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婚姻揭祕: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北大校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7至1919年擔任北大校長期間,他提出“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16字辦學方針,開一代風氣,使北大這一腐朽皇家大學迅速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他為北大招攬了一大批學術界泰斗,如陳獨秀、胡適、辜鴻銘、李大釗、梁漱溟、錢玄同、顧頡剛、劉半農等,他擔任校長期間還公開招收女學生到北大讀書,這些驚世之舉,讓蔡元培這位北大永遠的校長,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北大校長蔡元培

事實上,做出這些“驚世駭俗”之舉的蔡校長的個人婚姻生活也極為傳奇:蔡元培一生結過三次婚,但每一次都刻骨銘心趨於完美,在那個風月情事特別多的民國,尤為難得。

小腳髮妻王昭:日久生情,戛然而止

蔡元培1868年出生浙江紹興的山陰縣,因為家族世代經商,所以家境殷實。蔡氏老宅建於明朝晚期,蔡元培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紹興蔡元培故居

不幸的是他11歲那年,父親蔡光普病逝,母親周氏憑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家,周氏沒有文化,但是為人處世特別得體,並且特別有氣節,蔡元培在母親的教導下從小就養成了自立自強和謹言慎行的好習慣。多年以後,蔡元培在《傳略》中講:

“我母親是精明而又慈愛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多。”

21歲那年他高中舉人的同時,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這次婚姻是標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晚清時期的蔡元培

夫人王昭家,是當地名門望族,雖然大家閨秀,但畢竟就是舊式女子,在嫁給蔡元培之前,倆人也沒有見過面,這導致了兩人婚後曾有些小摩擦。衝突的事情主要有兩點:

王昭,標準舊式大家閨秀,特別愛乾淨有潔癖,作風節儉,而蔡元培年輕氣盛大大咧咧,為人豪放(過日子方面沒太有概念),還極為大男子主義;

蔡元培因為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特別討厭舊式禮儀,最接受不了太太天天叫自己“老爺”,稱自己“奴家”。

蔡元培曾多次糾正王昭:“你以後可不要再叫什麼“老爺”,也不要再稱什麼“奴家”了,聽了多彆扭呀!”

王昭特別溫順:“唉!奴家都叫習慣了,總是改不過來呢!”

蔡元培見妻子“頑固不化”,就不再改造了。婚後最初的幾年裡,蔡元培對王昭只是義務性對待妻子,直到婚後第5年,長子阿根出生,當了父親的蔡元培才找到一點做丈夫的感覺。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與髮妻王昭、兒子阿根、無忌

婚後第9年,次子無忌出生,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決定辭官回鄉辦教育,所有人都覺得他不該辭去京城翰林院編修的體面官職,只有夫人王昭特別體諒他,蔡元培對夫妻關係有了進一步體會,寫下了《夫妻公約》,夫妻感情越來越和諧幸福。

一個男人愛你,就一定會尊重你。公約中,蔡元培寫到:

夫妻關係分目交、體交與心交,特重心交。所謂心交,就是夫婦同心。

蔡元培16歲考取秀才,21歲中舉人,25歲通過殿試成為進士,27歲被提升為翰林院編修,當時清廷戶部尚書翁同龢稱讚他是“年少通經,文極古藻”的俊才,若不是甲午戰爭讓蔡元培親眼目睹了清廷的腐敗懦弱,他的命運本該是“聲聞當代,朝野爭相結識”的名人士大夫。

對清廷極度失望憤懣的蔡元培最後辭去官職,回到家鄉紹興被舉薦成為一所中西學堂的校長,他想利用這個機會施展他教育救國的抱負。

王昭本人淡泊名利,在蔡元培的影響下,她逐漸放開纏腳,成了有見地的女子,蔡元培曾告訴好友他與王昭的婚姻:“伉儷之愛,視新婚有加焉。”

可惜造化弄人,當這段感情剛剛磨合的水乳交融的時候,王昭突然染病,低燒不退,不久便病重身亡了。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悲痛欲絕,為夫人寫下祭文,稱頌她“超俗之識與勁直之氣”,對於夫人一生淡泊名利,不以丈夫中進士、點翰林為喜,不以丈夫辭官回鄉而怨,一生恪盡妻子、母親之責,蔡元培很是敬佩,發誓不再續娶。

二婚黃仲玉:佳偶天成,伉儷情深

1900年,痛失愛妻的蔡元培時年32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蔡元培時任紹興中西學堂的督導(校長),是江浙一帶赫赫有名的人物。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妻子去世後,很多提親的媒人紛至沓來踏破蔡家門檻,蔡元培為了躲清靜,認真思考後,寫下了那則驚世駭俗的徵婚啟事:

第一,女子需不纏足;第二,識字;第三,男子不得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改嫁;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

