,而且他也不是谋士,这使得他也很难称得上“第一谋士”。

被很多人认为是“扫地僧”的贾诩,也称得上是曹操难得的谋士。在官渡之战前,他力主和袁绍开战;赤壁之战前,他又劝曹操莫要仓促南征。魏国建国时,他被拜为三公之首太尉,乃是魏国的最高官员。

那么,你心中的曹操“第一谋士”是谁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



青言论史


曹操手下谋士很多,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戏志才等。说道曹操的手下第一谋士,大家第一个可能会想到郭嘉。郭嘉或许才华横溢,但他有两个个短板,即:寿命太短和过于用奇。正因为这两点,所以他成不了曹操手下第一谋士!相反,另外一个人却寿命较长,而且堂堂正正的谋划。这另外一个人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此人名字叫荀彧(xún yù)。为什么是他呢,重点看这四点。

①在战略上,荀彧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最典型的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需要注意的是,荀彧还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他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曹操的错误!

②在战术上,面对吕布的叛乱,却能保全兖州三城,使用奇谋将袁绍阻挡在官渡,为官渡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等。总之,荀彧在战术上,也能做到“奇谋迭出”!

③在治政上,荀彧被曹操任命为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没有一定能力,能干上“十数年”?199年,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后,迅速一统北方,恢复生产之类,这里面有荀彧的巨大功劳!

④在举荐上,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荐。当然,这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即:荀彧有识人之明!

正因为荀彧才华横溢,无论战略战术,还是治政荐人上,成绩都非常显著,所以曹操才称他为“吾子之房”!事实上,在三国时代,荀彧也被称为“王佐才也”,“王佐之器”!


总有一刻属于你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谋士可分为三类,阴谋诡计类型的,称为毒士,其中出名的例如郭嘉,贾诩等,这些往往计谋百出,不管是战场杀敌还是扰乱敌人内部都是好手。政治治国的类型,称为国士,其中首推诸葛亮,荀彧,鲁肃等,这些一般是总览大方向,包括国势走向,未来规划还是治国安邦。第三类则是军事谋略型的,称为军师,甚至可成为将帅。其中出名的如司马懿,周瑜,庞统,法正等等。这些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战场攻略型的。

因此,总结这些,和曹操当时所在背景环境来看,我觉得曹操的第一谋士当属郭嘉,理由有三,第一,郭嘉是最早一批帮助曹操的人,帮助曹操从无走到有,一步步走过来花了多少心血,甚至至死都要帮他出谋划策最后一计。

第二,则是三国时期流传的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可以看出郭嘉的份量和才能。

第三,则是司马懿是直到后期曹操兵强马壮的时期,甚至是曹丕时期才受到重用的,可以说那时间对于曹操的帮助是不太大的,因此,我个人认为郭嘉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谋士了。

这些仅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施攀志


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他们五个人分别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贾诩。除了五大谋士之外,曹操帐下的谋士还是很多的,比如毛玠、戏志才、司马懿、刘晔等人,但是若论曹操的第一谋士必定要从曹操的五大谋士里面选取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五大谋士,就是因为他们五个对曹操的作用是最大的五个。

郭嘉是曹操十分欣赏的谋士,在官渡之战中郭嘉给曹操献上了“十胜十败”理论,而且之后的遗计定辽东让曹操不战而屈人之兵,降伏了袁氏兄弟。本身郭嘉早死对曹操的作用肯定会减分的,但是郭嘉本身身体有恙不宜去辽东的,但是他为了曹操大业,极力的支持曹操先平定辽东,最终郭嘉也死在了辽东,所以曹操认为他很贴心。



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用郭嘉羞辱了他的谋士们,但是事实上赤壁之战并非谋士之过,贾诩就曾经给曹操提了很多建议,只是曹操不听罢了。曹操之所以羞辱众谋士可能是宣泄他心中的痛苦罢了,很多人用此把郭嘉吹上了天,小编深不以为然!

贾诩、荀攸、程昱三人在跟了曹操之后也是为曹操各种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由于郭嘉有吹点,因此掩埋了他们三人的功劳,其实他们三个的功劳未必就比不过郭嘉。



最后说说荀彧吧,很多人都称荀彧是王佐之才,这点小编是非常认可的,所谓的王佐之才自然是要比普通的谋士高个级别的。荀彧对曹操的主要作用就是看家护院,巩固后方了,这不是丞相应当做的事情吗?没错,荀彧在曹营发挥的就是丞相的作用,而且郭嘉、荀攸等人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因此说荀彧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一点也不夸张,反而很切合实际!


唐朝的长老


历史上曹操麾下的第一谋士是荀攸,被称为曹操集团的“谋主”,《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荀攸“算无遗策”(形容谋划准确,从不失算),和他一样获得这种评价的三国谋士只有贾诩。

《三国志》魏书第十卷就是荀彧荀攸贾诩传,而一些其他知名谋士(或文官)则出现在魏书的第十四卷——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传。列传位置的差别可以显示古人真实地位和贡献的差别。二荀和贾诩在魏传中仅排在魏帝,皇后,诸侯(董卓袁绍刘表吕布张鲁等)及曹氏亲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之后,足以看出这三人的重要性。

唯一排在荀攸之前的曹营文官荀彧并不是一位纯粹的谋士,而是类似诸葛亮一样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们的工作更侧重于大局的规划和方向的指导而不是细节的演算。如果只谈策划战术的谋士,荀彧不太适合入选。

在《三国演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曹操阵营第一谋士则是郭嘉。


天下影院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每当天下大乱之际,便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说起历史上著名的混战乱世,自然少不了那著名的三国时期,在三国乱世,人才非常重要,所以,曹操才颁布“唯才是举”的政策,石破天惊的打破了当时官员选拔传统。

正因为手下人才济济,所以弱小的曹操,才能击败兵多将广的袁绍,从而统一北方。关于曹操手下的人才,想必大家都能说出一两个,比如郭嘉、贾诩、程昱、戏志才、荀攸、刘晔、司马懿、荀彧等。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算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呢?对于这一个问题,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选择郭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如今,他更是被封为三国第一智囊!

