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岛是海的眼,兵是岛的眸

“岛是海的眼,兵是岛的眸”

凝望碧海蓝天守护家国安宁

“海岛兵”这个名字听起来总让人感到

浪漫而伟大

已有23年“岛龄”的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一级军士长陈建春,原本以为自己剩下的军旅时光也会在所驻的海岛上平静度过,然而一年多来,这个营接换新装、整修营区、参加演习,焕然一新的生活让这位老班长和战友们一度离“家”远行。

官兵们的“家”是大海深处的一座海岛,从附近港口乘船登岛需要近4个小时。20多年来,让陈班长感到“家”的氛围最浓的时候,就是每当部队完成任务乘船归建,在阵地上架设好兵器,大家倚在车边擦汗休息时感叹的那句“咱回家了”。

这片海岛孕育了这个营独有的精神与性格,深刻影响着全营每一名官兵。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原来大海这么美!”

相比“老海岛”陈班长,排长李毅斌则是全营“岛龄”最短的人之一。

李排长从小生长在西北内陆,第一次看见大海就是2018年毕业报到的那一天。那时正值盛夏,午后阳光下的海面一片湛蓝,茂密的树林被海风轻拂,远处的货轮缓缓航行……

“原来大海这么美!”李毅斌远望着海天交际的地平线,感慨眼前的美丽景致,期待着崭新的部队生活。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离家乡很远,却已融入了新的家园。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李排长上岛的第一顿饭,是岛上群众为迎接他们而准备的饺子和海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营曾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空军授予“拥政爱民模范营”荣誉称号,与岛上的群众有着如同家人般的深厚情谊。

多次参与海上救援、扑灭山火、抗击台风等行动的他们,被当地政府赠予“守岛卫士、爱民模范”牌匾。逢年过节群众会送来热腾腾的饺子和新鲜的海鲜,部队执行任务乘船离岛时,群众还会自发到港口送别。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海岛是我们的‘家’,

但封闭的环境有时也会影响练兵备战的思维视野。”

随着近年来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他们参加的演训任务次数明显增加,远程机动转战南北成为常态,在抓训备战的思路上能够想得更远,已不再是从前单单“守岛一方”的海岛兵了。

那年,这个营接到命令出岛接换新装,开始了离“家”远行。上级要求他们接装后3个月内形成战斗力接受考核,一年内还要参加两场空军组织的实战化演训。面对接踵而来的任务,官兵们原本平静的海岛生活像是忽然被按下了“快进键”,大家铆足劲儿学习装备、训练操作,生怕进度赶不上。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面对全新的武器装备和接连的演训任务,全营官兵拧成一股绳,迎难而上一关关地闯了过来,总算交出了优秀答卷。”因演训成绩突出,该营指控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一连前不久还被战区空军表彰为“四铁”先进基层单位。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我们虽然是海岛兵,

但拉到千里之外的大漠戈壁也能打胜仗!”

“海岛环境艰苦,培塑了战士们不怕苦累的性格。这样一支部队带出去,再艰苦的环境都能很快适应。”2019年深秋,他们在西北执行演训任务,某日凌晨4时,该营按上级命令机动转移,在零下16摄氏度的野外环境下,全营官兵不顾寒冷立即撤收编队,数十台装备车辆编队连续行军十余小时,到达预备阵地后迅即架设兵器完成了战斗准备,在严寒条件下连续作战,没有一名战士叫苦叫累。

“我们虽然是海岛兵,但拉到千里之外的大漠戈壁也能打胜仗!”作为该营最年轻的驾驶员,下士宿腾达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仍激动不已。由于那天十分寒冷,一些车辆的驾驶室玻璃容易起雾影响视野,驾驶员不得不打开车窗驾驶,战士们裹着大衣蜷缩在驾驶室后舱,到达后不顾手脚冰凉立即跳下车投入战斗准备,对接好一根根冰冷的电缆,将地钎砸进冻得坚硬的土里,几分钟后已是满头大汗。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离“家”远行的海岛兵

在离“家”远行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刻苦训练与重大任务的磨砺,让这支部队变得“钢多气盈骨更硬”,练兵备战的精气神更足了。训练场上,号手们呼着热气操作训练,隔着十几米就能感受到他们的虎虎生气。

新的一年,离“家”远行的生活还将继续,但他们满怀信心等待着再次出发的号令。

摄影:伏开纯 刘籽江


主管:空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宣传文化中心


| 监制:杨晓华

| 主编:段向前

| 校对:张亚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