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上一期咱們講了晉代與“道”結緣的名醫鮑姑,那麼這一期,咱們來瞧瞧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淪落風塵逆襲成功的女名醫和《女醫·明妃傳》的原型吧!

宇文柔奴:出身“青樓”的女名醫

說起宇文柔奴,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大家對她的一句話肯定很熟悉——“此心安處是吾鄉”。有的人會問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不是蘇大學士蘇軾的《定風波》嗎?的確,我們熟知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確是從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一詞開始的。但是,對於這句“此心安處是吾鄉”來說,蘇軾是“傳唱人”、“出版人”,而宇文柔奴才是“作者”。怎麼回事呢?且看詞的最後一句:“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東坡問宇文柔奴:“嶺南這煙瘴之地,生活不好吧?”宇文柔奴卻回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下面我們來正式介紹一下宇文柔奴這位傳奇人物。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書法欣賞

宇文柔奴的前半生,是“點酥娘”,後半生,是“柔娘”。(後文皆以柔娘稱呼)柔娘原本是洛陽城內大戶人家的閨女,出身醫學世家,父親宇文道是一名御醫。御醫在古代來說,可是一個高危職業,一個不小心頭上的腦袋就不保了。柔孃的父親也是個倒黴的,被冤枉入獄,枉死獄中。父親死了,家裡的頂樑柱倒了,母親隨後也抑鬱而亡。年幼的柔娘失去了雙親,孤苦無依,本是悲慘至極,而命運這個狼人火上澆油,又讓她遇上了一個混不吝的叔叔,叔叔不願意養一個高成本的女兒(宋代女兒的嫁妝花費很大),便把她賣到了行院裡換取些錢財。從原本住青樓朱戶的大家閨秀到淪落風塵的青樓藝伎,天資聰穎、才貌俱佳的柔娘並沒有頹廢,而是爭取到了老鴇的“大力投資”,成為了行院裡的頭牌,聲名遠揚的“點酥娘”。柔孃的前半生好像就此定格了。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青樓

有一次,院裡有個小姐妹生病了,老鴇叫她自己解決,柔娘就陪她一起去看醫生。這看醫生,看出了柔娘生命裡的一個轉折點。給小姐妹看病的醫生是陳太醫,陳太醫跟柔孃的父親宇文道是多年同事兼好友。當陳太醫得知柔孃的叔叔將年幼的柔娘賣出去時,他也曾多方尋找,但由於缺少相關信息,一直沒有結果。當柔娘機緣巧合之下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十分激動,欣喜之餘,各方打點花重金幫柔娘贖了身。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醫館

贖身後的柔娘擺脫了“點酥娘”的身份,作為陳太醫的乾女兒在陳太醫的醫館裡打打下手,學學醫術。閒暇時,她仔細鑽研父親留下的醫書,認真接受陳太醫的指導,並結合臨床實踐,醫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學習醫術之際,正處嫁齡的柔娘也相中了自己的“如意郎君”——王鞏。王鞏在當時,可是個能詩善畫的大才子,文壇上出類拔萃,政壇上春風得意。這麼優秀的男人,肯定是早早娶了妻有了家室了。憑藉著原本在行院裡學來的藝技,痴心的柔娘成為了王鞏府上的一名歌女。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王鞏《老病帖》

可是,命運總喜歡對柔娘開個玩笑。宋神宗元豐二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捕,與他交情頗深的王鞏也因此遭到牽連:御史舒亶奏曰:“(蘇軾)與王鞏往還,漏洩禁中語,陰同貨賂,密與宴遊。”時任秘書省正字的王鞏被貶到了嶺南賓州(今廣西賓陽),去監督鹽酒稅務。樹倒猢猻散,此時的王家,原本的家奴歌女紛紛離去,而柔娘卻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主動跟王鞏去賓州赴任。嶺南,在當時還沒有完全開發,地理位置偏僻,很多前往嶺南赴任的官員,不是死在了赴任的路上,就是在任中“水土不服”,病弱而亡。在明知道等待她的不是遊山玩水的悠然,而是如此險惡的條件的情況下,柔娘還是選擇了追隨,選擇了她心中的愛情。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柔娘 現代畫像

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的,到了嶺南,柔娘開始她的另一段人生。嶺南地區溼熱多雨,當地的百姓醫療知識匱乏,多數人被病魔纏身。心地善良的柔娘在照顧王鞏的同時,用自己的醫術救助當地的百姓,懸壺濟世。這一治便是五年,五年間,柔娘為許多患者治好了多種疾病,被治好的人無一不稱讚柔孃的醫術精湛,柔娘“天女”、“神醫”的名號漸漸在此地傳開了。




談允賢:第一位著有個人醫案的女醫生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女醫·明妃傳》中劉詩詩飾演的譚允賢

說到談允賢,有人就會問:“這不是前幾年那個很火的的電視劇裡面的女主角嗎?”沒錯,前幾年熱播的古裝大女主劇《女醫·明妃傳》將“譚允賢”帶入了我們的視野當中。譚允賢的歷史原型,應該就是明代著名女醫生談允賢和明代宗的繼後肅孝杭皇后。為什麼說是兩個呢?因為女醫談允賢跟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明英宗駕崩時,談允賢才3歲,也就是說,當明英宗、明代宗正值青壯年的時候,談允賢根本還沒出生,所以他們之間不可能有感情糾葛。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無錫金匱縣誌》書影

