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如何,平时只是爱好,希望老师们指点,如何评价?

松风水波


你这属于书法作品,所以要从整体来评价。

单一字都不错,说明作者的临习有一定基础了,字体的笔法,结构都不错。

但是,为什么整体感看的这么累呢?问题在哪里?

我爱好围棋,围棋有术语叫“大局观”,不要过于计较边边角角的得失,而要看整体的强弱走势。有了这样的基础,临摹或者创作就要从大局出发了。

1,字体大小要富有变化。

行草书不是楷书,不能每个字都写一样大小,要富有变化。行者跑也,不能写的如此“端庄”。写行草在合乎“法度”的前提下,字体尽量要写的大胆开张,波澜起伏。

2,字体笔墨浓淡要富有变化。

行草书讲究“淡妆浓抹总相宜”。你的线条墨迹浓淡几乎没有变化,故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应该添墨一次,尽量写到枯笔再添墨。行草还讲究飞白,枯了又何妨。

3,行草讲究整体布局。

就像枯藤老树,不需要一列的字都在一条直线上,边书写边观察整体平衡。就像耍杂技,要在动感险绝处寻求平衡。这样才能给视觉产生冲击力,如高山悬石,美不胜收。

以上是本人拙见。本人不会草书。不当之处敬请头条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


青溪散人


最近有朋友在学习书法上非常焦虑,觉得自己书法的学习没有长进,而且还比较懒惰,那么我问他,你到底学了多少,他说,我每天都会学两三个小时,我说两三个小时已经不少了,但是他觉得人的一天有24个小时,我居然只用了两个小时的学习书法,实在是太少了,但实际上,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做到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书法,实际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当我向他表达了这其实已经很好了这一个意思的时候,他反问我,那么你觉得一个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每一天应该抽出多长时间写多少字才是最合适的呢?

我反问他:如果你从小每天都在一块钱的话,那么想一想,到现在你能够能攒多少钱呢?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他,不要在意你一天能够用多长的时间来学习书法,而是要在意你能否做到长久的坚持下去,不要妄想着每一天都能够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而是要想着怎么样让自己的这种坚持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能够用非常细小的时间把一件事情给坚持做下去的话,那么积累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非常可观的,就好像我举的那个例子,如果你从你成年的那一天开始,就每天攒下一块钱那么,其实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十年之后,20年之后甚至30年之后,你攒的钱的数量已经是非常可观的,至少对于你每天一块钱这一个行为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

实际上,我们学习书法,完全可以不用时间来衡量我们书法的成就,我们用我们的书法是否能够进步这一点就可以衡量。





风雅堂


松风水波我们都是书法爱好者,从你的行草作品看单个字非常隽美,平时练行草要注意墨法、风格气韵,最重要的是章法!董其昌大师评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为古今章法第一!米芾称兰亭序为古今法

帖第一!赵孟頫临摹兰亭序几万遍!赵孟頫一日书万字的隽美第一的棉里藏针内功深厚墨迹行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书家和画家非常讲究"笔墨”这两个字。笔墨一定要认真反复练习,掌握笔的轻重疾徐、墨的干湿饱渴。或润中取燥,笔酣墨饱时,突加笔速,笔似提而锋着力,便可产生飞白,天下第三行书苏试《黄州寒食诗》中有非常好的墨法纯熟的技巧,我们掌握技法纯熟后,方能随心所欲直抒胸臆,先求形美你做到了,后求神妙要多认真临摹天下第一、二、三行书!

如果我们能随手写出浓淡自然,血脉相连,风神洒落,姿态备具,千变万化的书法风神来,自己的书体面目风格天成!才须广学,但是要学古不泥古,出土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那时再挥毫运笔,凝神抒写心声,作品自然气韵生动,意趣横生的最高书法境界!


湘顺1


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首先,写出这个水平是值得肯定的,说明在平时临帖时是下了功夫的。但是通过这幅作品感觉像是把《十七帖》临出了董其昌的味道。

其次,在临帖过程中,我建议你可以把董其昌的帖子好好研究研究,临帖的时候注意细节的把握。我觉得你和他的这个风格很像,这样学起来容易出帖。

最后,我想说其实每个人的性格修养不同,所产生的书风就不同,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感觉对的去坚持就对了,苦恒出高手。


笔墨丹青zsw


恕我冒昧地说一句,老师,你的书法水平绝不是“爱好"的层面,起码是属于"渐入佳境”的范围了。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般有三个参照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逎劲,姿态优美!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因此,书法作品都要力求,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

而你的作品,基本上符合好作品的要求,是一幅不错的,上好的作品。

可见,你平常临帖不少,下了不少苦功夫!从你的下笔行笔收笔来看,走的应该是二王路线!我书法尚未入门,不敢班门弄斧!因此,我又细细的玩味了一番,二王的行书作品和草书作品,做了深入的比对!现将我个人的理解,一同分享,仅做抛砖引玉用。

大凡一幅作品,内容、落款、印章齐全。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而你这幅作品,基本上符合要求,要是在落款后面加上阴章、阳章,内容前面加个休闲章,则更为完美!如图三所示(圈的是盖章大致位置)。

二王的书法特点,最为明显的是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你这幅作品也有这个特点,但还不是特别的显著。如图四所示(圈的是大小相兼比较好的地方)。

其次是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个别时候左放右收,上放下收!你的作品,已经收放灵话,就是觉得个别字放得不很自然,有故意为之之意!如图五所示(圈的是收放比较好的字)。

另一个特点是,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你的疏密比较得体,该疏的疏,该密的密。比较好的,我圈了出来,如图六所示。

同时,二王的字,墨色安排上,很多是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你的作品,首字浓且大,很不错;末字为枯,但没有枯的体现哦(如图七所示)!线条长细短租比较明显(如图八所示),浓淡相间就看不出来了!

