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來自士族門閥世家的空谷迴音

烏衣巷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坐落在秦淮河的南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著名古巷之一,穿過朱雀橋就可抵達。劉禹錫有詩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寫得就是它。從劉禹錫的詩中來看,烏衣巷曾經是一個不平凡的存在,是貴族的聚居地。

烏衣巷:來自士族門閥世家的空谷迴音

古人喜歡用衣服的顏色來區分身份等級,而所謂“烏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專屬於貧賤者的衣服,多指平民或者貧農。如《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載:“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隋書·五行志上》載:“後主於苑內作貧兒村……多令人服烏衣,以相執縛。”那麼問題來了,烏衣巷為何到後來會成為貴族的聚居地呢?

烏衣巷在東漢末年時叫“烏衣營”,是吳國駐守石頭城的守軍駐紮之地。守城的軍士皆身著黑色麻衣,所以叫做烏衣營。直到西晉覆滅,八王之亂後晉元帝司馬睿衣冠南渡,遷都建業(今南京)。南京一躍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而烏衣營也早已改名為“烏衣巷”。由於烏衣巷離皇宮很近,因此變成權貴雲集的核心地帶。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既可以指東晉重臣王導、謝安,也可以指他們背後的兩大士族門閥世家:琅琊王氏、陳郡謝氏。

烏衣巷:來自士族門閥世家的空谷迴音

門閥士族階層大多崛起起於東漢到三國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各地諸侯割據混戰之際,“不但主擇臣,臣亦擇主”。在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之後,他們就通過一次次鋌而走險但終歸是正確的選擇,慢慢變得越來越強大。由於統治階層也非常依賴門閥士族的勢力,因此就在官員選拔上為他們大開綠燈,於是便形成了“上品無寒門”的局面。

到了東晉時期,琅琊王氏成為了最有權勢的士族。琅琊王氏家族當家人之一的王導和王敦早年和晉元帝司馬睿關係密切,在司馬家族正式接管政權以後,他建議遷都,並且幫司馬睿聯絡南方門閥,安撫北方門閥,奠定了東晉的政治格局。

烏衣巷:來自士族門閥世家的空谷迴音

琅琊王氏人才輩出,除了王導、王敦之外,還有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等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整個家族在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共出現過九位皇后,七位駙馬,是名副其實的東晉第一望族。

相比之下,陳郡謝氏的發跡要晚一些。南渡建立之初,它還只是個普通士族。公元383年,謝安、謝玄領導著八萬北府兵,戰勝了前秦苻堅所率的八十萬兵馬,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保全了東晉以北的半壁江山,也換來了東晉往後幾十年的和平穩定,讓新生的司馬政權得以延續。謝安因功封為東亭侯,謝玄為東興侯。之後,又封謝安為廬陵郡公,封謝石為南康郡公,謝玄為康樂縣公,謝琰為望蔡縣公。陳郡謝氏也一躍成為東晉頂級士族。

烏衣巷:來自士族門閥世家的空谷迴音

作為門閥士族代表的王氏和謝氏子弟當時都居住在秦淮河畔,王導、謝安的府邸,就建在烏衣巷,當年吳國軍營的舊址中。因此劉禹錫才會在詩中寫道“舊時王謝”。唐代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逐步建立,門閥士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士族門閥制度,卻影響了中國社會數百年之久,它所留下的痕跡,甚至今天仍然鐫刻在國人的社會生活裡。而烏衣巷,這條安靜的坐落在秦淮河畔的古巷,依然在夕陽中訴說著昔日王謝堂前的權勢和富貴。

參考資料:《晉書·謝安列傳》、《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