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怎麼看待這話?

在下就是在下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

生命有終點,但是,正因為終死才彰顯生的意義。生的時間有限,我們人生就要在有限的時間裡,過得坦坦蕩蕩、豐富多彩,而不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悲悲切切的等著終點的到來。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的時候,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怨天尤人,反躬自省,不糾結、不怨恨,讓短暫的人生在快樂、幸福中度過!。



熒之林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怎麼看待這話?#

這個問題襄陽俏胖姐回答你。

我記得在我中專畢業時,當時我們的班主任組織過“向死而生”和“反求諸己”這兩個成語的討論。當時我們的一個同學,平常一般不上課,喜歡到學校圖書館看書,所以同學們都記不住他,正是因為畢業時的一場討論,讓我們對他刮目相看,也讓同學們都記住了他。畢業後他分配到財政局工作,經常發表文章,聽說還出了幾本書,當初他是這樣給同學們講的。

他說:在《存在與時間》裡,海德格爾詳細討論了死的概念,並最終對人如何面對無法避免的死亡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海德格爾對“向死而生”的解釋是:死和亡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個過程,就好比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是亡故,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最終結果。

死而生並不意味著真的選擇去死,而是意味著在鄰近絕望和死亡的那一刻,選擇更好的去生存。海德格爾認為每個人的生命最初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每個人的基因、國家、民族、性格、家庭和階級,這一切都是未經我們自己選擇而強加到我們身上的,因此是一種被拋的狀態,而這種被拋的不平等性也使得很多人只是抱怨而不去努力。面對被拋的情景,很多人選擇了投降於生活的種種不堪,被生活所壓迫而忘記自己的本真,或者是相信宿命論,認為一切皆是天意,自己什麼也無法改變,於是這種從出生開始的被拋就成為了一種永恆的被拋。

然而,另一些人面對這種情景的時候,選擇了承擔此在命運,並且通過先行決斷將未來轉化為此在命運,也就是說先行決斷為我們帶來時間性的綻出,使未來的可能性回到現在,使我們可以承擔自己的曾在(被拋的處境)——在世界之中存在。不難發現,先行決斷其實就是一種將自己拋出的過程,作為對被拋處境的反向回應,承擔最初的命運和那個被拋的自己,面對可能性的世界通過本真決斷確定自己的未來,將未來的可能性收回到現在的自己身上。當我們做出先行決斷的時刻,既領悟了真實的此在,又承擔了真實的世界,這時的自己,相比於那個曾經沉淪於日復一日的重複生活又遺忘了自己的本真的自己來說,才真正達到了雙重的真。

“反求諸己”前面應該還有一句“行有不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聖人背道而馳。有了問題,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疫情爆發之後,對白衣天使、解放軍戰士、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等,描寫他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向死而生,最美逆行者。

對於在疫情方面美國人對中國態度,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答記者問時說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呵呵!”聽後我覺得直呼過癮!











襄陽俏胖姐


-人總有一天會死的,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人生的最終結局是死亡,這是沒有意義的。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如此艱難險阻地度過這一生?

-那我問你一個問題哦:美麗的花兒🌺好看嗎?

-好看啊!

-那花兒會謝嗎?

-呃……會。

-那你會因為美麗的花兒謝了,就不喜歡它曾經盛開的樣子了嗎?

-呃……不會

其實,“向死而生,反求諸己”兩句話包涵了人生態度和智慧的生活態度。意思是我們很清楚自己的終點站就在前方不遠也不近的某個地方,我們已經在車上出發了,車子也不會減速或停下,我們看著路程漸漸縮短反而並不死心或者焦慮,而是開開心心吃著火鍋唱著歌,一路高歌去那個所謂的終點站並且途中欣賞路上美景。

就像我們明白,這是一場必輸的遊戲,但我們還是會努力從中發現樂趣,盡力逗笑自己!

死亡是生命的結束,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意識到了終將到來的死亡,才能體會生命有多麼美好,值得我們每天熱淚盈眶地活著。

人類是向死而生的,一切有生命的物質都是向死而生的。看不到死亡你就體會不到生的感覺,就不懂得什麼是性感。

就像“飛蛾撲火”,明知道結局是什麼,還要義無反顧。對我們來說,就是大無畏的精神,沒有對與錯,因為終點就是光明。

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即使前方道路滿是荊棘,只要我們努力了,也會在荊棘中看見花開。





竹影伴月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意思大致就是:正是因為有死亡的存在,生命才會顯得光芒四射;所以要自強不息,活出自己。 這兩句話聯在一起,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真諦,要想認清生命的本質,就需要自己去想一個問題:你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錢?”、“為名?”、“為義?”、“為平淡?”、“為喧囂?”、“為親人?”......只有想明白了自己真正活的意義,才會在死亡即將到來時,變得從容、變得淡然起來......因為你無悔你的生命、因為你的生命,又可以到一個新的、未知的地方開始新的旅程了。



茗青369369


這兩句話都是人生態度,有智慧的態度。

向死而生意思是很清楚自己的終點站就在前方不遠也不近的某個地方,我們已經在車上出發了,車子也不會減速或停下,我們看著路程漸漸縮短反而並不死心或者焦慮,而是開開心心吃著火鍋唱著歌,高興的去那個所謂的終點站並且途中欣賞路上美景。因為我們知道所謂的終點站也只是浮雲。

反求諸己是指我們要改變什麼都很難做到,我們能夠做到的僅僅是改變自己,如果自己的改變是成功的,也許會影響一些事情或者讓有些人有所觸動,進而改變了世界。

但是我們往往最難改變自己,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能夠坐言起行,反求諸己的都是好樣的!



聚唄


“向死而生”

印度聖雄甘地說過一句話:活著就要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樣的活著!

什麼意思?

一個人,如果把每一天,都當成他生命的最後一天,

他就會珍惜時光!

他就會拼命努力!

絕對不會得過且過!

絕對不會自欺欺人!

“反求諸己”

真理唯在反求!

莊子《逍遙遊》講: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什麼意思?

一個人的竅太小了,有無窮的水,只能喝那麼一點點!

換個角度解釋:

外部環境,無所不備,我們能接受多少,不在外部環境有什麼,關鍵在於自己到底能不能開竅,關鍵在於自己的竅有多大!

竅練大了,就宰相肚裡能跑火車!


某掃地僧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意思大致就是:正是因為有死亡的存在,生命才會顯得光芒四射;所以要自強不息,活出自己。

向死而生是指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存在論名著《存在與時間》裡面用理性的推理詳細的討論了死的概念,並最終對人如何面對無法避免的死亡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正是因為有死亡的存在,生命才會顯得光芒四射,所以“不要自虐自嘲,而要自強不息。在我們面前有無數的可能性。你們一定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

反求諸己:出自《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意思: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聖人背道而馳。有了問題,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生活何曾浮誇


向死而生是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的,表達對待生活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但也是死亡之路的開始,死亡之路,人人懼怕,但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轉的,每個人都擺脫不了。反求諸己表達的則是既然生而向死,命運不可更改,那為什麼不把生而向死這一過程活的精彩華麗呢?這兩句連在一起就表達了一個人生的真諦: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義,我們才會在死亡到來之時,無悔自己的生命,那將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願做一棵樹


感到生活沒有希望,處處受決望,最後去尋死,可是真正到了死的那一刻,確有一股強力的求生慾望,不想死了,後悔自已當初的想法,當初沒有反省自己沒有往好的方向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