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華中科技大學2020研究生擴招名額全部給醫科?

用戶69331981


華中科技大學2020研究生擴招名額全部給了醫科,老吳認為這種做法完全是符合當前我國的發展形勢,又有戰略眼光。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在全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次疫情中,華中科技大學的附屬醫院均為新型肺炎的定點醫院,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華中科技大學投入醫務人員3.3萬人,病床8900張,管理方艙醫院6000張,衝鋒陷陣在前線,針對核酸檢測的缺陷,研究開發抗體檢測測試劑盒,推行新型肺炎治療藥物篩選研究等等,因此,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提出引導更多的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這次研究生擴招名額分配上,華中科技大學將全部名額分配給醫學,正符合我國發展要求,經歷這次疫情後,國家提出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以及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國家公共衛生醫療防疫體系。因此,國家提出針對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問題,提出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在改革完善疾病預防體系方面,提出加強衛生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等等。這就意味的,國家對公共衛生領域將加大投入,誰抓緊了這次機遇將會佔據頭把交椅。在全國不僅僅只有華中科技大學,還有很多其他的大學也會加大投入,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等,在這其中很多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水平相當,因此,誰抓住了這次機會誰就會是今後在該領域的領頭人,誰沒有抓住,誰就會落後。


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分析,華中科技大學的生物醫學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在全國排名第一。因此,華中科技大學將名額全部讓給醫學完全符合國家戰略佈局,作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領頭人,如果錯過在這次機遇,極有可能被其他大學所超越,例如華西醫學院、湘雅醫學院、齊魯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等。


華中科技大學第一個將擴招名額向社會進行公佈,首先給了外界一個很強的信號,與華中科技大學醫學差距較大的,可能不會拿出較多的名額髮展醫學,比較在這一塊沒有優勢,可能是選擇人工智能、智能製造這塊高科技方面的擴招;如果與華中科技大學醫學水平相差不大的大學,是否將所有名額砸到醫學領域還得充分考慮,畢竟有風險,萬一沒競爭過華中科技大學,勢必影響整個學校的發展,因此,華中科技大學先下手為強的這步棋走的妙,即打退了競爭對手,以能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上思路問題,符合國家戰略方針。老吳也是全面支持華中科技大學將全部擴招名額放在醫學上。


老吳跟你談教育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宣佈,學校準備擴大研究生招生計劃,而擴招名額全部給醫科,進一步加強醫學人才的培養。這一決定既符合教育部精神,又符合學校發展需要,當然應該支持。


2月2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翁部長宣佈,2020碩士研究生招生的規模同比去年可能會增加18.9萬。而這些名額,將向中西部和東北高校傾斜,將重點投放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華中科技大學地處武漢,正好屬於中部高校,此次招生指標肯定會有一定比例的提升。而同時,華中科技大學在上面提到的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有很強的實力。


在第四輪評估中,華中科技大學收穫4個A+,包括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3個A,分別為:新聞傳播學、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7個A-,分別為:物理學、生物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可以說,上面提到的這四個專業方向,都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強項,至少在華中地區是無出其右的。

而在這些優勢學科裡增加研究生指標,既可以促進學科的持續發展,也可以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事。這些研究生指標,投到以上14個學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引起異議。

不過,今年的擴招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而華中科技大學,又是此次疫情中損失最為慘重的學校,疫情期間失去了5名知名教授,還包括一名院士。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提醒著我們,國內的醫療人才還非常匱乏,華中科技大學,作為國內的醫科強校,理應肩負起加強醫學人才培養的重任。因此,此次學校選擇了全押,把新增名額全部都給了醫科。


今年報考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類專業的同學算是撿到大便宜了,當然,這些名額絕大多數肯定都是專碩。不過,專碩並不妨礙這些學生畢業後投身醫療衛生事業。希望這些同學,能記住今年這一特殊的歷史事件,能牢記醫護工作者的使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高校人才真經


如何看待華中科大2020研究生擴招名額全部給醫科?

