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所有人都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会赚还是会赔?

沈丽碧


如果所有人都买保险,答案绝对只可能有一个:赚钱!

这是为什么呢?

一、保费规模:盈利和风险都看他!

我们看到保险的新闻报道里,很多会提到XX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多少,XX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速创新高……

保险公司对于保费规模特别重视,都希望公司保费规模越大越好。

直白点说,就是保险公司自己也认为,保费规模越大,他们就越能盈利

这是一个规模效应的问题,它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指的是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

生产都是有成本的,保险虽然不是制造业,但金融服务业同样会产生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所谓边际成本,指的是每新增一个单位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成本是会变化的,刚开始产量或销售规模较低,产量或销售规模的增长速度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这时候企业需要扩大规模,这个过程叫做边际成本递减,对企业是有益的。

当保费规模超过了盈亏平衡点,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此外,保险还是基于大数法则的特殊金融产品。

什么是大数法则呢?

我们知道保险事故是一个概率性的事件,一个人买了保险,最后会不会出险并不知道,也永远无法预测。但在随机事件大量重复出现时,就会出现必然的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数据推算出某个年龄段身故的概率,某个年龄段罹患重疾的概率等等。

专业点说,就是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生命表"、"重疾表",而且这两张表会根据社会情况变化进行更新,是保险精算、费率厘定的基础。

当样本数量越大,就越接近发生概率,这符合概率学的原理。

因此,做大保费规模不光是保险公司盈利的需要,更是分散风险的需要

保费规模越小,风险聚集越大,赔付率就越高。保费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分散,赔付率就越低。

二、保险很难进入"规模不经济"

有人说,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

这种说法是基于边际成本递增原理,当产量和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成本的增长速度开始大于产量,这时候按照原有方式生产就不是那么经济了,这个过程叫做边际成本递增

这个现象在第二产业比较典型。由于产品和类型相对比较固定,会存在一个显著的盈亏平衡点,但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虽然利润可能还在增加,但是每单位成本的利润贡献已经开始下降了,显得不那么经济了。

边际成本递增


但是保险属于第三产业,产品具备多样性,不依赖生产原材料。

当一款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出现边际成本递增时,保险公司可以停售这款产品,开始销售另一款新品,从而保证整体利润率和销售经济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保险公司不断停售、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原因之一。

因此,保险公司不会出现典型的"规模不经济"特征。

三、承保亏损是盈利的必经之路

我们看到很多保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并且可能听到过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承保亏损。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新增的保费,抵不上付出去的成本和理赔款。

对一般的企业而言,如果每成交一单就亏钱,那肯定要调整经营策略,不可能按照原有方式继续销售了。

但保险业不一样,保险是一种天生负债属性的金融产品,因为它是以赔付为最终目的的。

承保首年,保险公司需要支付包括佣金在内大量的开单成本,从第二年开始成本就大幅下降了,因此

只要客户维持续期,保险公司的成本就会被不断摊薄

而且,保险公司赚钱最主要是靠"利差",就算出现承保亏损,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来赚取利差

根据经验,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需要5-7年时间才能扭亏为盈。即便刚开始几年亏损严重,也仍然会要求不断扩大保费规模,刚开始亏得严重点不要紧,以后有希望扳回来。

可如果保费规模无法扩大,那盈利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总结一下,保险公司是负债属性且主要靠"利差"盈利的,不太可能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保费规模越大越能够摊薄成本,且越接近精算发生概率。因此,保险公司不怕短期内的亏损,保费规模越大盈利的可能性越高!

君不见,保费规模排在前列的几家保险公司,都上市了吗?


保险观察


保险公司收取客户的保费,在发生约定的风险时,按照条款协议,对客户进行赔偿。保险公司会先收取大量的保费,这些保费的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风险赔偿、公司运营、投资获取收益。因此,保险公司的盈利也来自这三个方面:死差、费差、利差。

首先保险公司,确实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很好的财务方式,也就是通过缴纳确定的小额保险费,来换取风险发生时一笔确定的大额保障基金。

而保险公司收到众多投保人的保险费,肯定不会简单的闲置,是要把这笔钱拿去做各种投资以获得资值增值的。而保险公司在确立保险费率收多少,会参考人类生命表、风险发生率,基准利率、管理费用率。所以保险公司赚不赚钱?并不是会因为所有人全部买了保险而受影响,从概率上讲,买保险的人越多,交保险费的人越多,积累的保险资金能用于投资的也会更多,而且承保赔付的风险分散了,保险公司亏损风险反而更小。

保险公司赚钱就是因为:

1.实际费用率低于预定费用率——产生“费差收盖”。

2.实际投资利润率高于预定利率——产生“利差收益”。

3.实际死亡率(或风险发生率)低于预定死亡率——产生“死差收益”。


帅先生的投资私房话


首先说出我的观点,保险公司会赚。

为什么会赚?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保险是杠杆效应,小杠杆撬动大收益。大家平时注入一滴水,将来出现意外的人拥有许多水,小投入,大回报,买份保障。而出现意外的人是少数,产品只要做好风控,依靠时间差和数量差(保费收的时间早,赔付时间晚;保费收的多,相对赔付数额少),稳赚不赔。

二、保险产品会因人差异对待,会对高风险人群价格歧视。精算师会做好测算,不同风险等级人群不同价格,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给所有参保人公平公正待遇享受(当然国家福利社保,如医保,养老保险是为民谋福利的,国家补贴,不在商业保险讨论范围之内)。

