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標:20世紀的災難為什麼不可思議?


路標:20世紀的災難為什麼不可思議?

在第二模塊,我們討論了現代世界的一個巨大挑戰,就是如何面對和理解現代特有的精神危機。這是現代人在心靈生活領域面對的難題。

從這一講開始,我們的思想旅程要轉入一個新的領域,社會政治領域。在這一單元,我們要探討思想家對於20世紀的反思:20世紀為什麼會出現許多災難?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和現代思想又有什麼關係呢?

也許你還記得,在發刊詞裡我說過,20世紀是一個希望和失望交織的時代,是一個成就輝煌又災難深重的時代,它迫使人們去反思。

首先很容易想到,人類僅有的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20世紀,說它災難深重,毫不為過。但這並不是20世紀災難的顯著特點,因為歷史上大規模的血腥慘劇並不罕見。20世紀災難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它完全出乎意料!

如果穿越到1900年

讓我們穿越到1900年,假如你是一個當時生活在歐洲的普通人,你會怎樣展望即將來臨的新世紀呢?

在1900年,歐洲已經享受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雖然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和衝突還時有發生,但自從1814年維也納會議之後,主要國家之間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衝突了。那你對和平就會抱有一定的信心,不那麼擔心戰爭的爆發。

而且你還會看到,科學技術在過去一百年飛速發展。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經典物理學體系已經基本完善;演化論也逐漸為大眾所接受;隨著化學理論的成熟,人們開始享受化學工業發展帶來的便利。

特別是電磁理論的發現和運用,人們進入了電氣化時代,開始享受電燈、電報和無線電通訊等等這些過去難以想象的便利。科學正在迅速發展,而且看上去會越來越發達,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於是,你也會對社會的進步抱有期望。因為你看到在過去一百年中,人類社會總體上變得越來越文明、富裕了。雖然工業化時代擴大了貧富差距,出現了新的矛盾和衝突,但也出現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政治運動,正在改變原有的政治制度,應對和處理這些矛盾衝突。

而且,現代社會科學也已經誕生了,思想家們對社會政治的合理安排提出新的規劃。如果說自然科學的發展能改造物質世界,那麼社會科學也應當能改善社會現實,解決政治矛盾。

所以,生活在1900年的你,讀到法國《費加羅報》的元旦社論時,也許會頻頻點頭,讚賞社論中的這樣一段話:“20世紀帶給我們的將是科學進入社會和私人生活。科學將賦予我們行為的準則。它將是一種光輝燦爛的前景……我們希望哺育了我們的19世紀,把那愚蠢的仇恨、無意義的爭鬥和可笑的誹謗統統帶走,拋進世紀的無底深淵!”

路標:20世紀的災難為什麼不可思議?


是的,在進入20世紀的時候,西方主流輿論普遍相信,人類已經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現代文明,古代的野蠻殺戮一去不復返了,矇昧落後的弊端會被逐漸消除。大多數人都對新世紀的前景抱有相當樂觀的信心。

文明時代的野蠻,理性時代的瘋狂

但是,回到2020年,你已經知道,這個被寄予厚望的20世紀經歷了多少殘酷的災難:先後兩次世界大戰;駭人聽聞的納粹大屠殺;20世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蘇聯,出現了政治清洗和大饑荒;在資本主義世界則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同時,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惡果也開始顯現。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還出現了長達40多年的冷戰,無數人生活在核危機的恐懼中,在某些時刻,人類的命運似乎只差一點點就要墜入深淵了。

何以如此呢?1900年的時候,我們不是看到人類在各個方面都在發展和進步嗎,難道這些發展和進步都被打斷了嗎?並不是這樣。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在20世紀都獲得了比以往更加巨大的進步,這一百年中,人類總體的文明程度是大幅提升的。

路標:20世紀的災難為什麼不可思議?

