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部分教師或者家長,存在以愛之名,教育之名,體罰和辱罵孩子,你怎麼看?

Jenkins畫畫


教師辱罵學生已經侵犯到了人格,老師必然有教書育人的風範但是並不能過分的體罰與辱罵就是超出教導的範疇了。老師應該對學生循循善誘而不是消極的處罰。


大理中公教育


70年代末,我也拿起了教鞭(教杆粗教鞭軟,但打人都很痛),我瞭解很多不聽話的孩子,不打是不行的,把一個班的風氣都帶壞了,我也很想打,但小學高年級男生比我壯多了,我怕打不過他們,我就求助別的課老師,反正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上什麼課都不會安靜。再後來我讀了很多關於學生心裡學的書,也摸索出一些經驗,才真正把教師這個職業發揚光大。 當我的孩子上學後,老師也有懲戒,我都支持老師(很少有太過份暴力的老師),也是這時候獨生子女出現了,孩子們從上代的“草”變成了如今的“寶”,然後就嬌生慣養,成了小王子小公主,教師的職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再加上補課收費,家長送禮,家長鬧校,學生極端(說不得碰不得就會自殘自殺)很多教師都擔驚受怕心有餘悸,誰還有精力放在業務上?誰還敢說嚴師出高徒?孩子的前途命運就這樣和社會脫節了,也和囯際脫節了!家長不在自身找問題,人們不在囯情上找原因,都在異口同聲罵教育罵老師,請問:中國的教育部長給你當,你能怎樣改變今天的狀況?於是極端又出現了:出囯,從大學畢業出囯讀研讀博,到小學出囯陪讀,怎麼樣了?全世界留學生出事的中國最多!中國的教育亂七八糟,氣的我都不想說了……


曉曉82527935


我今年60多了,曾經在美國生活和工作過一段時間,我的孩子在美國上過幾年小學,又回中國上了小學直到高中畢業。比較中美小學教育,我來講講我的觀點。1.對孩子的尊重。美國特別尊重人權,尊重他人的教育從小就開始,孩子一進學校就被告知“你的權利”,包括沒有人可以因為你的種族,膚色,宗教信仰,等等歧視你,沒有人可以語言或肉體攻擊你等,老師跟學生說話都是滿面笑容,和藹可親的,批評學生也是心平氣和的講道理。絕對不會發生諷刺挖苦,大聲呵斥這種情況,更別說打罵。碰到孩子不聽話犯擰的時候,也有一系列規範處理方法,比如罰坐,中午不能出去玩,送校長辦公室,打電話請家長接走等,美國懲罰孩子有規定的方法,不像中國各個老師有各自的高招。總之,美國學校的老師對孩子都是很尊重的,特別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其實這種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對他人也尊重,不講理的少。2.因材施教,方法科學。美國學校的孩子除了大班上課外還有一對一指導,對於有天賦的孩子可以多教點,普通孩子少教點,只要通過國家規定的標準考試即可升學。美國的教育方法比較科學,比如他們認為小孩子的注意力是20分鐘,那麼他們就20分鐘休息一會兒,他們還規定,家庭作業從2年級開始有,以普通兒童每天20分鐘為標準來佈置作業,越大的孩子時間越長,但是絕不像國內看老師的意願。週末和假期沒作業,就是休息,玩和培養業餘愛好。3.重視閱讀,寫作和表達。中國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美國不是,美國人好像更重視文科,理科方面都是看孩子自己的意願,願意學,喜歡學,才去努力,否則就掌握基礎知識就可以,以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GRE為例,數學部分也就是中國初中水平,部分高中水平,而且沒有難題。但是語言部分是比較難的。看看美國人的交流交際水平,誇誇其談的本事都和他們的重視文科有關。4.培養和支持人的主觀能動性。美國教育重視興趣的培養,支持個性張揚,一般到了高中,學生都有了自己喜歡的方向,他們的努力源自自己內心的追求,這比我們應試教育出來的學生有更強的學習意願。我說了很多,基本都是人家好,我也知道中國人多,競爭激烈,學校家長也是沒辦法,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犧牲孩子的長遠利益,不能摧毀他們的自尊自信,不能以任何藉口體罰學生,這是我的觀點。


