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大是大非之下,保持冷靜太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不是一個人。當週圍的人群開始躁動,接著是大呼小叫,四下奔走,然後是互相踐踏,你,怎麼辦?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世說新語》曰: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古人的意思是,一人獲罪,全家遭殃。傳著傳著變成了集體和個體的關係,變成了大河沒水小河枯。

那麼,大河,又是怎麼枯的?伏爾泰說,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那, 雪崩開始了,我該怎麼辦?

別的雪花晃晃,你看見了,也晃晃,然後,大家一起動起來,好吧,雪崩開始。

怎麼破,不知道。直到2020年3月12日,聽到了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笑著問路透社記者知道什麼意思嗎的那句話,我知道了答案。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孟子的意思是,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吧。

從我做起,好吧,就這麼簡單。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再說這幾天的黑天鵝。這幾天,黑天鵝都成了家禽了。

1988年,美國建立熔斷機制,截止2020年3月9日之前,只觸發過一次,1997年10月27日,黑色星期一。

2020年3月9日,週一。國際油價下跌30%,這是自海灣戰爭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當天,美國股市出發熔斷。當天,巴西股市觸發熔斷。

2020年3月10日,週二。美國10年期國債期貨,觸發熔斷。

2020年3月12日,週四。美國股市暴跌,觸發熔斷。

當日,不完全統計,全球11國股市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

2020年3月13日,週五。亞洲多國觸發股市暴跌,泰國、韓國、菲律賓、印尼、日本,觸發熔斷。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呢?

2016年1月1日,中國開啟熔斷機制。

2016年1月4日,上午,熔斷。下午,再熔斷。一天2次。

2016年1月7日,上午,熔斷。下午,再熔斷。一天2次。

一共,2天4次。

2016年1月8日,叫停熔斷機制。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為啥會這樣?

這叫從眾效應

1956年,獲得過美國傑出科學貢獻獎的所羅門· E · 阿希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被譽為改變心理學的50個最重要的實驗之一,史稱線段實驗,或者阿希實驗。

具體的內容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如何避免來自群體的傷害?(https://www.toutiao.com/a6665817034959356423/ )裡詳細的介紹過,這裡不做累述。

阿希實驗說的是在公開場合中,大眾會屈從於明顯錯誤的答案

後來,還有升級版的阿希實驗表明,在匿名情況下,人們也會屈從錯誤的答案。此時,人們表現出的糾結和焦慮,並不是糾結在答案的對錯,而是糾結在自己為什麼沒有選擇“正確的”答案,自責自己能力差,所以選擇進一步的向大眾靠攏。總之,實驗的結果表明,在群體的壓力下,指鹿為馬,很常見

人們會更相信大眾的選擇,或者權威的選擇。因為權威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是由大眾選擇出來的,在某個領域的發言人。所以,權威可以看作是大眾的一種形象化的展現,是具象的大眾。當人們表現出這種行為的時候,就稱之為從眾效應,或者從眾行為。這種效應是一種正反饋的效應,也就是說,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加強這種情況的發展。一旦有人開始從眾,接著會有更多的人從眾,從而形成了瀑布效應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從眾效應引發的經濟現象,比比皆是。

還說股市。尤其是我們的大A股。絕對是一個觀察從眾效應的絕佳場所。人稱香帥的北大金融學教授評價說,A股是跟風交易的散戶型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波動率是美股的2倍,而且總是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像上面的熔斷了自己的熔斷。

再說一個段子,2013年,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出事,然後有一支名叫“ST天一”的股票莫名其妙的跌停了。可能是史上最悲催的躺槍。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還有銀行擠兌。

先說一個概念,什麼叫做存款準備金率。打個比方。

張三,作為儲戶,年初把100塊存到了一個名字叫“李四銀行”的銀行裡。每年的利息為2塊錢,也就是說,“李四銀行”到了年底,要給張三102塊。當“李四銀行”拿到這100塊之後,它也要賺錢啊,怎麼賺呢?貸款。它把80塊貸給了王五,利率是30%(其實沒有那麼高,為了好計算而已)。也就是說,到了年底,王五需要還給“李四銀行”104塊。然後,“李四銀行”會把102塊給到張三,然後自己賺2塊。這麼說來,那把100塊都貸給王五,利息就有30塊,“李四銀行”就能賺28塊,這多好啊?銀行當然想這麼幹,但是,國家不容許。如果在半年的中間,張三突然要用錢,來李四銀行取錢,這時,如果“李四銀行”把這100塊全都都貸給了王五,這時拿不出錢來,那不就該破產了嗎?所以,中央銀行會給出一個標準,也就是你收到的儲戶的錢,有百分之多少不可以貸出去,這個百分比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然後,人一多,你取我不取的,那就OK了。

