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撒馬爾罕》

因寫小說的緣故,收集了大量資料。無意中看到黎巴嫩裔的法國作家阿敏·馬盧夫(Amin Maalouf)的小說名作《撒馬爾罕》,以一部中古手稿的命運為線索,從手稿的出現到消失,差不多一千年。這部手稿是波斯文學的聖賢之一海亞姆(Omar Khayyam, 1048-1131)親手寫的、真正的初版《魯拜集》。從這部書裡瞭解到撒馬爾罕紙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阿拉伯乃至西方世界最好的紙,標榜以中國紙工藝為原本製造。

由此我一路考據,中國造紙術傳向世界是唐天寶年間,高仙芝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戰敗後,大量漢族工匠被阿拉伯俘虜,而向阿拉伯世界傳授了中國造紙術。按照書中描寫“撒馬爾罕紙”用桑皮製造,柔韌,白晰。只有最珍貴的文章才值得用這種紙。

實際上很多年前我在和田見過桑皮紙傳人的技藝,生產的紙客觀的說比較粗糙,與宣紙完全沒有可比性。我以為撒馬爾罕紙與和田桑皮紙不同,專門搜了撒馬爾罕紙的記錄片。事實卻是原料、製作方法完全相同。

撒馬爾罕紙作為阿拉伯和西方世界最珍貴的紙,一直流行至19世紀末。一箇中唐的技術工藝在蔥嶺以西作為寶貝,傳了千年。

歷史落實到一些細節,有趣也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