用戶5900370817388


我覺得老師或家長適當的懲罰非常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首先作為家長,我的孩子剛15個月,他開始瘋狂的探索這個世界,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每天都會讓我充滿驚喜。但是同時他也會有一些壞習慣,比如吃飯的時候會牴觸,抱著他時偶爾會用手上的東西砸在我的頭上(其實他只是習慣性的動作,不是故意的)。每當他這樣的情況很嚴重的時候,我都會嚴厲的嗯一聲,然後瞪著他,而他給我的反饋,有時是不說話看著我,然後好好吃飯或者停止打人的動作,有時會大哭,哭完之後也會改正。當然一次的呵斥不可能讓孩子徹底改變,孩子的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同樣的方式我的侄子在老家和太爺爺太奶奶一起生活,由於寵溺,小時候他有打人動作時太奶奶主動伸頭給他打,還說打一下沒事,不疼。現在我侄子三歲多了,一直喜歡動手打人,甚至嘴裡還一直會說打死你這樣的話。

其次作為老師,每個孩子交到你手上的時候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而每個個體身上都會有缺點。我覺得老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幫助學生改正這些缺點。而改正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現在的孩子不同於二十年前,他們從小見識的太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不侷限於是父母的灌輸,因此對於老師的敬畏心沒有以前那麼強。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一味地跟學生說教很多時候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會讓學生變成老油條。老師可以批評學生的一般錯誤,但是是批評不是辱罵,批評要就事論事,不帶個人情緒,不可因一件事否定一個學生,要公平公正,讓學生心服口服。對於學生的嚴重錯誤或者多次重複的錯誤,老師可以適當的體罰,但是體罰的目的不是洩憤,而是讓學生能記住這個教訓。這樣的體罰可以只是用戒尺打手心,或者站著反思等。體罰之後待學生反思完再和他進行一次溝通,這樣的效果會很好。

總之,對於孩子的批評和體罰是應該的,也要適當的。但是一定對事不對人,時刻記住懲罰目的不是為了讓你發洩心中的怒火,而是為了讓孩子從某件事情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錯誤。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私塾先生王凡


我也是第一次做老師,請多關照。

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謝謝你不嫌棄我!

我對於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便失去耐心,前天她語文老師告訴我,她忘了帶語文作業,我壓了壓心頭升起的火苗,耐著性子問了問她,提醒她以後一定要注意。昨天的時候,她的英語老師告訴我,週末讓做的試卷,她沒有打印也沒有做,我用盡全力反思,最終確認有我的錯,我平時很少登錄QQ,沒有看到英語老師發到QQ群裡的試卷,沒有打印,造成她沒有做。今天早上,她竟然從正在倒車的車後面穿過,非常危險,於是我心中的怒火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我對她說:提醒過你多少遍了,以後不能從車後面經過,人沒有前後眼,司機看不到你,一腳油門,就容易軋到你。你是不是豬腦子,你的腦袋是不是讓驢踢了,你的腦子是不是進水了、、、、說的她一愣一愣的,今天真是糟糕的一天!

我對於自己的學生有時候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面對吵吵嚷嚷的孩子們,看到紙屑滿地,面對潦草的作業,我時常心緒難平,儘管我時常有意識地說服自己,但有時候還是難免嘮叨幾句,甚至言語犀利,又狠又損。

往往是說完,自己感覺到特別累,彷彿耗盡了所有精力。接瞳而來的是內疚。我說不清那種滋味,心疼、慚愧、、我想每一個父母和老師都會這樣的體會。如果有一種可能,用懲罰我的方式來代替孩子成長,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會慷慨赴死。

這是一場必輸無疑的戰爭!

有人說,這以愛的名義或者教育的名義,去體罰和辱罵學生。沒有以什麼什麼名義,當我動怒的時候,我不會想到愛和教育,我沒有藉助什麼名義,那一刻我就是一心想為你好!