然而,郭嘉或许才华横溢,但他有二个短板,即:寿命太短和过于用奇。正因为这两点,所以他成不了曹操手下第一谋士!相反,另外一个人却寿命较长,而且是堂堂正正的谋划。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也就是说,郭嘉主要在曹操崛起过程起作用,此后天下很多大事,郭嘉都无缘参与。尤其是郭嘉死了之时,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

更为重要的是,曹操称郭嘉为“奇佐”,却称另外一个人为“吾之子房也”!(所谓子房,即汉朝的张良,能够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没有张良,就几乎不会有刘邦称帝)

显然,郭嘉善于用“奇谋”,而另外一个人才是用“正”高手!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奇可以胜,但没有“正”的“奇”,却几乎不可能胜!

所以,这另外一个人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此人名字叫荀彧。如果大家详细看一看荀彧的简历,就可以知道此人多么牛!如果粗略了解他功绩的话,重点可以看这四点!

1.在战略上,荀彧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最典型的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需要注意的是,荀彧还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他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曹操的错误!

2.在战术上,面对吕布的叛乱,却能保全兖州三城,使用奇谋将袁绍阻挡在官渡,为官渡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等。总之,荀彧在战术上,也能做到“奇谋迭出”!

3.在治政上,荀彧被曹操任命为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没有一定能力,能干上“十数年”?199年,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后,迅速一统北方,恢复生产之类,这里面有荀彧的巨大功劳!

4.在举荐上,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荐。当然,这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即:荀彧有识人之明!

正因为荀彧才华横溢,无论战略战术,还是治政荐人上,成绩都非常显著,所以曹操才称他为“吾之子房”!事实上,在三国时代,荀彧也被称为“王佐才也”,“王佐之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王佐之器”,不仅仅需要有高明的战略战术,还需要能治政、能识人、懂外交、懂宣传.....总之,应该是一个通才,可以全方位的帮助别人。诸葛亮、郭嘉等人都有短板,所以只能算高级谋士!

最后,基于以上贡献和作用,荀彧被称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显然是不为过的。但是,对于为曹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荀彧,结局却是被曹操逼死。《后汉书》:“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也即公元212年,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就吃药自杀了。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逼死荀彧,很可能是因为后者忠于汉室,反对自己加封九锡。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在公元212年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但是荀彧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无疑激怒了野心勃勃的曹孟德,从而最终被曹操逼死。总的来说,荀彧一直抱着兴复汉室的想法,辅佐曹操,也是希望通过曹操来匡扶汉室。而就曹操来说,应该一开始也是忠于汉室的。但是,随着势力的膨胀,曹操已经有了自立之心,这促使曹操和荀彧只能分道扬镳,导致了荀彧的悲惨结局。


神州万年


论综合实力司马懿比前几位都厉害,善谋略也是统帅之才。谋士只善计谋或奇兵,而计谋或奇兵成功还得有必要的条件。善谋略的统帅会为战略成功造势和制造条件,这是谋士所不俱备的。司马懿最牛的是审时度势,所以才会在诸葛亮摆空成计之时放他一条生路。反之诸葛亮被灭而自己羽翼未丰,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后肯定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司马懿出身高贵有北方权贵势力结盟为后盾,军事整体实力比诸葛亮所属蜀汉政权要强,双方交战各有胜负谁都没占到便宜。但司马懿战略眼光明显高于诸葛亮,从不轻易入蜀因为一旦入蜀会因为地理因素,大规模军团作战就失去了优势,肯定会被消耗殆尽。司马懿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严重消耗了对手的实力,这无疑是战略家眼光。曹操在集团内部最想清除的就是司马懿家族势力,但权衡利用价值和威胁指数后选择了前者。这种选择在曹操健在时是非常正确的,司马懿为曹魏江山的稳固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郭嘉,荀彧,程煜这些超级大脑所不可比的。但在他死后曹家子弟确实无能之与司马懿匹敌的人才了,这时的司马懿家族就成了驯化失败的猛虎。所以以致于江山易手司马懿家族,这都是历史的宿命是不可违的。


雷人记忆


谋士分几总,有战略模式,战术谋士,内勤谋士以及后勤谋士。

曹营战略谋士有:荀攸

战术谋士有:郭嘉,先期是戏至才

内勤谋士有:程煜

后勤谋士有:荀彧

没有一一列出来,偷个懒,我也记不得这么多[呲牙][呲牙]

至于司马懿是属于后期出现的人才,属于全能型谋士,单论战术,他是肯定抵不了郭嘉的凤毛一脚的,但论带兵打仗,政治,及后勤,调配都比郭嘉要高一筹。只能说各有长短,各有千秋。要不怎么会有鬼才郭嘉,冢虎司马懿呢!一定要把他们放在一个时代的话,我们的小嘉嘉是肯定是玩不过小司马的,还可能会更早退出舞台。个人缪见,不喜可喷[呲牙][呲牙]!勿用脏言,方显本事……


跳跳的蜗牛


依据历史资料,当今大部分人认为曹操的第一谋士是郭嘉,但也有部分人认为程昱、荀彧和荀攸三人的功劳也不小。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魏国名臣。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首席谋臣。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荀彧之侄,被曹操称为“谋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