综上所述,你的作品是有一定的水平的,绝不是那些江湖体可比!老师在书法上是有一定的悟性的,是大有前途的,只要肯久久用工,定能水滴石穿!为你点赞,与君共勉!不妥之处,请行家批评指正!










小房在练字


您的书法,行书笔画灵动,笔画之间练习更加的紧密和大胆,行笔也更为的飘逸,可省去很多起手笔的动作,上一笔的起笔便是下一笔的收笔,当然行书的字形也是变化多端,书写自由。如果非要点评的话,应注意几点:

一、笔画之间练习更加的紧密和大胆,行笔也更为的飘逸,可省去很多起手笔的动作,上一笔的起笔便是下一笔的收笔,当然行书的字形也是变化多端,书写自由。

二、笔画要呼应,行书的行笔速度比较快,故而为了增加笔势,需要以笔画间的呼应来达到。所谓牵丝说的便是这个。但牵丝只是一种意识,并非是有意为之,若故意提笔体现,则本末倒置了。如“水”字的钩可拖长,与下一笔呼应,而左边的撇重叠,带出丝与下一笔的撇起笔正好呼应。而“小”字也是如此,带出钩后,便直接写左点后,又直接写出右点,一点到底,一气呵成。

一定要学会综合性地看待临摹对象。眼睛要溜来溜去,注意了细节也要注意整体,要兼顾,要深入下去,所谓变直为弧便是把一些本应写方折,有一定顿挫,棱角分明的地方写成弧线,这样将显得更加的灵动。

如“勿”字,方折处直接以弧线转过,流畅自然。又如“仰”字,横折钩直接写成一小圆圈状,极大的加快了书写速度。


一纸一墨一乾坤


从您的临帖习作来看,点画干净利索,笔意连惯,学习王羲之草书应该有一些时日了,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单从临帖上看,很难正确评判,必须从创作作品去看,才能评判其书法水平的高低。

王羲之的《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风格中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气象。南宋朱熹说: "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 《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遭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

坚持自己的爱好,将来肯定在书法上有所成绩,不为名利,虚心向古人学习。但我个人又觉得,《十七帖》为刻帖,对点画的学习理解没有墨迹的好,不知大家认为如何?








李年荣


本人浅识拙见。您的书法可以说挺好,非常不错啦。若非要评点,应注意几点。

1,行书一般要一气呵成,保持它的连贯性,这样的字更美。

2.保持字体间架结构的同时,一定要顾及整幅字体的美感。

3,字体宜瘦处决不能让其肥,反之也如此。

如有不当之处,请原谅。





暗香香


提到书法,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会写毛笔字被作为一种很有文化的表征,备受羡慕,也成为一个很有远景的产业来发展。

书法,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记录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现在在很多自媒体平台经常看到书法作品的展示,很多成为了网红书法家,对于书法内容和技巧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为什么“书法家”可以成为网红,或者书法会成为一个产业?这是很不理解的一件事情。

书法或者说毛笔字是我们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汉语言文化范畴应当是和汉语一样的一种特征,然而,书法感觉被剥离了整个文化,这种剥离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在高喊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种被剥离,被“独享”的传承是真的传承。

想让孩子去学习毛笔字,要去专业的培训机构,找什么大师。我们的汉语有语委来规范发展,而书法那,“ ”家协会,感觉那是高深莫测,有了称谓就可以生活无忧,被尊称大师、大家。总搞得很神秘,可以沉下心来做点事情吗?

现在科技的发展,基本取代了手写的模式,很多人人都出现提笔忘字的事情,对于传统书法汉字来说不是个很好预兆,也许历史中的某个事情,会写汉字或者书法的人都要被成为“传承人”了,成为遗产了。

现在单位的老人退休,就出现了通知、公告无人可写的现状,更可想以后……


铅笔头有话说


老师您的书法作品写的不错,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自己写字也是这样,我们平常看电视都会看到一些人会根据人的字迹来判别真伪,这是每个人特有的习惯。若非要评点,这三个点告诉您怎么去判别?

识形,我们平时看书法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它的外形,形讲究四个要素分别是格式、书体、色彩、构成。一幅好的书法这四点一点不可缺失,因为形是一幅书法作品的衣服,好不好看就在这里,这也是判别一幅好的书法最简单的方法!

赏质,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这样才能有质美。其中法度有四点,分别是字法、笔法、章法、墨法这是一幅书法的本质,懂得这四法才能算是幅好作品!

寄情,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写书法的时候难免会把这种情感带入进去,从书法中也能看到作者的气质与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