當然這是很勉強的理由,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是父母虛弱的表現,是父母內在情緒的投射,是你體內的小人在發怒。但從世俗的觀點看。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修行不夠。陪伴孩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重新認識自己,需要不斷剔除自己的內在缺陷,需要不斷增加自己的涵養,需要你從內心到外在的一個綜合的改變。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忍受自己情緒的困擾,需要在內疚和慚愧中不斷前行。我們修行還不夠,還不能接納自己的情緒,還不能夠接納並不完美的孩子。我們修行還不夠,還不能憑藉自己的內力來達到心理的平衡,有時候不自覺藉助外力才能平抑內心的不平。

對不起,孩子,我修行還不夠。

2.對教育內涵理解不夠。沒有足夠的經驗,爸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以前也是父母的孩子,難過的時候也會哭,一個人的時候也怕黑。爸媽也沒有任何的經驗,對於教育我們都還沒有足夠的經歷,對於孩子的錯誤我們都還沒有免疫力。或者說,還沒有足夠的內力把教育做得那麼完美!

請原諒!

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謝謝你不嫌棄我

我也是第一次做老師,請多關照!


語文在線


您的問題是:對於部分教師或家長,存在以愛之名,教育之名,體罰和辱罵孩子,你怎麼看?

首先,做為一個退休多年的老教師,我是不贊成體罰和辱罵孩子的。因為對於一般犯錯的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會使孩子產生抵制、抗拒心理,無助於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一般有經驗的老教師和老成持重的家長,在犯錯誤的孩子面前不怒自威,犯錯的孩子也就會因錯理屈,惶煌然任憑訓導了。

但是,對於缺乏家庭教育而又性情頑劣的孩子,由於他們對家長、對老師沒有敬畏之心,單憑說教難以解決問題時,就有必要釆取其它措施了。這忽然讓我想起了,一代名師,岳飛的恩師周侗。當他的幾個頑劣弟子試圖肆虐老師時,毅然抽出鐵尺,將他們制服。使他們一改過往,把他們培養成國家的有用之材,使他們成為抗金英雄。

這就是說,為了教育培養孩子,一定的懲戒手段是必須得有的。但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也必須特別注意,這種懲戒是有底線的。就是,一不能傷害孩子的身體而觸犯刑律,二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這樣,不管多麼嚴格要求孩子、訓戒孩子,他都不會記恨你。


傅天信老師


我始終認為體罰學生是不對的!不論以什麼的名義,什麼樣的藉口,這都是不對的!



首先、國家政策法規明確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37條:教師體罰學生可被解聘;《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29條:不得體罰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為什麼還有老師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體罰學生?真的是因為愛嗎?現在有很多聲音在呼籲給老師懲戒權,好像我們的孩子只有在棍棒之下才能成才。



其次、體罰孩子有可能對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身體傷害。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身體正處於發育的階段。教師作為成年人在暴跳如雷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失手打傷孩子。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心小學一學生被老師打成腦震盪。16日,記者採訪得知,學校承認體罰學生屬實,孩子被診斷出腦外傷反應外加軟組織挫傷,以及左上肢及左肘部軟組織腫脹。目前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教體局也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此事。

這是公開新聞報道中的一個案例,老師把學生打成腦震盪,這是有多大仇啊?可能最初老師只是想嚇嚇這個孩子,但是孩子不服氣。進而老師情緒失控,造成嚴重傷害。

第三、體罰學生對孩子心理的傷害是無形的。如果說體罰是看的見的那麼體罰對學生心理的傷害心靈的創傷則是看不到的傷害。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班裡的孩子不願意上學了,私下打聽知道是他的某一個老師打了他。後來我去他家裡叫過很多次,但是孩子就是不來了,最後輟學了。

在體罰學生上升到違反師德師風高度甚至是違反法律的的情況下,我們的老師仍然堅持我打孩子是對他嚴格要求,是為他好,是愛他,是為了讓他考高分,真的是很不明智了。我一巴掌下去他就從七十分考到了九十分,可是你難道沒有看到孩子戰戰兢兢的眼神,沒有看到孩子嚇得突然的哆嗦?

為了孩子的未來,希望老師們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耐心,當你高高舉起手來的時候輕輕的放下。希望,家長們,不要過度的溺愛孩子或過分干預學校管理,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教育之下,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跟我學生物


打是情、罵是愛?近半的孩子都曾遭遇父母的肢體或是言語暴力!父母和老師潛藏的言語和情緒暴力將成為孩子成長的陰影!