眾所周知,華科的優勢以工學和醫學為主。華中理工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學合併之前,同濟醫大以苛刻的條件要武大就範,武大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它,捍衛了武大的尊嚴。進而一塊肥肉落到了華中理工的口裡,再不把它裝入自己的口袋,武漢還有什麼較為出名的大學讓它合併?機不可失,時不承來!華中理工喜出望外,滿口答應了同濟醫大的要求。這一次華科把研究生擴招的名額全部給了醫科,充分說明了同濟醫學院在華科中的份量。

學科評估華科工科排名和醫學排名如表所示。可知華科雖然工科在全國排名屬於前十,但醫學名氣比工科更大,學校從實際情況考慮,把擴招名額全給醫學,肯定是經過領導層充分考慮後作出的艱難而又明智的決策。

華科工科的名專業與傳統產業相關,就業質量比不上醫學。這從華為招工中可以明白地告訴人們,其在華為招工中的優勢還不如武漢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見表),從華為用人表中可以得到佐證。

通過這次疫情可知,醫學畢業生也許就業比華科的工科畢業生就業更有優勢,這一點華科心知肚明,比外界更清楚,所以華科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了工作方針,無可厚非!

至於有人把華科有十所附屬醫院、9000張病床、3.3萬醫護人員說出來作為華科擴招全部給醫學理由,並不成立。

其一,華科真正的附屬醫院只有同濟、協和、梨園三所,其它只是掛牌的教學或學生的實習醫院,隸屬於武漢市衛建委,那麼9000病床和3.3萬醫護人員的謊言就不攻自破了,這其中的大部分是武漢衛健委的,況且其中也有中心醫院等也是武大的教學醫院呢!還有服務於這些病床的醫務人員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地支援武漢的人員,包括比華科同濟醫學院還要出名的醫學院。我們怎能忘記外地人員的功勞?

其二,即使真的華科有那麼多醫院、病床、人員,也不能說就是國家或社會對醫務人員的需求,沒有需求,病床可以空著,人員可以精減。擴招醫學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基層更需要醫務人員。

願華科的工科不要掉隊,願華科工醫並駕齊驅,勇往直前!


亭亭玉立104648451


從兩個方面解讀:

第一,國家新頒佈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其主要可以概括為:

(1)今年研究生同比增加18.9萬,這是結合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能力,財政支持情況統籌規劃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考慮到這些地區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的。

(2)並不是所有專業,主要是集中在上述所述的地區急需領域,如: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第二、華中科技大學情況

作為國內知名的雙一流高校,頒佈這一政策除了響應國家號召和社會實際需要,另一外一個層面也是結合了華科學科特色和實力,其中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血液病)、內科學(呼吸系病)、外科學(普外、泌尿外)、婦產科學、麻醉學和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還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內科學(傳染病)、影像醫學和核醫學、藥理學以及中西醫結合基礎等。

因此,結合以上一和二兩點,華中科技大學把擴招名額全部給醫學科是情理之中,也是符合實際。這對我們報考研究生享受這樣的優質資源紅利是已給非常好的時機。


EDU校長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微談論將幫你解答。

為緩解部分就業壓力,教育部門在前段時間宣佈,2020年研究生將會適當的擴招。擴招並不是盲目的,主要側重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以及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幾個主要的專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是國家發展轉型比較緊急的專業,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在疫情當中暴露我們醫學類人才的儲備依然不夠。而華中科技大學透露2020年研究生擴招名額都給醫學類相關專業,如何看待呢?對其他考生來說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呢?下面談一談自己對本問題的理解:



關於研究生的擴招,我們應該理解,不是普惠性所有考生,而是有針對性需要。緩解就業是一個原因,解決社會缺少緊急專業是另一個原因。華中科技大學作為985高校,能夠拿出一定的名額擴招,是具有責任與擔當的高校。那麼華中科技大學擴招的名額都給醫科有沒有出處呢?在中國教育報上面有一篇文章,刊登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在疫情期間做出的貢獻,華中科技大學投入28家科研院所與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包括6支醫療診斷與人工智能科研團隊,3支公共衛生和治理科研團隊,11支藥物研發團隊、兩支疫苗研發團隊及兩支法律法規團隊。

而華中科技大學的校長李元元表示出,華中科技大學的家國情懷很重,想要為國家與人民做一點事情。學校準備擴招研究生招生計劃,擴招明額名額全部給醫科,進一步加強醫學人才培養。之前我就說過,研究生儘管會擴招,但大多數都是省屬院校擴招,部屬院校擴招的可能性基本不大。比如上海市、湖南省提到的研究生擴招都是指的省屬高校。華中科技大學能夠適當擠出一定的名額全部調到醫科,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也給其他實力比較強的醫學類高校一個榜樣,能夠適當的擴招,緩解社會急需人才的培養。
擴招應該是根據高校的本身情況來說,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實力本來就特別強,在全國範圍內知名度都很高。每年報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考生幾乎都是學霸,他們都有一腔熱血,想要通過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類專業每年錄取分數都是特別高,很多高分、有能力的考生被刷。適當的放開一定的名額給醫科,把優質的考生錄取到醫科類專業,培養高尖端醫學人才。

