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們的草書是以中鋒為主還是側鋒為主?高手在哪裡?

二凱書法


嚴格一點說,沒有必要區分所謂的中鋒側鋒,筆鋒觸紙,對於紙來講,都是側鋒。

對於書寫者,由於運動方向產生的摩擦力不同,是有細微的區別,這種感覺的變化產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叢林書道苑


書法是中側兼用!

中鋒使用的好也就是個高手而已!而側鋒出眾則不然,側鋒高手無論是行書,還是草書,都能寫出強烈的粗細筆劃來,所以,側鋒才是體現書法鮮明特徵的最好詮釋者。

好的書法是中側兼用,所謂,中鋒取勢,側鋒取妍!中鋒完成連綿,流暢的筆意,側鋒蘊生,有如音樂的頓挫一般,抑揚頓挫交織,一篇完美的樂章才能多姿多彩,技藝精湛!

不要迷信筆筆中鋒,筆筆中鋒只是隸篆者膚淺的言論,書法的感受絕對是中側兼備,中側俱佳的人!


一笑貫長天


中鋒也好,側鋒也罷,都是為了把字能夠既有氣勢,又非常自然流暢的寫好。有時用中鋒,有時用側鋒,中側鋒相互交織,才能勾欄出一幅書作。








一葉小舟82704


書法的用筆,古人並不存在中鋒與側鋒之分。“點”的名稱就叫“側”。側鋒在書法中不僅不被排斥,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筆法。

點為萬畫之源。所有的筆畫都要從點開始。而用筆不是單一性的一個筆法寫到底,每個筆畫由起、行、收組成。起筆時用到的筆法至少要在三個以上。就以最簡單的一個點畫為例,側下其筆,一個動作,入紙以後不管是蹲還是頓,都有一個向下壓的動作,這又是一個動作,起筆時必轉,這又是一個動作,而每頓或蹲必提,一連串的組合動作才能完成一個起筆。筆鋒在不同的位置,或側或正,並不是如鐵錐一樣一成不變的,正是因為它的柔軟,才產生出萬千變化的形態。



我們看看王羲之《蘭亭序》和王獻之《鴨頭丸帖》等墨跡,哪一個筆畫是完全絕對的中鋒?一個都沒有。都是側起。我們把董其昌作為古代最後的一個大師,從他以前的書法家,沒有一個人不用側鋒。這不是信口開河,墨跡作品中可以去證實。

到了清代以後,以包世臣為首的人力挺中鋒說。他在《藝舟雙楫》中把中鋒說得神乎其神。說在筆畫的正中有一條纖如髮絲的細線,對著陽光,清晰可見。這完全是他看著毛筆的外形想象出來的。他在寫書時,甚至連毛筆在紙上的形態都沒有用眼睛看一看。



毛筆落在紙面上後,並不存在所謂的中鋒。原來是圓錐狀的筆尖,變成了整齊的平鋪在紙面。大家用毛筆蘸清水試試看,這個非常容易得到答案。中鋒並不存在。現在的書法家,為了追求這並不存在的中鋒,不顧自然而為的法則,為了所謂的中鋒,顫顫抖抖的生怕一點點的失誤。其結果縱然是筆筆中鋒,而呆板凝滯,毫無生氣。醜陋無比,又有何益!


子衿書法


大多寫草書用狼毫或兼毫以中鋒為主少用側鋒,這樣寫起草書來才能自然流暢轉折自如。





鳳誼1


執筆方法,決定中鋒側鋒,養成習摜後要不中鋒,要不側鋒。一般沒有那個為主,那個為次。會寫字的人一般全是中鋒,如於佑任常常通篇找不出一筆側鋒。


雲雪書畫


中鋒側鋒都是手段手法,目的是追求線條的力量、韌性和飽滿。


松間明月63


按說不管中鋒側鋒,字能寫好都可以。比如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但側鋒好像進步快,降低書寫難度。初學者可以試試!


用戶628680282845流氓


有什麼鋒都要用上。


用戶7861633799196


這和書家的書寫方式和風格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懷素的草書就主要用中鋒,線條如鋼絲彈力十足,好像手一放開,就要彈出去;再比如王鐸,則是八面出鋒,大量的使用側鋒,配合使轉的深厚功力,濃墨重彩連綿不絕。當今的草書者,大多使用側鋒,甚至將筆倒拖,近於平行劃過,比如劉洪彪、徐右冰等名家。因此,到底用中鋒還是側鋒,或兼而使之,完全看個人所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