身體的傷害,肢體暴力一失手變成兒虐︰

管教與管教過當其實只有一線之隔,有近三成的孩子曾被責打成傷,而且兒少越常被打,就越容易發生被打受傷的情形。另外,據統計,世界上每天有約155位兒少因疑似受虐被通報。孩子比你想像的更脆弱,為人父母者千萬不要讓自己一時的情緒失控,而「失手」成為自己或是孩子終身的遺憾。


心理的傷害,傷害孩子自尊感受甚至影響一輩子︰

受到父母肢體暴力、言語暴力與情緒疏忽的兒少,其自尊的平均分數都比沒有這些情況的兒少為低。其中又以「遭受情緒疏忽的兒少」最為嚴重,有超過五成(53.3%)認為自己無用,遠高於全體兒少的平均值2倍;而「遭受言語暴力兒少」也有近五成(46.4%)認為自己無用。因此,即使身上沒有傷,但心理的傷卻是不容輕忽。

親子關係的傷害,強化孩子離家的念頭:

近一成的小孩表示,若有機會會想要離開自己的家庭,進一步發現,常遭受父母肢體暴力、言語暴力與情緒疏忽的兒少想離家的比例更高,「遭受父母言語暴力」有三成二的比例想要離家,而有「遭受父母情緒疏忽」的兒少更有三成三想要離家,顯示這樣的管教方式,不會讓孩子更聽話,而是把孩子推的離家庭越來越遠。


阿嬌生活廚房


對於部分教師或者家長,存在以愛之名,教育之名,體罰和辱罵孩子,你怎麼看?

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說說做為一個母親的想法。首先說下我自已在教育孩子時,情緒失控過對兒子進行過體罰,有一次聽一個心理學老師講課時,說到體罰孩子會危害孩子心理健康,會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會妨礙自我意識的正常發展等等問題。想想很後悔,其實我們大人有的時候,會把工作或生活上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孩子的一點小錯,就大發脾氣。當天聽完課後,我回家就跟兒子道歉,兒子反過來安慰我說“媽媽,沒事的,我忘了你打我的事情了”,孩子是那麼單純善良。

另外就是老師體罰、辱罵孩子的問題,我認為這也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覺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的孩子能遇到一個好老師,將是一個很幸運的事,但是往往在學校裡還是存在著一些老師會有體罰、辱罵孩子的情況出現。長期讓學生處於一種壓抑、恐懼、擔驚受怕的不正常的心境之中。特別是一些內向的比較敏感的孩子,只要聽到老師聲色俱厲的粗暴態度,諷刺挖苦,尖酸刻薄的語言和嚇人的體罰手段,會被嚇得直打哆嗦。每天只要上這個老師的課就會高度緊張,長期如此,有些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的情況,特別是初中的學生,嚴重的會有自殺傾向。

所以體罰、辱罵孩子的行為應該制止,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盡職盡責,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瓊姐聊生活


“以愛之名,以教育之名,體罰和辱罵孩子”從出發點來說是善意的,但在行為方式上是不行的。所以部分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缺乏的是對心態和方式的把握。

孩子犯錯了,致使教師或家長心理和物質受到了影響和衝擊,心態就炸了,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怒火,而“拳腳相加”或者口吐芬芳。此時已經不是愛了,這已經是自己情緒的宣洩。孩子在此時的內心也是恐懼和無助的,他們以後面對違背內心的事件,所習得的也是大吼大叫或者動手動腳。長此以往,再要改正,就得花更大的精力。究其原因還是自己對於自我心境的控制太差,所以無論是教師或者家長首先要學會能平衡好自己內心的情緒。

再者是方式的選擇,我一直和身邊的同事講,在孩子面前生氣是為了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別人的不滿,而不是為了發洩情緒。能良好的處理情緒的前提下,冷靜的思考下,孩子的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去教育,我還是支持有一定懲罰的教育方式,不同的錯誤要選擇不同層級的懲罰,對於一些底線的錯事還是必須讓孩子清晰認知的。大部分教師和家長其實在方式都是能想到的,但由於工作或者其他事情,不願意去花心思和精力去處理,只能選擇簡單、粗暴、快速的方式來處理。今日簡單快速解決了,往後呢?還會有更多的事要去處理,“白板說”還是很有道理的,從開始花時間和心思去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好的班風,教師或者家長會好處理得多!

教育是一個在愛的前提下,慢工出細活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