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串串燒」求有不得,反求諸己

先問朋友們一個問題:你認識你自己嗎?

親愛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XXX。

認識你自己!——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尼采曾經說過:“我們無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們不明白自己,我們搞不清楚自己,我們的永恆判詞是:‘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是‘知者’……”

「故事串串燒」求有不得,反求諸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

甲:世界上就是有那麼無聊的人……

乙:為什麼這麼說呢?

甲:有一個人從早上八點鐘開始釣魚,一直到下午四點一條也沒有釣到……你說無聊不無聊?

乙:真夠無聊的,可你是怎麼知道的?

甲:因為我從頭一直看到他走。

認為別人無聊者,皆因自己無聊;因為自己的無聊,而去關注別人的無聊。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當自己目標不存在時,就開始無聊地關注別人,認為別人的所作所為皆是“無聊”。究竟誰在無聊,皆因認不清自己而已!

是的,認識你自己——幾千年的一個命題,永恆的一個命題,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命題。

有位朋友向別人報怨他的鄰居:我新來的鄰居太可惡了,每天半夜三更來敲我的門?

別人問他:那你怎麼辦?

他回答到:我不理他,我照樣吹我的笛子。


抱怨別人的同時,我們有沒有去思考:為什麼別人會如此這樣對待我們?我們觀照別人很容易,而觀照自己卻很難。所以孟子曾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我們在一味的指責別人的時候,有否想過我們在做什麼事?我們在抱怨天、埋怨地的時候,有否想過我們有否讓別人抱怨呢?

兩個人一起吃飯,只有兩條魚,一大一小。一位先生把大的吃了,另一位勃然大怒:多不合適!

另一位問到:怎麼了?

你吃掉了那條大的,如果我就不會這樣做。

你會怎樣呢?

我當然是先吃小了。

那好哇,你抱怨什麼,那條小魚不是還在那裡麼?

「故事串串燒」求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是一則非常富有哲理性的故事。我們有理由認為自己很在理,卻無法接受別人的不在理;我們很能夠口頭上表現出應有的謙讓,但內心深處卻無法平衡下來!人性的弱點,通過上面的小故事暴露無遺。有些事,我們就是放不下。即使看得明白,未必就能放得下!

有一位女士,多年來總是嘲笑對面的鄰居懶惰:“你看她衣服永遠都洗不乾淨,晾著的衣服上面總是有斑點!”

有一天,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作客,聽見她在嘲笑對面女士時,就仔細的觀察起來。結果細心的朋友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拿起一塊抹布,把女士家玻璃窗上的汙垢擦乾淨,然後說:“你再看看,對面的衣服還髒嗎?”原來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髒了。


自己的玻璃窗髒了,恐怕透過這樣的窗子看任何東西都是髒的。每個人都戴著一副有色眼鏡看世界,問題是你的戴的這副眼睛是客觀公平的麼?是能夠真切的反映世界本來面目麼?恐怕很難,於是我們用自己的觀念來詮釋這個世界,結果100個人看世界得到100個不同的結果!那你看到的究竟是什麼世界,關鍵是你安裝了什麼樣的玻璃窗及玻璃窗的清潔與髒亂的程度!

在此,我想提醒親愛的朋友,你自己的玻璃窗是否也需要擦拭了呢?

有一個人極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他忿忿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裡,改日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

“你對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於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朋友反問道。

“沒有!”


“古人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建議你還是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樣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後辭職不幹。”朋友說。

那人覺得朋友的“建議”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費學習之場所,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為此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穫嗎?自此,他默默地偷學,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裡研習寫商業文書的方法。

一晃一年過去。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見面了。朋友問:“你現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然而,那人卻紅著臉說:“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闆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總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故事串串燒」求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則故事頗有幾分“歐·亨利”筆法的意味。親愛的朋友,反觀自己,不光是去“反觀”,“反觀”之後還要去行動!

在工作中,當我們在上司的心目中佔不著“份量”時,我們常常只知一味地牢騷滿腹,抱怨上司的態度,卻不肯平心靜氣地正視自己,客觀地反省自己,——問問自己“能”有幾許?“力”有幾何? 其實,平心靜氣地正視自己,客觀地反省自己,既是一個人修性養德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強人之生存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認識自己,首先要能夠客觀的反觀自己!反觀自己之後,再去反觀世界,那我們會更加真實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那我們的行為也不至於有太多的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