現在看來,這五個條件沒什麼,在當時的民國,“天足”“識字”“離婚”“改嫁”這些字眼對大部分“正常”女子來說,都是禁忌。

果不其然,徵婚啟事發出後,媒人全部退避三舍,再也沒人來蔡家提親了。

但是姻緣這事,天註定,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強去爭也爭不到。

1901年夏,蔡元培到上海道上海戴笠澄衷學堂校長,不久又聘為了南洋公學經濟特科班的中教習,在上海教育界有了聲望後,他又赴杭州辦學,著這裡他遇見了自己理想的女子——黃仲玉。

黃仲玉,本名黃世振,本是江西名士黃爾軒的千金,黃爾軒官宦世家、書香門第,黃仲玉自幼隨父宦遊,聰穎過人,尤好丹青,父親因為很愛這個女兒,反對給她纏足,並熱心支持女兒的愛好,最後她竟通過自學,成為詩書畫皆通的才女。

後來黃爾軒失職後流落江湖,黃仲玉居然靠賣書畫養活了全家。

傳言當時葉家就有一幅黃仲玉的工筆畫,線條秀麗,題字工整,蔡元培一畫定情。

1902年元旦,在杭州蔡元培舉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婚禮。這次婚禮,倆人商議:節約、免俗、中西合璧。

婚禮上,蔡元培以演講會代替鬧洞房。演講會的主題也特別前衛:論述男女平等。

蔡元培婚禮上“夫妻就學行而言,固有先後,就人格而言,總是平等。”開一代新風,被傳為佳話。

婚後二人琴瑟和鳴,美滿幸福。蔡元培與蔣智由等在上海創辦中國教育會並任會長,創立愛國學社、愛國女學,並被推為總理。夫唱婦隨,黃仲玉因支持丈夫和他朋友們“教育之根本在女學”的主張,赴滬在登賢裡愛國女子小學當了老師。

1903年,愛國學社的活動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被下令偵訊,蔡元培夫婦不得不轉轉青島、日本、紹興等地。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1904年,蔡元培與章太炎等一方面研究炸藥準備革命,一方面在《蘇報》宣傳革命,遭到清廷通緝,蔡元培深感挽救顧家必須要有爭學問,於是計劃學習德語,準備自費赴德留學,一方面躲避風頭,另一方面還是從事教育和革命活動。

1904年和1907年,黃仲玉在上海和紹興生下了女兒蔡威廉和兒子柏齡。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1912年,蔡元培與第二任妻子黃仲玉及子女在德國

因為黃仲玉的支持,蔡元培在1907年自費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留德四年,他編著了《中國倫理學史》,這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倫理學專著,奠定了蔡元培在中國學術和教育界的巔峰地位。

德國遊學期間,蔡元培如飢似渴地學習各種西學理論,尤其是德國教育制度,他從泛泛的“教育救國論”轉變為“大學救國論”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爆發後時代鉅變,溥儀退位,清廷被推翻。

1912年1月5日,在孫中山先生再三邀請下,蔡元培擔任民國教育總長。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1916年,京師大學堂這座昔日的皇家大學改名國立北京大學。同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總統黎元洪簽署任命狀。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1月19日,蔡元培以教育部的名義開始自上而下全面改革,他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個西方化的新學制,提倡“人格教育”和“用美育代替宗教”的新觀念,掀起了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開端。胡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辜鴻銘等學界泰斗齊聚北大。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蔣夢麟、蔡元培、胡適、李大釗

就在蔡元培準備大展拳腳進行教育救國的時候,時局又發生了鉅變,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稱帝,義憤填膺的蔡元培毅然辭去了教育總長職務。

蔡元培執掌北大的十年半(1917年1月-1927年7月),這十年正是北洋政府最動盪的時候,他曾八次辭職兩次“被迫”赴歐洲考察。若不算“遙領”時間,真正在校時間還不到一半。

1917年1月他正式赴命任職,7月初,張勳趕走黎元洪,張勳復辟後,蔡元培辭職,月底“得北京大學職教員公函,請回校”後再次回校復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蔡校長為抗議政府鎮壓愛國學生,在《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中寫道:

“我絕對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我絕對不能再到北京的學校任校長:北京是個臭蟲窠。無論何等高尚的人物,一到北京,便都染了點臭蟲的氣味。”

雖然這篇宣言最終沒有公開發表,但是卻極為清晰地表達了蔡元培對官場的厭惡。自從當了這半官式的國立大學校長,他一天不知道要見多少不願意見的人,說多少不願意說的話,想每天騰出一兩點鐘讀讀書,都成了奢望。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唐紹儀等在北大紅樓合影

五四運動後,蔡元培辭職風波並未完全消失,他決定暫不回北大,而是委派蔣夢麟代理自己主持北大校務。(蔣夢麟是蔡元培早年在紹興中西學堂的學生,後來他赴美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研究哲學和教育學,1917年3月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1919年被聘為北大教育系教授。)

1920年9月,蔡元培赴歐美考察教育,此時的黃仲玉已經染沉痾(不治之症),為了督促丈夫按時成行,她強撐著住進了醫院,沒想到這次別離竟成了永別。

事實上,這次歐洲考察明面上是歐美大學情況、訪求教員、籌建擴充北大圖書館,實際上是因為張作霖和曹錕對蔡元培這位北大校長極為不滿,蔡元培《自寫年譜》記載:

