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拖延症——擁有“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有辦法

洗衣服要拖到晚上十點多才開始,假期作業不到最後不寫完,工作不到截止時間不開始,報完名就很少去健身房了,常常拖到快趕不上火車飛機……你也有這樣的習慣嗎?

克服拖延症——擁有“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有辦法

拖延在我身上可以說是發揮的淋漓盡致,洗衣服累了躺在床上玩玩手機休息休息,半個小時過去了,想再看十分鐘手機就去洗,等等把這局遊戲玩完了就開始,或者等等小說正看到高潮部分了,看完了就一定開始,有時候等晚上十二點了還沒開始洗,急用的話我會洗到一點多,不急的話就會想反正今天不早了,明天再洗……

我們單位人少,我年輕(37歲,有三個比我小,一個還是剛來單位)又是大學畢業生,學東西也快,任務就比較多。但只要不是領導馬上要完成的工作,我也會先看看小說、玩玩遊戲,才開始工作,有時候半天就這樣過去,等快要交工作時,急忙完成,給人的感覺我平時都很忙,其實真有那麼忙嗎?

就說劉媛媛的網課吧,我2018年3月6日買的,現在還沒有聽完。這絕不是劉媛媛講的不好,她用31堂課從各個不同角度給我們講解了普通人快速崛起的方法,每聽一次課都覺得受益匪淺,可就是聽了兩節課,有事一打擾就堅持不下去了,甚至被我遺忘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

克服拖延症——擁有“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有辦法

從小喜歡看小說,也有過想寫網絡小說的念頭,還曾開始列過大綱,沒寫幾章就停下了。

從2020年剛過元旦,我發現網上有好多講寫作的網課,選了一個訓練營報名後,老師要求每天學習交作業,我又拿起了書和筆。

在聽課時我想起了劉媛媛的網課,重新開始聽,找到了解除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喜歡拖延又想改變的朋友一點幫助。

拖延帶來最壞的結果:

是無數次倉促而勉強的完成自己工作之後,陷入ー個永遠碌碌無為、平庸的人生。

克服拖延症——擁有“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有辦法

習慣拖延不能及時開始的原因:

劉媛媛說:“我們開始行動時都站在了分叉口,眼前有兩條路可以走——痛苦的小路和快樂的小路。對於我們來說,學習、工作需要努力的事情就是痛苦的小路,追劇、玩遊戲就是快樂的小路,許多人就會容易走上讓快樂的小路。選擇了快樂小路,我們是愉悅的,但是這個快樂是遞減的,因為隨著工作截止日期的來臨、交作業的時間逼近,我們會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慌張,到最後快樂幾乎為零。如果我們選擇了學習或工作,剛開始是痛苦的,但是隨著學習、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成就感越來越足,當我們把學習、工作完滿完成時,那一刻我們的幸福感達到了頂點,當我們的工作、學習還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別人的讚美,那麼都不只是達到了頂點,那時幸福感達到了極致,那是一種額外增加的快樂。”

克服拖延症——擁有“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有辦法

圖片來自劉媛媛的網課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選擇暫時快樂最後痛苦的小路呢?

  1. 對完成的工作、學習不自信。

在工作中,我最怕的是領導給我安排寫公文。我是一個純粹的理科生,從小就對寫作文很頭疼,上班後領導讓我接辦公室工作,連試試的勇氣都沒有。每次接到寫文的工作,我就會拖到領導三催四催時才開始,要不即使開始了,一個簡單的公文我也能寫上三四天,最後還被領導改的面目全非。

上學時,我最怕的是寫英語作文和作文,每次總是最後完成。

如果有人在不自信的基礎上再加上點兒完美主義,因為知道自己咋麼也做不好這個事,就不想開始了。

2、由於太自信而給自己規劃了太多任務

比如給自己定了一個每天都要早起鍛鍊、晚上讀書兩小時、一年讀20本書的計劃,也可能給自己從早到晚排的滿滿的任務等等,其實每天不可能全部完成計劃的。

在我們工作後,身體不舒服了,有應酬了,有工作需要加班了,需要收拾房子,別人裝房子了,旁邊工地開工了,孩子哭鬧了等等,就會想我們的計劃是每天都咋樣,我們就從明天開始吧!