所以,20世紀的災難是“文明時代”的野蠻,是“理性時代”的瘋狂,這才是它的不可思議之處。

當然,有人會說,也許,只是人類在20世紀的運氣比較差吧。但我們要介紹的幾位思想家,都反對這種看法。他們認為,20世紀的危機,不是歷史的偶然產物,而是內在於現代化思想之中。德國的納粹主義、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和英美的資本主義,是三種不同的現代性規劃,它們都有各自的危機或困境,但都與現代理性主義的社會構想密切相關。

接下來的14講,我們會看到六位思想家如何剖析和反思這三種現代性規劃,總結20世紀的教訓。他們的反思和回答,在思想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又進一步對現實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思想觀念和現實有什麼關係?

不過,也許你還會有一個疑問:20世紀的思想文化這麼發達也沒能阻止人類犯錯,那麼反思又有多大用處呢?思想觀念對現實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確實,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別跟我談思想,太虛了,講點現實的。好像思想和現實是一對反義詞。

這種說法啊,其實隱藏著這樣一個前提:現實是實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被感知的真實的東西;而思想呢,是脫離現實的,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甚至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但我想告訴你,把思想和現實對立起來,看成兩種分離的東西,這雖然很流行,但卻是完全錯誤的認識。

路標:20世紀的災難為什麼不可思議?


我們談論現實,很重要的一點、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分析現實的利益。但是現實利益到底是什麼呢?利益就是對你而言重要的東西,對嗎?可是“重要”這件事情,是需要解釋的,必須要有一個理念的框架,你才能界定,什麼是重要的。

比如,從小處說,假設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偶然出軌了,這個過程中其實你毫髮未損啊,怎麼就覺得利益已經被損害了呢?因為這裡有一個思想觀念,“愛情必須有排他性的忠誠”。

從大處說,比如國際政治,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煞有介事的說法,說國際政治的最終秘訣無非就是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但是這句話根本沒用,不是因為它錯了,而是因為它沒有切中要害,它解釋不了什麼才是利益,就是一句正確的空話。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在一些領土爭端中,爭議的實際地區面積很小,無論是在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沒有多大作用,維護它的成本要遠遠高過在這個地方能獲取的收益。但是爭議雙方的國家,對於這塊小領土的歸屬權主張,可能會非常強硬,甚至不惜為此發動戰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國家領土應該寸土必爭,這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可是你想過沒有,為什麼領土就是核心利益,而為此付出的財政和軍事成本、甚至戰爭導致的人員傷亡就不是核心利益呢?這當然也是思想觀念所決定的,如果離開對國家主權的某種特定理解,離開了這種思想觀念,就無法解釋這個核心利益。

所以說,把現實利益和思想觀念截然分開,這是一種方便的思維模型,但它有很大的侷限性。如果看不到人們的身份、認知、道德和價值等等觀念,其實是所謂“現實利益”本身的構成要素,那就會陷入一種低級的現實主義思維,表面上很務實,實際上卻喪失了真正的現實感。因為你無視了現實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還誤以為自己是在講求現實。

所以,我希望你記住一件重要的事情:思想觀念並不脫離於社會現實,而是內在於社會現實,如果離開了思想,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現實。

思想家的努力

這一單元我們即將拜訪的六位思想家,他們對20世紀教訓的總結和現代性問題的診斷,就是要揭示行動背後的深層邏輯,揭示出一些思想觀念是如何塑造了人類的行為。而他們的論斷,又成為了人類行動新的思想依據。

路標:20世紀的災難為什麼不可思議?


最後,讓我用以賽亞·伯林的話來結尾。伯林曾經引用德國詩人海涅的話說,“不要輕視觀念的影響力,教授在沉靜的研究中所培育出來的哲學觀念,可能會摧毀一個文明”。引用了這句話之後,伯林自己還加了一句:如果思想能夠產生如此致命的力量,那麼也只有通過其他思想家的努力,才能來化解。

問答

最後留一個問題給你思考:你瞭解20世紀的西方歷史嗎?在這些歷史事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原因又是什麼呢?歡迎到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見解。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四十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