國家之所以提出雙一流高校,雙一流學科高校目的就是促使各個高校集中發展優勢。一個高校有很多專業,但並不是每一個專業都強。華中科技大學可以擴招馬克思主義、可以擴招金融等其他專業,但馬克思主義、金融專業比華中科技大學強的高校不少。而醫科類高校能有幾所比華中科技大學強呢?我們更應該把有限的資源傾斜在強勢學科上面,俗話說:好鋼使在刀刃上。因此,對華中科技大學把擴招名額都給醫科的做法是贊成的。可能會有部分考生與家長反對?為什麼不留一些名額給其他專業呢?難道其他專業的考生就不優秀嗎?並不是其他專業的考生不優秀,只是擴招名額是有限的。如果每個專業擴招,那麼擴招的人數將會是龐大的,將會是超出學校的能力承受範圍。相比其他專業,華中科技大學把名額全部給醫科,說明它想通過培養更多醫科類人才,解決社會當前對高能力醫學人才的緊缺。

個人覺得在擴招方面,擴招的目的是緩解就業與緩解社會對某專業人才的需求,擴招的高校應該都調劑出自己比較強的學科,而不是單純為擴招而擴招。如果一所高校,某專業實力都不強,在擴招學生培養?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在哪裡呢?很多人只看到是緩解就業而擴招,認為所有的專業都應該擴招。卻沒有看出是社會需要某些專業才選擇擴招。就如同文理科招生一樣,每年各省文理科報考人數大致差不多,但理科錄取人數遠遠超過文科生?為什麼呢?因為社會對理科生的需求量大,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理科生。同樣研究生擴招,不可能把所有專業都擴招一遍,大家也不要有太大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中南大學醫學院、四川大學醫學院等。作為部屬的高校,都暫時沒有表明自己要擴招。但個人覺得都是醫學高校裡知名度比較高,應該像華中科技大學學習,儘量多把名額給醫科專業。培養出更多的醫學類高端人才,緩解當下醫療資源的不足,特別是優秀醫療資源的不足。你們認為應該需要更多的擴招醫科類專業嗎?特別是知名高校的醫科專業呢?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能者多勞,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也贊成華科的這個擴招方案。

針對這個事情呢,目前華科的官網並沒有對這個事情明確表態,只是《中國教育報》在一篇文章中的末尾,用一句話提到了這個事情。所以我們也不確定這個事情的真假如何?

我覺得總比擴招那麼多的法學、哲學、思想政治、公共管理、會計等等這種人文類的好多了,我覺得有些專業真的沒有設置研究生的必要,或者是招的人數那麼多,純粹是為了讓大家混學歷,真的沒什麼意思。

1、華科的擴招符合國家政策

研究生每年都是會擴招的,一般擴招比例大約在5%左右,按照這個幅度,去年錄取70多萬,今年錄取人數也就是在不到80萬人。但是前段時間關於今年的擴招,國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擴招人數是18.9萬,遠超往年的擴招比例。

教育部說擴招的專業以臨床醫學、人工智能和公共衛生為主,所以人家華科全部給醫科有什麼問題嗎?

2、華科有能力培養更多的頂尖醫學生,研究生就應該培養這樣的人才

我是覺得考研呢,就應該要麼選擇最好的學校,要麼選擇這個專業最好的學校,那些有點差的學校或者專業都申請研究生,這簡直就是浪費啊。

我們都知道醫學的八大金剛分別是:協和、湘雅、北大、復旦、交大、華科、中山和華西的醫學院,所以有很多醫學生嚮往,但是由於招生名額少,很多人去不了。

我覺得這些學校發揮他們的特長,招收更多的人,培養更多的人才,是喜大普奔的事情。

不過華科還真是挺難考得,2019年口腔醫學複試線340分,臨床醫學複試線320分

3、華科還想培養的是人工智能和醫學相結合的高端人才

從華科醫學院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來看,他們一直在嘗試,醫學如何和人工智能結合,並且這也是以後醫生需要具備的一些能力,如何憑藉大數據做出更準確的判斷,而不僅僅是憑藉經驗。

