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晨股份年度大考業績變臉 產業鏈弱勢地位亟待解決

科創板開市後首次年度大考成績單初現輪廓,在近八成企業年報預喜的情況下,晶晨股份在上市後遭遇業績變臉,股價腰斬,並由於信披不規範收到監管工作函。在營收和淨利潤下滑的背後,如何改變其在產業鏈所處的弱勢地位,是晶晨股份亟待解決的難題。


本刊記者 吳加倫


近期,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業績快報的陸續發佈,科創板開市以來的第一次年度大考成績單初現輪廓。截至目前,除興圖新科因疫情原因延期披露外,其餘科創板公司均已披露2019年度業績快報。據統計,披露業績快報的90家科創板企業中,2019年度歸母淨利潤增長的有69家,佔比約77%,其中,22家公司同比增幅超50%;20家公司業績同比下滑,1家公司繼續虧損。整體業績十分亮眼。


幾家歡喜幾家愁,並非所有科創板企業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日前,晶晨股份發佈2019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3.58億元,同比下降0.4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64億元,同比下降41.9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44億元,同比下降46.86%。各項增速在科創板企業中均排名倒數。


年內對比來看,2019年半年度、前三季度和全年,晶晨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0.85%、4.4%和-0.48%;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6.61%、-27.44%和-41.95%;年內呈加速下滑態勢,業績不斷惡化。各年度對比來看,2017-2019年,晶晨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47.06%、40.14%和-0.48%;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6.95%、261.8%和-41.95%。晶晨股份上市前業績增速迅猛,上市後業績突然變臉,令人大跌眼鏡。


行業景氣度下滑引連鎖反應

晶晨股份主營業務為多媒體智能終端 SoC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芯片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機頂盒、智能電視和AI音視頻系統終端等科技前沿領域,業務覆蓋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歐洲等全球主要經濟區域。智能機頂盒芯片、智能電視芯片、AI音視頻系統終端芯片,是公司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芯片主要品種。


智能機頂盒市場在近些年瘋狂擴容,行業內競爭更加激烈,以價換量已經成為很多廠商的無奈之舉。同時,受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及下游終端電子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智能機頂盒和音視頻智能終端產品的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2018年是智能機頂盒市場的轉折元年,IPTV盒子在運營商的加持下,依然保持適度增量,但較前幾年增速下滑明顯,如今的增長速度已降至10%左右。


另一方面,在晶晨股份所領跑的OTT網絡盒子市場,也已經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跡象,OTT用戶數量增速不斷下滑。從2018年開始,OTT盒子的終端廠商儘管也有新的盒子推出,但已經很少像前幾年那樣大力度宣傳了。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OTT終端廠商已經在縮減機頂盒芯片的採購規模。與智能機頂盒市場的遇冷相對的,是智能電視市場的高速發展,未來自帶系統的智能電視將是電視行業發展的方向。這對於智能機頂盒芯片業務收入佔半壁江山的晶晨股份而言,並不是個好消息。


在行業景氣度下滑的情況下,晶晨股份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出現了下滑,而費用卻逆勢攀升,不斷壓榨公司的利潤。2019年,晶晨股份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分別較上年增長8699.32萬元和1181.23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3.12%和20.91%,研發人員和銷售人員數量的大幅增長使得工資費用明顯上升。同時,隨著晶晨股份運營規模的擴大,公司管理費用也呈現出較大的增長。由於管理人員規模、折舊與攤銷增加及支付上市相關費用等原因,公司管理費用較上年增長了1999.75萬元,同比增長28.54%。


雪上加霜的是,受智能終端產品市場需求未及預期的影響,2019年,晶晨股份存貨減值損失相較於2019年增長1537.29萬元,同比增長68.49%,主要是部分智能機頂盒芯片銷售放緩所致。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晶晨股份2019年業績的大幅下滑。


產業鏈弱勢地位為主因

事實上,晶晨股份業績變臉並不意外,在此前的招股說明書中早已初現端倪。招股書顯示,晶晨股份的上游是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廠。報告期內,晶晨股份向臺積電採購晶圓及向長電科技支付封測服務費的合計金額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重超過90%。其中,主要供應商為臺積電,佔其總採購額高達70%;第二大供應商長電科技佔比為22%,其對上游供應商依賴程度極高。