明代詩人錢福在《明日歌》裡也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最後一事無成。

3、任務比較複雜,沒有頭緒,無從下手

在接到一項龐大而又繁雜的任務,我們可以把它拆分成不同步驟,我們可把簡單的、需要整理資料的工作等先一項一項完成,完成的越多任務就越清晰、簡單、明瞭。

4、會選擇其他應該做的事情替代本要完成的任務,並且毫無負罪感

上學時,語文老師或英語老師安排了(有時候是當天,有時候是兩三天內)要寫的作文,如果這個命題又是我不會寫的,我就會先做別的作業,一直拖到最後匆匆忙忙完成了事。

工作時接到一項很複雜的工作,我也喜歡先做別的簡單的工作,要是這項工作需要一週才能完成,我可能前幾天都不會動它。

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不會產生負罪感,我也在工作學習了,沒有在玩。

5、任務沒有截止日期

大家都知道《蒙娜麗莎》吧?世界排名第一的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堪稱無價之寶,幾乎是家喻戶曉,它的作者也同樣有名,就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天才之ー達·芬奇。

達・芬奇不僅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還是一個全才,他的一生涉足建築、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而且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無論從智商還是精力,都遠超常人的天才,卻一生都飽受拖延症的困擾。

他的一生,由於注意力過於分散,涉及領域過於廣博,導致很多事都半途而廢。就算最終完成的作品,也是幾經拖延。比如,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他畫了四年;《最後的晚餐》,他畫了三年。因為經常拖延,所以嚴重傷害了客戶關係,導致他一生完成的畫作並不多,傳世之作只有不超過20幅。其中有五六幅定製畫作,甚至直到去世也沒有交付給客戶。

而且,在其他的科學研究方面,也有大部分項目都停留在計劃和草稿中,沒有徹底完成。這種拖延的習慣讓他飽受折磨,在本筆記中,他曾經惆悵地抱怨自己:告訴我,告訴我,我到底有哪件事情是完成了的?可見拖延症造成的挫敗感,就算是天才和偉人也不能倖免。



克服拖延症——擁有“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有辦法

根據以上會使我們拖延的原因,劉媛媛給出了以下解決辦法:

1、做一個絕對完得成的小計劃

不要脫離實際做自己完不成的計劃,以自己以往的工作和學習習慣為標準,做一個絕對完得成的小計劃,一來完成後可以增加成就感,二來累積的工作時長會比拖延之後倉促開始要多。

有時候,我喜歡給自己制定一個每天看30頁書(我看書速度很慢的,即使看小說也是逐字逐句的往過看),一年看10本(不包括網絡小說,我一年能看幾十本網絡小說呢),一天完成多少項工作,一週完成多少項工作,把最近可能兩週、一個月內的工作也會安排進去。一般看著沒問題,可有時候領導突然安排了別的工作,看小說一下忘了時間,同事、朋友來聊聊天等等,計劃就只是計劃了。

就拿看書來說吧,如果計劃是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那即使再慢一年下來也能看不少書吧!

而我一開始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了(對於我來說),結果一年下來,一本書也沒看完。

2、給今天的任務做一個緊急性、重要性排序

目的:避免用不重要的任務或者其他應該做的事情去替代真正重要的任務。

有時候領導一次性安排幾個工作,我就會先從簡單的工作開始做,把複雜的工作放到不需完成時才開始做,而那個複雜的工作可能就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因最後時間緊,倉促的完成,質量就不是最好的了。

3、拆解任務——為要做的任務列明步驟

複雜的工作,一般都可以拆分為幾個步驟,不是一步到位的。我們可以先把任務拆分開來,把喜歡做的、擅長做的、容易做的部分先完成,這樣工作的進度就會不斷推進,最後完成時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4、做的再差也比不做強

美國最受歡迎的TED演講者布琳·布朗在《成長到死》裡說:“想要寫出東西,我就必須要打出超級、超級、超級爛的初稿。”

也有很多偉大的作品都曾有一個糟糕的第一稿。

在寫作訓練營中,我對這項有深切的體會,以前怕自己寫的不好,所有的想法都只是在腦子裡想想而已,現在老師鼓勵我們每天開始寫作,哪怕就寫“我不知道寫什麼,我能寫點啥呢?”這種話,一直寫到能寫出點啥來都比不開始的強。

你寫的再爛的初稿,都可以被拿來修改,而你不開始就連修改的機會都沒有。

5、只做這些就夠了

一定要給任務一個結束的時間點。

每天只給自己安排一兩個可以完成的任務,只做這一兩個任務,完了就可以自由安排,心情是很愉悅的。

如果工作真的很多很忙,但是你還有時間卻拖延,說明這個工作是有一定的時間來完成的,所以對於這些有一定期限的任務,我們可以今天只安排做這一部分就夠了,然後每天做一些,任務就會完成的既快又好,心情也會輕鬆不少。

“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劉媛媛通過這些辦法克服了拖延,我在聽完這堂課後馬上開始寫我的感受,也由衷的希望能幫到你們,祝願大家早日擺脫拖延症的束縛,開啟全新的人生。


我是 ,寫出爛初稿,即刻開始,歡迎關注我,與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