最後,雖然中國學醫的挺多,但是醫生還是挺緊缺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從事這份工作吧。最後,支持華科,加油


煮酒論高考


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研究生擴招名額全部給了醫科,完全符合今年教育部關於研究生擴招精神的,同時,華中科技大學的醫科在全國也是赫赫有名的,實力相當雄厚,完全能夠拿下擴招名額。

教育部在2020年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華中科技大學實力雄厚、其醫學類專業實力也非常雄厚。


華中科技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985高校、211大學、雙一流A類高校。校友會排名全國第7名,QS排名全國第17名,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是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在2000年合併成立,合併後新的華中科技大學達到了1+1>2的效果,近年來發展迅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有7個院系所,以及九所臨床學院,擁有在校生近9000人,研究生就達到3800人,專任教師2000餘人,設有13個本科專業,有8所附屬三級甲等醫院。


醫學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成績斐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獲A+檔,排位全國前2%;臨床醫學獲評A-檔,排名全國前5%~10%;基礎醫學、藥學獲評B+檔,排名全國前10%~20%;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獲評B檔;口腔醫學獲評C檔。

綜上所述,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把研究生擴招名額全給醫科,是符合國家教育部有關政策,也完全能夠拿下的。


平淡是真oymlq


這種做法不可取!

社會需要什麼人才,高校就開設什麼專業,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高校發展不應該以就業作為專業設置的導向,尤其是作為“雙一流”的華中科技大學,應該有更高的定位,發展要有規劃性和前瞻性,不能僅僅關注當下,更要著眼未來。

華中科技大學的優勢專業不僅僅只有醫科,因為新冠疫情就加強醫科,對其他專業發展是不合理的,也有損學校發展的大方向。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從數量的要求轉向為結構質量的要求,國家需要拔尖的創新人才、原創性顛覆性的科研成果。華中科大更應該培養高素質的科研人才,不應該是醫生和護士,這些工作應該交由普通專業技術學院就可以完成!

“雙一流”建設要重視加強基礎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發展方向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科技的主導力量,而基礎研究又是國家科技的基礎和先導。高校應該是最新科技的研究基地,不應該是就業培訓機構。

希望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謹防這種一哄而上趕時髦的趨向!



一顆沒有年輪的樹


在中國教育報近日發佈的一篇文章中,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表示:“華中科技大學準備擴大研究生招生計劃,擴招名額全部給醫科。進一步加強醫學人才的培養”。

對於全國綜合實力排名前10的華中科技大學,進行研究生擴招是一件振奮廣大報考學子人心的消息,也是在積極響應國家研究生擴招政策,這與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長在公開採訪中談到,今年碩士招生有望擴招18.9萬是一致的。

不少人的糾結點在於擴招計劃全部給予醫科是否合理的問題,對此我個人分析一下。

①擴招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在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對於研究生擴招的講話中,明確了研究生招生擴招的重點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擴招要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大家都知道華中科技大學位於湖北武漢,是新冠肺炎爆發最嚴重的地方,在疫情人數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武漢當地的醫療資源是不足以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所以才有了全國各省份醫生奔赴武漢,支援武漢的畫面。武漢是一座特大城市,疫情帶來的災難讓武漢意識到要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作為地方龍頭高校之一,華中科技大學責無旁貸。

②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實力可以肩負其培養醫學人才的重任

擁有眾多的醫學碩士專業

擁有較強的醫學實力


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學科成績不錯,比武漢大學還要優勢一些,且還擁有國內聞名的同濟醫學院。

因此,個人也比較贊同把擴招的名額傾向於醫學學科人才的招收,加快培養更多的醫科人才。


學習源動力


其實大家都知道醫學就業比較難。這次教育部研究生招生擴招也明確了向臨床醫學傾向的原則,但增加指標為專碩。華中科技大學把指標給到醫學學科肯定是經過充分考慮的。首先該校醫科實力強,附屬醫院實力也強,師資力量是不成問題的。另外醫學研究生有其特殊性,大部分學生是願意讀專碩而不願意讀學碩。因為專碩是可以同時利用好時間拿到規培證,而這個證書是成為醫生的門檻。所以也是合理的。對師生都有好處。

但是否百分之百增量都給到醫學學科也是有待觀察,在高校,各個學院對研究生招生指標特別是博士指標需求是非常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