與此同時,下游客戶集中的問題也在晶晨股份身上顯現。2016-2018年,晶晨股份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29%、59.65%和63.35%,集中度相對較高,對下游的談判能力同樣不強。除了運營商訂單,小米、TCL、創維、阿里巴巴都與晶晨股份深度綁定。業內人士認為,晶晨股份與下游客戶深度綁定,從有利的方面來看,可以保證訂單和出貨量,降低研發的風險;從不利的方面看,此舉會阻礙市場開拓,成為這些客戶的附庸,反而成為市場橫向開拓的阻力。


上下游客戶集中度高,且均為知名大廠,這使得晶晨股份在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導致其議價能力不強,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晶晨股份智能機頂盒芯片產品的平均單價分別為31.99元/顆、27.42元/顆和24.89元/顆,銷售單價呈持續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分別為31.51%、35.19%和34.81%,與同期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37.33%、38.14%和37.76%相比,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由此看來,2019年,晶晨股份毛利率下滑及由此導致業績虧損早有預兆。


另一方面,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也使得晶晨股份在資金佔用方面吃盡苦頭。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晶晨股份應收款項分別為0.64億元、1.43億元、2.39億元,增速十分迅猛,且高於營業收入增幅。其中,排名前五的客戶應收賬款餘額合計分別為0.64億元、1.37億元、2.38億元,佔應收賬款餘額的比例分別為100%、95.26%、98.85%。可見,晶晨股份鉅額的應收賬款幾乎全部集中在前五大客戶手裡。與此同時,應收賬款週轉率近三年逐年下降,這意味著收回現金的速度在變慢,公司流動性資金佔用不斷加大,從而給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此外,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高於營業收入,還可能意味著放寬信用條件以刺激銷售,為衝刺短期業績而犧牲未來利益。


不僅如此,強勢下游客戶延遲提貨也導致存貨不斷激增,佔用了晶晨股份大量資金的同時,還增加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風險。截至2018年年末,晶晨股份在手訂單大於期後3個月出貨量的存貨淨值為1.3億元,存在部分客戶延遲提貨的情形,主要因部分客戶下游市場需求延後及訂單執行週期較長所致。客戶延遲提貨將增加晶晨股份的存貨金額,降低存貨週轉水平,延長資金回籠週期。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晶晨股份存貨餘額分別為1.76億元、2.28億元、5.29億元,近兩年存貨增幅達29.55%和132.02%;與之相對的是存貨週轉率一路走低,分別為6.46次/年、5.43次/年及4.08次/年。這也給2019年晶晨股份計提大額存貨減值準備導致業績下滑埋下了伏筆。


科創板股價腰斬第一股

上市後業績變臉,且不斷加速下滑,使得晶晨股份股價大幅下跌。頭頂科創板首家受理企業的光環,晶晨股份於2019年8月8日第二批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因為主營SoC系統芯片設計,搭上火爆的芯片概念,晶晨股份上市首日大漲272.36%,盤中一度漲幅逾331%,從38.5元的發行價上漲到166元的高點,市值達589億元。晶晨股份實控人鍾培峰家族當天身家也暴漲至近350億元。


隨後,晶晨股份就開始綿綿不斷的下跌。2019年9月18日,晶晨股份以82.27元/股創下歷史新低,相比其上市首日最高點166元/股,最大跌幅達50.44%,市值縮水近350億元,僅用了29個交易日,晶晨股份由此成為科創板開市以來第一隻腰斬的股票。截至目前,晶晨股份股價為60.83元/股,為科創板開市以來股價跌幅最大的股票之一,投資者損失慘重。


不僅如此,由於晶晨股份在信息披露文件中多次調整數據,致使其保薦機構國泰君安也受到拖累。2019年11月,由於晶晨股份招股說明書和審核問詢回覆中,所披露的境內外收入數據多次調整,返利產品銷售金額前後披露不一致,且招股說明書相關內容的修改未按要求向上交所報告,上交所對晶晨股份和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出具監管工作函;對保薦代表人尋國良、李冬予以監管警示。其給國泰君安造成的品牌和聲譽方面的損失,恐怕高達6602.09萬元的承銷及保薦費用,也難以彌補。


附:晶晨股份IPO中介機構

晶晨股份年度大考業績變臉 產業鏈弱勢地位亟待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