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童年的许诺》是埃里克·巴比尔执导的一部法国电影,影片改编自罗曼·加里同名自传小说,描述罗曼·加里与母亲之间至情至性的动人回忆。

不知为什么,每次看这部电影,脑海里最先联想的是有关周杰伦的一段小故事,周杰伦曾在谢霆锋的美食节目《锋味》中担任嘉宾时透露:自己从4岁开始学琴,还被要求每天练2个小时,小时候又非常好动,根本坐不住,妈妈叶惠美就会拿着藤条,默默地坐在一旁督促。每次听到窗外别的孩子在嬉戏打闹,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心里难免会莫名感到难过为什么别人都在玩,而我要学钢琴?”但在母亲的威严之下,周杰伦只能继续练习。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电影里的主人公罗曼·加里同样面临类似的遭遇,从小就被母亲赋予了极大的期许,希望他能够在将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为此,对他的训练几乎达到了苛刻的地步,然而,罗曼·加里与周杰伦不同的是:周杰伦比电影里的主人公更加幸运,在他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时,母亲依然健在,还能听到他感激的声音,而罗曼·加里在最后终于成为母亲期望成为的作家和王牌飞行员时,母亲已经逝世,再也看不到这一幕。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世间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此:我完成了你所有的期许,你却已不在。

01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望子成龙。尽管现当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的子女怀着很大的期许,有的希望子女将来成为科学家,有的希望子女成为大明星……

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期许,在未来扮演父母曾经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

为了让子女成为心目中想要的那种角色,父母会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留给子女,对他们进行“投喂”。去年春节上映的《囧妈》里徐峥扮演的伊万的母亲卢小花就是这样的例子,为了让儿子吃健康的食品,她为儿子磨五谷杂粮的饮品,给儿子投喂西红柿……即使儿子已经成年了,这样的“投喂”依然还在继续,完全不在意儿子是否喜欢,是否能够接受,而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都是以“爱”的名义在驱使。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电影《童年的许诺》里罗曼·加里的母亲更加极端,为了让儿子完成自己的强烈期许,他逼着儿子写作,剥夺了儿子画画的爱好,甚至限制儿子和喜欢的女孩一起玩耍。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让人辛酸的原因:罗曼·加里的母亲有着特殊的经历,她离异之后独自把孩子拉扯大,带着孩子从波兰颠簸来到法国,尝尽了人世冷暖,受尽了左邻右舍的讥讽。因此,才会对儿子如此苛刻,希望儿子能够有一个彪悍的人生。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在一家最困窘的时候,无视波兰邻居的嘲笑,她在高楼下大喊:

“我的儿子会成为法国大使、作家、荣誉军团骑士、甚至是一名将军,他会找伦敦最好的裁缝为他定制套装!!!”

邻居们发出疯狂的讥笑声,让10岁的罗曼·加里体会到深深的屈辱感,他的一生的使命,一下子陷入到摆脱这种屈辱感,同时迎合母亲的强烈期许中。

他严格按照母亲的规划开始学习写作,在母亲制定的精英教育课程里循规蹈矩进行学习,又在母亲期许的目光里参军,一步步完成母亲的愿望。可是,他并没有感到快乐。像《囧妈》里的伊万那样,他也曾试图反抗过,与母亲激烈争吵过,但是,最后依然以妥协收尾。他依恋强势的母亲,感知到母亲生活的不易,为了儿子,她已经牺牲了太多,包括自己的爱情。怀着这种复杂的无力感,除了母亲的期许之外,他找不到其他可以活下去的力量。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02

心理学上认为:刚出生的时候,婴儿和母亲的关系是共生的。婴儿处在和母亲心理融合的阶段。母亲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孩子也通过母亲表达需要。

这种共生的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被不断被打破,使得孩子慢慢走向独立,并尝试着独自探寻世界,去寻找自己神奇的“力量”。

这种共生关系的打破,依赖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最终以父母的“妥协”为代价,放开手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掌控”,从而完成自我意识的觉醒。

心理学上将父母的类型分为两大类型:控制型父母和照顾型父母照顾型父母会不断减少对子女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子女完成自我的独立成长,在生活中以照顾子女的生活为主,引导形成独立人格为辅。而控制型父母则相反,由于过于强势而不断迫使子女压抑自己保持顺从。

照顾和控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明白自己的需要,能够更好地回应和照顾自己的需要。


孩子感到内疚时,是他的内在父母在批评他。这时,他们需要唤醒自我照顾的部分,让自己变得更加柔软有温度。

然而,在电影的主人公身上,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来使他完成独立人格的形成。

在电影里,罗曼·加里的母亲属于典型的控制型父母由于母亲的过于强势,加上单亲家庭的成长的生活环境,使得原本比较自卑的罗曼·加里只得依赖母亲,并按照母亲的意愿生活,并按照母亲的规划完成母亲的“理想”。可以说母亲成就了罗曼·加里的一生,也毁了他的一生。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罗曼·加里的一生都在寻求与母亲和解的方式,一方面,出于传统的孝道和对母亲的怜悯,他不得不向母亲妥协,放弃童年时期的友情,乃至于成年后的爱情,在强大的自尊心下努力向母亲的期许靠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母亲的强势下压抑自己的本能欲望,痛苦地适应母亲的要求。

在《囧妈》里,伊万与母亲完成和解的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让伊万理解了母亲生活的不易,也让母亲逐渐理解儿子,将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从而将重心放到了自己的生活和未竟的理想上面。但在《童年的许诺》里,罗曼·加里却没有这么幸运。

在经历过战争,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写出了举世瞩目的文学巨著之后,他回到家乡,才获知,母亲已经在三年前就去世了。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歌手毛不易在参加歌唱比赛时曾写过一首歌,叫做《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歌里写到:“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倒流时间,不是为了人类理想做贡献,而是想和她说一句,我很抱歉。”

熟悉毛不易经历的人都知道,那个人,就是她的母亲。在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中毛不易曾提到;“我在实习的过程中,看过数百个在我面前死去的病人,但是第一个在我面前死去的,是我本人的亲生母亲。最遗憾的一点是,我妈直到临死前,她觉得她的儿子都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童年的许诺》:有一种遗憾,叫作我完成了你的期许,你却已逝去

后来,毛不易在歌唱比赛中走红,所填词作曲的歌曲被无数粉丝传唱,可是,对于他来说,自己今日的成就无法让母亲看到,依然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而对于电影里的主人公或者说原著小说的作者罗曼·加里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多年之后,他成了唯一两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还是国家王牌飞行员,担任过驻美国的大使。完成了母亲对自己的所有期许,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切,母亲都看不到了。

幸运的是,通过这段曲折的人生,他终于从母亲的控制欲里走了出来,完成了个体的独立。

1,《母爱的羁绊——如何摆脱母亲的控制》

2,《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