三、意外突发事件在做产品时已经考虑在内。如此次新型冠状肺炎、地震,战争,在设计保险产品时已经考虑进去了,保险条例中明确提出意外突发事件除外。

保险行业是个非常好的行业,朝阳行业,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的非常成熟,保险作为家庭保障的压舱石,是非常需要配置的,特别是重大疾病险、百万医疗险、寿险、意外险。中国保险行业刚刚初步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陈科磊


您这个问题有点太笼统了,保险做为一个行业来说,好多人认为是骗人的,保险公司怎么样套路深,免责条款多等等一些列褒贬不一的论述。

首先,回答——所有人买了保险,保险公司是赚还是陪的问题。我的答案是都有可能出现,当然你会说我说的是废话,如果你真想了解这个问题那就认真的往下看。第一,保险是有分类的不知道您是否了解。保险的核心功能有两种:1.健康保障型:包含三种报销、津贴和给付。主要目的是让保险持有者病有所医、残有所仗、故有所陪。2.财富管理型:同样也有三个内容分别是子女成长、个人养老以及资产传承。所以问题来了,您说的保险是买哪种呢?

其次,现在社会上普通认为的保险一般保本的比较多,举例说明(这是和真实案例):张三买了一个保险一年交3k,交40年,保额10w.如果这40年身体很健康,40年以后也就能拿到自己的本金➕一点点可怜的利息(咱乐观点最后拿13w.很多了)。那么这样的话就有点不太合适了。算一下通货那就是铁陪。那么这个保险如果在当事人过了10年身体出现状况,那么很现实这就太合算了(我说的都是没有任何外力的理想状态)。以上第一种情况保险公司铁定太挣钱了,后种情况不言而喻。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保险玩的就是个概率事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剧理服ren


每个保险产品都是经过精算师反复推敲出来的!当然是赚的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方面:每张保单如果退保的话,投保人肯定是有损失的!损失的钱都归保险公司了!从这点来看,保险公司是赚的

第二方面:而且保险发生的概率!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形容!听说保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即使所获得的保费,刨去一部分理赔款之外!还会收一部分利润



第三方面:保险是保障不幸的人!每天在马路上奔跑的车有很多!但出事故的车非常少!而车险的用处就在于出事故时候需要!而且如果出来一两年都没有出事故的话,保费还会降低!


总的来说,保险公司是一家盈利性的商业机构,他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不会做赔本买卖!


保险职场那些事儿


对于这个问题有点太大了,不过我可以说下我个人观点。

首先人寿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包括:死差、费差和利差。

死差: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精算,预定出险量与实际出险量的差额,如果预定出险量>实际出险量,那么保险公司盈利,反之亏损。

费差:是指保险公司的预计运营费用,包括广告费、人员成本、营销推广成本等。如果预定费用开销>实际费用开销,保险公司就是赚钱的,反之亏损。

利差:应该是保险公司赚钱的主要来源,保险公司通过对保费的有效投资赚取利润,我们知道保险公司需要严格按照保险法的比例将资金投到市政工程、债权、股票、房产等市场中,如果预订利率<实际利率,那么保险公司也是赚钱的。

其实实际保险公司赚钱与否,是由综合型因素决定,并非由某一方决定,所以即便是全民投保,也不能确定保险公司是否赚钱,不过我们都知道保险公司是通过精算来确定保费等各方面预算的,根据大数法则,样本越多越准确,精算的结果也越精确,如果全民投保,样本足够多,精算就更准确了,应该对死差和费差的计算也更准确,保障这两方面赚钱,应该是可以的。


小俐聊险


首先,虽然所有人都买了保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同一时间出险全额理赔。根据大数法则,没有出现理赔投保人所交保费可优先安排给出险人理赔。

其次,保险公司所收取保费除了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再保险保费,责任准备金,员工社保,及其他营运成本,剩余部分都应该按照《保险法》规定进行投资收益。用于未来偿付保险金。

《保险法》

第一百零六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制定。


折扣种草社


像其他朋友回答的那样,保费的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风险赔偿(死差)、公司运营(费差)、投资获取收益(利差),我很好奇,你问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希望赚还是赔呢?


保险公司赚了,那就意味着公司管理、投资得当,而投保的这些客户们发生理赔的数量低,换句粗话说就是大概率的人没事儿。


如果保险公司赔了,那就意味着可能投资也没盈利,而且运营成本偏高,对于客户来说,在保单的使用上,风险多发,赔付率高了


对于个体来说,是期待什么结果呢?


训练师王伟奇


肯定会赚的,保险就是买的发生概率,1万个人里有1个出险,那么100万人就是100个人。所以买的越多保险公司赚得越多。



财金情缘


即使存在所有人都买了保险这种可能,保险公司还是会赚。

首先,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非常苛刻,一般的保险只针对目前仍然健康的群体,如果曾经得过一些较大的疾病,就很难被纳入普通保险中,比如早产等,这些增加了健康风险的事件,都会被普通保险排除在理赔范围外。

其次,针对特殊人群,比如像特殊职业者,警察、士兵等具有较大风险的职业,在保险中就区别对待了,要么直接不能买保险也就是限制购买,要么就是保费非常高,从性价比来说并不划算,当然这些特殊职业人群有国家的特殊保障支持,我这里说的只是商业保险。

再者,保险对被保险人的年龄非常敏感,比如医疗险、重疾险等险种,一般都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来设置不同的保险费,年轻人一般保费较低,老年人保费较高。

最后,保险还会给出一些非常苛刻的限制条件,如果仔细阅读条款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清晰明了的限制性条款,比如意外险,必须纯意外,没有任何主观意愿,而且还要根据具体的伤害程度分级赔付。像医疗险,一般都是要除医保外的部分按比例赔付,算下来几乎也没多少了。

当然,并不是说没必要买保险,它作为一个保障型的措施,还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能说一旦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以最大的细心保持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