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國學之:《弟子規》原文及譯文(一)


《弟子規》一、總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譯:作為子弟所要謹守的規戒,古聖先賢所傳下的教訓,第一就是要我們在家能孝順、出外能敬長,其次是敬業而守信用。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譯:多關愛眾生,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德行培養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學習吸收經典的知識。

《弟子規》二、入則孝出則弟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譯:父母叫我們,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認真,不可以懶惰懈怠。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

譯:父母親有所教導,要恭敬聽取;父母有所責備,也要承擔接納。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譯:天冷或天熱,要關心父母親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時的問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譯:出門或返家,都向父母報告一聲;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規矩,工作行業則不要經常更換。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譯:雖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張;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為子弟的身分了。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譯:雖然是小東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個個藏為己有,就會惹父母親難過傷心了。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譯:身體如果受傷了,會讓父母親擔憂;品德如果敗壞了,會讓父母親蒙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譯:父母親喜歡我,要孝順一點都不難;父母親不喜歡我,我仍然孝順那才是真賢能。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譯:父母親有過錯,想辦法勸諫讓他們改正,但是要和顏悅色,要聲音柔婉。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譯:如果父母不聽勸諫,和悅的再勸,甚至用哭泣來求父母答應,就算被責打也無怨言。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


  譯: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湯藥冷熱苦甘親自嘗過;早晚照顧,不離父母身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譯:父母去世守喪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變,酒肉美食暫時不去享用。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譯:守喪完畢,逢年過節祭祀要竭盡誠意;對死去的父母親,要如生前一樣的盡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譯:作哥哥的友愛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盡到了孝道。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如果能把財物看得輕淡,彼此就不會產生怨隙;說話時忍一忍,就不會有意氣之爭。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譯:無論吃飯餐飲、入坐走路,要讓長輩在先,晚輩在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先到。
  譯:長輩叫人,馬上幫忙代為傳喚;如果所叫的人不在場,自己先到長者前聽候使喚。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


  譯:稱呼長者要有禮貌,不可直呼其名;在長者前面,不要自以為才能高強。
  ●路遇長,疾趨拜。長無言,退恭立。

譯:路上遇到長輩,立刻趨前問候;長輩沒有別的話,再恭敬退下站在一旁。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餘步。
  譯:遇到了親長,如果是騎馬立刻下馬,如果駕車立刻下車;就算過了百餘步,也要等候。
  ●長者立,幼者立。長者坐,命乃坐。
  譯:長輩站著,晚輩一定站著;長輩坐下,吩咐我們坐下,我們才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譯:在長輩面前,說話要輕聲細語;但聲音低到聽不清楚,也不恰當。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坐,視勿移。
  譯:長輩有事要趕緊趨前,離開時則從容緩慢;長輩相問,起立作答再坐下,視線勿移開。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譯: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親一般;敬愛堂兄弟,要像敬愛自己兄弟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