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处事方略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曾国藩渐渐形成了诚信交往的思路。

当李鸿章向曾国藩请教外交方略时,曾送他一个“诚”字:“老老实实,推诚相见,和他平情说理。”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夷务本难处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曾国藩的处事方略


他在一封信中,又一次对这四个字进行了解释:“与洋人交际,其要有四语:曰言忠信,曰行笃敬。曰会防不会剿,曰先疏后亲。忠者,无欺诈之心;信者,无欺诈之言;笃者,质厚;敬者,谦谨。此二语者,无论彼之或顺或逆,我当常常守此而勿失。”

诚信外交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坚守条约。至少在没有实力之前,应该遵守条约:“惟目下一二年内,则须坚守前约。”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事端纷纷,总以坚守条约,不失信于外人为是。只可力求自强,不可轻易动气。若无自强之实,而徒有争气之言,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姑事昆夷,以期駾喙而已。”

曾国藩的处事方略


他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守约:“惟洋务宜守条约,乃有准绳,不致失信于外夷。平居无事,则大小各官勤廉自励,求所以自强之道。久之政通人和,上下一心,正气盛而邪气自衰,外夷慑服,亦不敢多所要求也。”坚守合约,第一,你力量不如对手,你使诈,结果只是自己越倒霉。“我现在既没有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做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遵守条约,不再招打,能维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起码能获得喘息之机,以利于自强。

第二,条约约束的不仅是中方,也有对方。坚守条约的另一层意思是如果列强的要求超越条约范围,我们就要以条约来坚决拒绝:“条约所无之事,彼亦未便侵我之利权。”也就是让他们把侵略步伐限定在条约之内,而不能无限索取。

第三,只有通过诚信外交,才能与西方各国进行正常往来,以便于从西方各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师夷长技以制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