“李君石曾為緩解此種摩擦起見,運動政府,派我往歐美考察大學教育及學術研究機關情況。”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最後一次北大合影

11月24日,蔡元培從上海登船赴法,1921年1月2日,黃仲玉就在醫院去世了,時年45歲。

9日,蔡元培從巴黎剛剛抵達日內瓦,聽到了這個噩耗後悲痛不已,遠在異國他鄉的蔡校長揮淚寫下《祭亡妻黃仲玉》,這篇悼文如今讀來,還是字字含淚,深情不已。

我得電時,距汝死已八日矣。我既無法速歸,歸亦已無濟於事;我不能不按我預定計劃,盡應盡之義務而後歸。嗚呼!汝如有知,能不責我負心耶!

汝自幼受婦德之教育,居恆慕古烈婦人之所為。自與我結婚以後,見我多病而常冒危險,常與我約,我死則汝必以身殉。我諄諄勸汝,萬不可如此,宜善撫子女,以盡汝之母之天職。嗚呼!孰意我尚未死,而汝竟先我而死耶!我守我勸汝之言,不敢以身殉汝。然後早衰而多感,我有生之年,亦復易盡;死而有知,我與汝聚首之日不遠矣。

1921年1月9日 汝夫蔡元培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三婚忘年戀周峻:又見一簾幽夢

黃仲玉去世的時候,蔡元培已經52歲了。等他考察完回國已經是10個月之後了,回國不久又因為抗議教育總長彭允彝干涉司法獨立蹂躪人權而辭職,亂世下的北大校長格外難當,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應對瑣碎的生活,蔡元培有些力不從心,55歲那年,他決定續娶。

這次他的徵婚條件特別樸素:

第一,本人具備相當的文化素養;第二,年齡略大;第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

這時候一個叫周峻的女孩走進了蔡元培的生活。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周峻夫婦

周峻是蔡元培早年在上海愛國女校的一位學生,後來她致力於學業,尤其擅長外語,最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她33歲還是單身。33歲未婚在當今看來也是晚婚了,更何況是上世紀20年代的民國了。

但是,姻緣這事就這樣,時機不到,急也急不得。

周峻這一生也許註定是為了等待蔡元培的,蔡元培雖然比她大了22歲,但兩人卻因為志趣相投而很快陷入熱戀,兩人訂婚的時候,蔡元培寫道:“謹以最純潔最誠懇之愛情與周峻君訂婚。”

1923年7月10日,蔡週二人在蘇州留園舉行了婚禮。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周峻現代婚禮

婚後第10天,蔡元培與周峻攜子女再次赴歐考察,蔡校長這次“遙領”北大,再也沒有回去。等他們再次回國就是1926年2月了,這次他雖然回國,但一直在上海和東南一帶。

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長。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周峻婚後相夫教子之餘,攻讀西洋美術,她經常為蔡元培畫像,後半生她傾心創作了一幅《蔡元培半身像》,蔡元培喜歡吟詩,就在上面題詩:

“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夫妻深情,可見一斑。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1937年蔡元培夫婦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定居。1940年3月5日,蔡元培起床後走進浴室準備洗澡,忽然口吐鮮血,昏厥倒地,兩天後醫治無效,溘然長逝,享年72歲。這一天,離周峻50歲的生日只差兩天,甚憾!甚憾!

蔡元培去世的時候可謂兩袖清風,醫院的醫藥費和最後的棺木都是商務印書館的王雲五幫忙代籌的。一代北大校長,晚年清貧至此,讓人淚目。

蔡元培婚姻揭秘:舊式包辦、自由戀愛、師生戀,三次婚姻三次真愛

蔡元培青年時代與商務印書館朋友合影

蔡元培走後,周峻終日素衣素服,誓言不會再嫁,她把對丈夫的愛,全部傾注到孩子身上。蔡元培一生3位夫人,7個孩子,其中2個女兒5個兒子,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全部造詣匪淺:

次子蔡柏齡與法、美兩國科學家合作發現反磁鐵現象,榮獲法國科學院銀質獎;

三子蔡懷新為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著作很多;

幼子蔡英多是瀋陽黎明機械廠高級工程師,卓有建樹;

次女蔡睟盎為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

縱觀蔡校長一生,他以翰林榮寵之身辭官幹了了革命,又以革命黨的身份辦起了教育,在亂世之中,他很好的吸收了西方思想的精髓,開啟了中國新文化的一個新時代。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很多人都向往的愛情,然而事實上,有一種愛情不一定一生只有一個愛人,蔡校長一生結過三次婚,但他對每位愛人都從一而終且全心投入,工作上動不動就“甩手”不幹的校長,在婚姻上卻從沒有鬧過“離婚”,把每一次婚姻過成了愛情,令人尊敬。

參考文獻:

《民國秘史》、《晚清文人婦女觀》《蔡元培全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