2020年3月13日,央媽宣佈,從2020年3月16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1個百分點,會向市場釋放5500億元。按照上面的例子,以前李四銀行只能給王五貸80塊,現在可以貸80.5塊,或者81塊了。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為什麼要說這個?知道了這個,我們來說一個歷史上的銀行擠兌事件。

1930年,美國有一家名字為Bank of United States(翻譯為:合眾國銀行)的銀行,因為被擠兌而破產。

這不是美國的央行啊,美國的央行的名字是: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多了一個“the

”。1926年之前,名字隨便取,後來,政府覺得這不行啊,萬一哪個企業起名叫“美國政府”怎麼辦?但是,這項政策採取的策略是既往不咎,已經起了的,那就算了。

1930年,有傳言說,合眾國銀行不行了,這時,大批的儲戶前來提取存款,最後,這家銀行沒辦法,破產了。

破產的時候,進行清算,最終還是為每一美元的存款償付了82.5美分。由此看來,這家銀行還是相當優質的。

回到我們剛才說的存款準備金率,我們現在的存款準備金率是10%左右,也就是說,理論上,每一家銀行都有被擠兌破產的可能性。

還有,據說這次新冠疫情導致了科羅納啤酒銷量受到了影響。為什麼?因為新冠病毒的英文名字是:corona virus。科羅納啤酒的名字是:corona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那麼,該如何破?還是開頭的那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從我做起。

如何做?

吳軍博士,是我特別崇拜的一個人。他事業有成,清華畢業,留學美國,博士的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從谷歌的資深研究員,到騰訊的副總裁,後來又回到谷歌,再後來,開始自己創業成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他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客座研究員,經常給EMBA們講課,同時還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的董事。

他在得到APP上開了專欄中,他說,為了防止自己從眾,他會做以下5個角度提醒自己: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1

先動腦再動手

凡事先想想看,再動手。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做錯題,大部分都是這麼錯的。看題看個大概其,貌似會,馬上下筆,要不錯了,要不半天做不出來。所謂動手能力差,錯不在手,而在腦。腦袋偷懶,全身遭殃。有個經典的段子。一位大爺,看到人們都在排隊,也馬上排上去,排了一會兒,問前面的大哥:“這是在賣啥呢?”

2

判斷要源於數據

沒有足夠的信息,或者是數據,不要輕易下結論。結論和觀點很容易錯,數據相對客觀。當然,也要注意數據是不是被篩選過的數據,是不是為了證明觀點挑出來的數據。這一次的疫情,每天都在進行數據的披露,然後通過數據進行分析,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3

判斷要源於邏輯

未來經濟走勢如何?比如,估計今年的GDP。2個月不幹活,經濟總量減少1/6,原來預測2020會有6%的增長,那麼,今年5%左右,基本上沒有大毛病。然後,非有人說今年還能回到7%,那就是出現邏輯問題了。這個時候,要問問,他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疫情在國外蔓延,部分原因說是因為許多國民不喜歡帶口罩,然後還有權威說,健康人不用帶,病人帶。關鍵的問題是,從邏輯上,這種病毒有潛伏期啊,在這個階段內,你是無法區別健康人和病人的,怎麼辦?

4

只有一種聲音的時候要謹慎

不管是一片讚揚還是一片反對,如果只有這一種聲音,要想想看,為什麼。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國防部,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這個機構的正式名稱是Red Team(紅隊),江湖綽號:魔鬼代言人。這個機構幹什麼?他們只能提反對意見。為什麼這麼做?源自第十人理論。這個理論說的是,如果前九個人都說是,那麼,第十個人就必須說不,而且,還必須找出不的理由來。這個機構的信條是:He who thinks,wins.(善思者,贏)

5

多走幾步再回頭看

疫情期間,很多人搶口罩。一部分是真的有需求的,另一部分,則是出於恐慌。想想看,站在當時的那個場景下,剛剛過完春節,那個時候是停工百分比最大的時候。中國的生產能力還在,隨著疫情的發展,口罩的生產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大,供給增加了,需求的壓力就會減弱,再買就不會有那麼難。這時,回頭再看看當時的情況,就不會有這種焦慮了。甚至如果我們站在2022年回望今天的疫情,你會發現,就算是全球疫情那麼嚴重,到時候,也早過去了。

人類前進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且,就算是真的停止了,我們的顧慮,有用嗎?

從我的角度,還想再加一條:不要湊熱鬧

這種不湊熱鬧不僅僅是看到大街上圍著一堆人自己不要擠過去看看,現在,主要要避免的,是不要在網上成為吃瓜群眾,你若不伸腦袋,誰能把你當韭菜。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成長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