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仲服务旧主政敌的时候,他是否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一画开天地!

一美遮百丑!

人这一辈子,能画出个“一”,能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留下点财富,就没有白活!

王弼的《老子注》《易经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莎士比亚:一世的财富,命中注定是个乞丐!

真正的思想,真正的成就,不受时空限制!

关于管仲的问题,当年,孔子的弟子也有这个疑问:

孔子表达了他的观点:“人这一辈子,小孝孝父母,大孝孝民族”!

但“小孝”好比是大树的树根!

一个人对父母不孝,就太危险了!

管仲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减少战争,减少伤亡!

这个非常难做到!

管仲有“能”!

而且还有一个值得称赞,就是管仲在服侍旧主的时候,没有出卖主子!没有三心二意!没有做“奸臣”!

这一点,历史上还有商朝的箕子、唐朝的魏征,服侍旧主的时候都没有出卖主子!是主子自己不听劝,自毁长城!

管仲有“守口”之德!

今天,有的人喜欢抱怨,就没有冷静下来想想:

(一):自己的“能”在哪里呢?

(二):看紧自己的嘴巴了吗?

聪明绝顶,

飘飘荡荡!

少些抱怨!

谦虚一点!


某扫地僧


管仲者,华夏第一相。


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

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 ,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

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

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

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

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


至于说管仲因为此事没有道德,我个人认为谈不上没有道德。

举个例子

西汉初年,吕后诛杀韩信,韩信临死前说道:我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才会被妇人所杀死。

原来楚汉之争时,蒯通曾建议韩信自立为王不必臣服于刘邦灭项羽,三分天下,可惜韩信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刘邦听到韩信的遗言之后迅速找来蒯通问道: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君臣的关系。

蒯通回答:当初我是韩信的谋士,不知道你刘邦,秦末大乱,这么一块大蛋糕人人想要。现在你得到了天下,难道你能杀光所有当初敌对势力的人吗?

刘邦认为蒯通的话有道理所以留没有杀蒯通。

蒯通和管仲二者的境遇一样―各为其主。

中国古代的语言博大精深任何事物都能找到相应的语言,例如“良禽择木而栖”用到管仲身上就非常合适。


但是这里有两个前提。

第一“木”比喻好的领导人,只有胸襟开阔,知人善任的好领导,有才华的人才愿意效力。

第二“良禽”比喻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需要“用武之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楚汉之争为何项羽身边的谋士如陈平、韩信不受重用纷纷投向刘邦,就是因为才华不能施展,一旦领导人败亡,一损俱损。

中国古代还有一句俗语“忠君不事二主”。

这句话和“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正好相反。

我个人认为“忠君不事二主”还是体现在这个“主”字,假如这个“主”不值得为他效力那就是“愚忠”。

例如北宋时期南唐李后主大将林仁肇曾建议攻宋,假如我胜利了是国家的好处,假如我失败了对外宣称我已叛国,这样对国家没有损失。李后主没有采纳这个意见,结果被赵匡胤巧施离间计借刀杀人除掉了林仁肇。这难道不是“愚忠”吗?很明显李后主已经不值得你再为他效力了。


在战乱不断的年代谋士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从“良禽择木而栖”和“忠君不事二主”之间选择,前提是自己的才华能不能得到施展,君主值不值得为他效力。

管仲和鲍叔牙二人本为好友,但是他们在政治不明朗的前提下没有同时辅佐一个人,而是一人负责公子纠,一人负责公子小白,其目的不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吗?无论他们辅佐的那一个胜出那么身为对方的谋士最起码还有一线生机。

综上所述:在那个年代身为谋士的管仲虽然选择了“良禽择木而栖”但是和道德没有关系,况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之后,管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使齐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以上内容是我此问题的看法。

我是爱好历史的上班族。


上班族聊历史


这是“仲尼之徒”为了诋毁管仲的贡献而设置的“问题”,针对徒弟的问题,作为儒家先师的孔仲尼当时就用历史事实而不是用管仲的思想理论——已经驳斥并纠正了徒弟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能够改变“仲尼之徒”诋毁管仲的思想与行为,究其原因都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因为“立场、方向、观点”不同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历史事实证明:不是管仲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问题,而是“仲尼之徒”的思想道德品质太恶劣——被先师孔子屡教而不改!


739958070860


不能一概而论。


丛影崖柏


孔子已给出了答案:微管子,吾等批发左衽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