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阿姨,等您好了,我带您去看壶口瀑布!

又一晚,一向倒头就睡的吴晶失眠了,两次进隔离病区的所见所闻一遍遍地在脑海中重演。她郑重地在日记中写道:

" “带”着俩儿子上了战场——武汉肺科医院、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5秒、遇到了暖心的患者……我要用心做好手头的每一项工作,与患者来一场摘掉口罩的相约。"

驰援湖北 | 吴晶:阿姨,等您好了,我带您去看壶口瀑布!

今年30岁的吴晶,是临汾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管护师,是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经过严格培训和几天来的主班、辅班历练,2月27日晚8点,吴晶怀着期盼又害怕的复杂心情做好防护后,首次进入隔离病房。

“快,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8%,呼吸增快至33次/分……”晚9时28分,吴晶和同事再次巡房时,患者诉有胸憋,血氧饱和度呈下降趋势。

“连接高流量吸氧装置!”同事杨江亭说。此时患者血氧饱和度已降至81%,患者用双手扯着衣领,高喊:“医生、护士救我!”

“血氧饱和度62%!”就在吴晶与同事检查高流量氧源装置、排除氧源装置管路障碍(因患者烦躁,管路连接处松动)、调节参数之时,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面部、嘴唇青紫,并剧烈摇晃着两侧床档……

吴晶与同事一边握着患者的双手进行安抚,一边重新排除氧源管路障碍、调整参数。“没事没事,你看,我们都在你跟前,氧气也调好了,呼吸机也在旁边,你不要怕!”

68%、74%、83%、92%、96%,随着他们的安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累得汗流浃背的吴晶和同事这才松了一口气。30分钟后,当她们再次巡视病房时,患者已入睡,生命体征平稳。

惊心动魄的15秒,让吴晶感触良多,“生命太脆弱,15秒既短又长,专业是用来救命的!”

每次上班前,吴晶总会郑重、认真地在自己的“战袍”上写上8个字,“我儿子叫高兴、高尚!” 她说,她承诺过,要“带”着儿子们上战场。

事实上,吴晶的两个儿子大的不过6岁,小的在她报名驰援武汉时才8个月。考虑到她的孩子太小,医院领导拒绝了。但,吴晶意志坚定,接连三次递交了“请战书”。

2月16日,她如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2月18日,她跟随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来到了战“疫”前线——武汉肺科医院。她说,投身抗“疫”战场,是她送给儿子们的第一份人生礼物,也是送给自己的礼物。

驰援湖北 | 吴晶:阿姨,等您好了,我带您去看壶口瀑布!

如果说,过硬的技术、应变处置能力是对医护人员的一大挑战,隔离服里的呼吸难题则是对他们的另一大考验。吴晶说,因为防护的原因,想要维持正常的呼吸已是不易,但他们还要维持病房秩序,对患者进行宣教,还要对入、出、周转的病人嘱咐注意事项等。所以,每说一句话,她都需要先深吸一口气。而这一切也都被暖心的患者看在眼里。

吴晶说,在巡视病房的时候,有很多患者为了让她节省体力,自觉担任起了“现场秩序员”;有的患者意识到她听不懂武汉方言时,又秒变成了“暖心翻译”;为了减少与她不必要的接触,患者们乖乖地躺在床上“排队”测量生命体征……

3月6日晚8点,吴晶接班,逐个病房查看患者。“虽然看不到你的模样,但我记住了你的声音,记住了你为我加油鼓劲的样子。”一位中年患者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

原来,不在隔离病房的日子里,吴晶总会通过“隔离窗”为病房里的患者加油打气,这位中年患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吴晶的。

“孩子,这是阿姨听到的最好听的声音,你们不容易,把你的电话给我,等我出院了,一定给你邮最正宗的热干面……”“阿姨,等您好了,我带您去看壶口瀑布!”吴晶与患者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