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過分的需要他人的肯定,才能感覺自己滿足?

隔壁村的林兒


自信心的需要是每個人在世界上所需要吸取的,但有些人他可以通過自己給到自己自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通過別人的肯定來獲取自信的,我相信題主應該屬於後者。其實人的成長是這麼一個過程,在小時候我們並不瞭解自己,需要通過身邊一些權威的人物來對我們進行評價,來幫助我們認清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後我們通過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來建立對自己的一個印象,慢慢長大以後,那這樣的一些評價體系可能會有我們自己來承擔,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個自信心,或者說自己給自己肯定。別人的評價相當於一面鏡子幫助我們去了解自己,或許題主還處於一個通過需要通過別人來認清自己的一個階段吧,也或許是你在內心深處對自己並不是很瞭解,所以才需要別人的一些肯定來滿足自己的自信心。心理學上會提到我與你的兩個人的一個關係,我們在關係之中認清自己,也在關係之中瞭解這個世界,但是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應該要對我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這樣子才不會去影響到你對這個世界產生過多偏差。在我青春期的時候也經歷過像題主一樣的事情,當時我還是過分的關注別人的看法,總想活成別人認為的模樣,當別人有些不滿時,我就會覺得很難受,到後來慢慢想通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害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才通過別人的喜好來決定我的行為,你把肯定自己的這個機會給了別人,但我們其實可以自己肯定自己。畢竟別人不瞭解我們,他們的肯定只是出去他們的角度,而不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多關注自己的想法,可以減輕這種情況的出現。我自己的辦法是,告訴自己我是我,別人是別人,我自己努力去做好這件事就行了,別人的評價都是從他的利益出發的,而不是我的利益。


小鄭心理


人具有社群性,是需要和他人建立連接的,互相鼓勵支持可以促進人際關係發展。

若一個人必須通過別人的肯定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時刻想求關注被認可,出現這種情況的成年人通常是因為在幼兒時期身邊重要的人給予的評價造成的,最主要的人是父母和老師。

原因之一是家長要求特別高,總是看到孩子的確定,希望他更好,這讓孩子缺乏自信,成年後會對自己不認可,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原因之二是家長過分肯定,所有的事都去表揚和肯定,這讓孩子形成了必須要被肯定的價值觀。總結一句話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教育的兩個極端。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情況,在沒有別人肯定認可時會覺得不安,可以回憶一下過往經歷,屬於哪一種。然後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接納小時候的自己,我接納現在的自己”。慢慢的就會形成自我認知,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影響自己的價值感。

特別提示,在人際交往中,對別人的努力真誠的肯定是非常必要的,肯定了別人的努力,自己的心態也會越來越積極。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多多肯定別人的努力和付出,相信慢慢別人也會越來越肯定你的付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微笑]


心理諮詢師明昕


謝謝!順情說好話!耿直淘人嫌!人都這樣嗎!誇誰誰都願意聽!說誰有錯誰愛聽吧?都算數?說誰不忌誰都心紅臉熱的不是心飾。但是什麼事情不能太過分了,太過了哪就起反作用了。

說為什麼有些人過分的需要他人的肯定,才能感覺自己滿足?從小聽好話聽慣了,在讚揚聲中長大的。心理扭曲心胸狹窄,滿腦子優秀成績,腦容量小沒開發出來,空間都叫好話堆滿了,你說他還能有滿足嗎?已經都滿了哪有足的地方?這與基因移傳有關?不是爹就是媽有這種情況?不常接觸人也有關,沒經過大風大浪沒克打出來是一方面?剛進入社會沒受到挫折和失敗沒吃過虧他不知道什麼叫社會?有的人不管你那玩意,家裡慣著你外頭還慣著你?到時侯他該不會那麼任性了,慢慢就好了。


Aiopr147301105


過分需要他人的認可,是嚴重缺乏自信,自卑導致的。

那麼這種嚴重的自卑與什麼有關係呢?

首先從小缺乏關愛被忽略的孩子容易自卑。

比如從小被寄養在親戚家,或是家裡孩子過多,父母照顧不過來,或是父母工作忙或是有病,不能給到孩子貼心的呵護和關注,讓孩子以為我就是不重要的,可有可無的。

第二,孩子在父母特別嚴苛,要求完美的管教下,容易變得自卑!

如果孩子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該多絕望!他會覺得我無論怎麼努力都是不討人喜歡的,因此會變得無力,不自信。

第三,無休止地拿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過分誇大自己的缺點,結果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越來越自卑!

怎麼才能恢復自信呢?

自信首先是學會認可自己,多看自己的優點,客觀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到切實有效的改善辦法,讓自己越來越好!和自己的過去比,隨時看到自己的一點點進步,就會越來越認可自己。

其次,沒有完美的個人,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包括自己的長相,性格等。

最後,單純靠他人的認可獲得滿足,容易陷入過度討好,付出的惡性循環,終會失去自我越來越自卑!





薩語心理



父母如果對孩子缺少關愛,缺少欣賞與鼓勵,過於嚴格和苛刻,會導致孩子缺少自信,容易自卑,因為這個孩子內心無法肯定自己,只能通過父母以前周邊人的肯定來尋求一種心理的平衡。


當這個孩子長大後,這樣的心理模式便會帶入成年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去。

人類的心理就是這麼有趣,所謂水滿自溢,如果他的內心是充實的自信的,就可以去面對各種聲音,無論是讚美還是損毀;但如果他的內心是空虛的,就會讓他不斷向外界索取認可,甚至是犧牲自己去討好他人,以獲得期望的好評。

但是這樣的模式,如果長期存在,會對當事人的身心,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畢竟,人心太過複雜,想要寄希望於別人永遠都認可你,太難太難!一切,還是從強大自己開始吧。


情感營養在線


別人的認可和肯定,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需要,在社會活動中,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過分需要就是對自己沒信心的表現了,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決定都先去看看別人的想法,首先這個人活得很累,並且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不會有什麼幸福感,因為幸福感都是別人給予的,首先要做自己,也要顧及別人的想法,不去傷害別人就好,幸福,快樂自然而然就來到身邊[玫瑰][玫瑰][玫瑰]



愛樂45228180


這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喜歡得到肯定後的感覺,得到肯定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認同,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人,以及自己的努力是有回報的。

一個人如果過分需要肯定,可能因為這個人缺乏自信,想要通過別人的支持來證明自己,或者覺得自己存在感不夠高,又或者比較孤獨,總之就是通過別人的鼓勵支持等等來填補和滿足自己認為缺少的東西吧。


嘰裡呱啦噼裡啪啦


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的影響。人的一生無非追求兩種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

歸屬感源自於最初接觸的父母,他們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是孩子內心歸屬感的源泉。

而價值感則是父母給予的肯定和認可,即存在感價值感的被滿足。

在原生家庭生活中沒有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孩子會十分敏感缺乏安全感,如果不加以干預,極有可能終生都受其影響,無法擺脫這種心理焦慮,從而表現為對他人肯定的過度需求。


細雨沁芳菲


這種人往往是小時候在溺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溺愛的環境使他們無時無刻都是家人的焦點,使得他們對於自己與社會關係的認知發生了偏離。他們天生的以為社會也該以他們為焦點,而現實社會卻往往不是如此。因此,他們把社會和外界的認可看成是自己價值的唯一體現方式,因而他們會不擇手段的去成為社會或者他人眼中的焦點,因為只有成為了焦點,他們才能感覺自己被重視,從而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其實是一種畸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庖丁之術


自卑[黑線][黑線]缺愛。

遇到這樣的失落天使,請好好愛他。同時告訴他學會好好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