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够光明磊落,这句话对吗?

用户414810316278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首苏轼的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以诗证史 可见一斑!

正史上称其“性度”、“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允文允武 有勇有谋 兵书 乐礼 无所不通! 这就是周瑜!

瑜 时年二十四, 吴中 皆呼为 周郎 。” 唐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

世人皆称周郎! 可见对其喜爱 欣赏之意!


府少爷的历史观


1:当然不对,周瑜在正史里也是孙策孙权兄弟俩都非常倚重,统帅全军的人物。

2:孙策孙权兄弟俩都是乱世中的杰出领袖,周瑜真是那样的人,不可能得到重用。

3:乱世出英雄,孙权账下人才济济,如果周瑜是那样的人,不可能服众,更不可能统帅众多良将。

4:周瑜即使作为能文能武的儒将,但行军打仗也总要讲究计策,所谓“上兵伐谋”。再光明磊落的人到了战场上统帅全军,也不可能不用计谋。况且“兵不厌诈”。




南公懿


这句话是对的,周瑜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比他计谋高。周公瑾英姿伟略,诸葛孔明而下一人而已。然其欲徙昭烈于吴,盛宫室美女玩好以娱乐之,分关张各置一处,使如瑜者挟与俱战,则其计亦左矣。昭烈以枭雄之姿,少有大志,其心固欲建霸王之业耳,故髀里肉生至于堕泪。今方破曹操,势可有为,岂甘为吴所豢养?关张与昭烈生死分定,不得昭烈而奉之,岂肯为吴宣力?果若所言,势必将有内变而使魏人得以乘其隙,吴蜀事业俱未可知也。语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公瑾知昭烈君臣不为人下而顾建此策,殆所谓多思则乱者耶?仲谋于公瑾言无不从而此独不听其见,不岀公瑾上哉!



会奔跑的金丝鱼


不是周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

记得一个领导跟下属打扑克的时候,脾气很坏,自以为对方出错了牌,就大声训斥。当面对他的领导的时候,则谦卑温柔地小心伺候着。其实,往往是把对权势更大的人的忍忍自觉不自觉发泄到小人物身上。我们或轻或重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真的学会谦卑温柔,特别是面对地位卑微的人更是如此。能处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多些自我批评,看别人比自己强是一条重要的法则。不恭维、不谄媚,不欺软怕硬。怀怜悯公义的心,就不至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了。


摩司


其实这主要拜演义所赐。

在人们的印象中,整个东吴君臣的形象似乎都不高大,甚至还有些惹人生厌,人们有这样的情绪存在,主要还是拜演义所赐,其实不管是孙氏父子,还是谋臣张昭,武将吕蒙,这些人都是当世之英豪,丝毫不比曹、刘两个阵营里的人要差,但其中最委屈的还属周瑜,原本是一个有风度、有智谋的名臣,在小说里却成了气量狭隘的庸俗之辈。

周瑜出身豪门,他家祖上有好几个人都坐到了三公的位置,而到了汉末,他的父辈中担任太守、刺史的人也有很多,他本人更是才学过人,而且长得很帅,时人都称其为周郎,要知道,"郎"这个词在当时是对人很高的评价,只有才貌双全之人都配称得上郎。

周瑜的性格也完全和演义中所描写的相反,在罗先生的笔下,相信大家对于周瑜的才气都是不怀疑的,但是很讨厌他的心胸狭隘,看不得比自己厉害的人,屡次想假公济私陷害孔明,然而这些故事都是杜撰的,实际上他的度量非常大,当孙策去世后,他就成了辅政大臣,对此大部分人都是服气的,唯独程普不服,因为他很早就跟着孙坚打天下,是孙氏的三代元老,对于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就高于自己很不高兴,常常在公开场合羞辱他,而他每次都选择忍让,最后弄得程普也觉得过意不去,二人最终和好。

周瑜略过人,二十四岁就被孙策封为中郎将,孙策去世后,孙权对他更加倚重,荣宠殊甚,难免有人不服。

所以在正史,周瑜不是一个小肚鸡肠、嫉贤妒能、背后一套不够光明的人。


西象凉


看从哪个角度来分析:

站在孙权及江东的角度,周瑜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打败敌人,是完美的,是无可挑剔的!

而站在对手如刘备、诸葛亮、曹操等的角度,其使用的是计谋、为了打败对手的方法,各为其主,本应如此,无可厚非!

而如果站在家人、朋友的角度,并且如果这种奸诈是对待朋友家人的话,就是小人无疑!


熊猫发声


一、这句话值得商榷。二、历史著名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分别是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三、在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中,周瑜属于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那种人,特别是对诸葛亮,充满了嫉妒。但在正史记载的历史形象中,周瑜坦坦荡荡、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他从追随孙策时就屡立战功,为东吴开疆拓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是在赤壁之战,周瑜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但积极促成了孙刘联盟,而且整场战役的指挥官就是周瑜,而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既没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也没有诸葛亮的“借东风”。四、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周瑜英年早逝,三国鼎足尚未形成,就少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德馨先生


我们每个人,站在周瑜,不同的方向,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有人说,周瑜做的对,也有人说,周瑜做的不对。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片面的看问题。

作为一个领导级别的人,他站在的立场不一样,他为人处事儿的风格就不一样。周瑜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有一句话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兵道上,周瑜绝对是个王者。

所以说,这句话不能说它对与错。


人这一辈子1217雪景


也对。他主要是忌恨诸葛亮比自己才高,所以阴谋想除掉他。周瑜曾感喟:既生瑜,何生亮。有些做法是下够光明磊落。


寇米根


你缺乏一个政治家的头脑,兵不厌诈,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你最后成功了就行了,因为历史是有成功者书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