談允賢出身於江蘇無錫的名門望族,在當地有“談半城”、“半城風雨半城談”之美譽的談氏一族。談允賢的祖父談復曾獲封奉政大夫、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常常救濟百姓。《無錫金匱縣誌》上這樣記載: “以醫藥濟人,衣食常不給,而所得悉施貧者”,祖母茹氏於醫藥一道也是十分精通。祖父母都是當地有名的醫生,而且談氏也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這給談允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醫條件——能習字,也有家學淵源。在談允賢的個人醫案《女醫雜言·自序》有這樣一段話:

妾時垂髫,待側亞中府君命歌五七言詩,及誦女教、孝經等篇以侑觴。奉政喜曰:女甚聰慧,當不以尋常女紅拘,使習吾醫可也。妾時能記憶,不知其言之善也。是後讀《難經》、《脈訣》等書,晝夜不輟。暇則請太宜人講解大義,頓覺了了無窒礙,是已知其言之善而未嘗有所試也……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可以說,有談復這樣的祖父,才會有女名醫談允賢。“奉政喜曰:女甚聰慧,當不以尋常女紅拘,使習吾醫可也。”前面提到過,談復曾獲封奉政大夫,這裡的奉政就是指談允賢的祖父。開明的祖父沒有“傳男不傳女”的執念,見到小談允賢是個學醫的好人才,就讓她去學醫了。在談允賢學醫的過程中,不僅祖父起到了關鍵作用,祖母也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什麼說談允賢的祖母在談允賢學醫的過程中也起了關鍵作用呢?且看之前自序中的一段話:

“暇則請太宜人講解大義,頓覺了了無窒礙,是已知其言之善而未嘗有所試也”這裡的“太宜人” ,指的就是談允賢的祖母茹氏。(太宜人,明清時期五品官之祖母或母親。)

茹氏醫術精湛,很有可能出身於當地的醫學世家茹氏一族。明代有關文獻中,無錫茹氏行醫的記載有很多,明代早中期,茹氏族人茹海成為了一名御醫,茹文中也因為醫術有名而得到明英宗的召見。遺憾的是,行跡在無錫的醫學世家茹氏並沒有宗譜流傳下來(或者說還沒有找到),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談允賢的祖母茹氏和無錫醫學世家茹氏家族有關係。但我們可以合理猜想一下:“茹”這個姓氏稀少,談允賢的祖母茹氏有醫術精湛,很有可能來自醫學世家茹氏一族。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無錫美景

雖然說談允賢少年學醫,通讀醫書,但她開始開藥方治病,還是從她婚後開始的,她的第一位病人,名字叫談允賢。事情開始是這樣子的,當談允賢嫁給自己的丈夫楊某後不久,她發現自己氣血失調,就開始給自己治病了。“凡醫來,必先自診視以驗其言,藥至亦必手自揀擇,斟酌可用與否”俗話說“醫不自治”,但談允賢卻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子,她通過自己患病醫治的過程來體察用藥。

雖然說婚後開始開方用藥了,但談允賢真正成為一名職業的女醫生,還是從祖母的逝世開始的。祖母臨終前將全部驗方和治藥之具傳授給了在床邊侍疾的談允賢。憑著祖母多年行醫得來的驗方,談允賢開始以“醫婆”的身份出入當地的後宅,為後宅女眷治理各項疾病。古代女性的價值往往被禁錮在生育和養育後代之中,這決定了為她們治病的談允賢大部分面對的病情於婦科、產科、兒科有關。我們也可以從《女醫雜言》中的病例可以窺見,談允賢醫治的絕大多數都是患有婦科疾病的病人,她對於婦科疾病還是很擅長的。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女科百問》書影

明代出版業大佬閔齊伋在重印南宋《女科百問》曾說:寧醫十丈夫,不醫一嬰兒,寧醫十嬰兒,不醫一女婦。嬰兒自身沒有表達能力,但醫生還能通過四診中的另外三種來醫治,但在男女大防極嚴的明清時期,一般的男醫生不能通過“望”和“聞”來診斷女患者,就連“問”也可能要通過其家人(尤其是男性家人)來傳話,至於影視作品裡被誇張放大的“切”,精確度不高。女患者很難將自己身上的毛病毫無保留的告訴男醫生,加之如果中間有人傳話,原本含糊的病情就更不清楚了,醫生很難對症下藥。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以上的情況,在談允賢面前都不是問題了。談允賢跟她的患者,往往先是心同心的交流,讓她們放開心房對她敞開心扉,建立在親密接觸上的平等對話,其次對她們的情感和生活進行仔細觀察,充分考慮外界因素,最後再對症下藥。《女醫雜言》中有則醫案就很能體現她的醫療風格:“一婦人,年三十二歲,其夫為牙行,夫故商人,以財為欺,婦性素躁,因與大鬧,當即吐血二碗,後兼咳嗽,三年不止,服藥無效。其先有止血涼血,次用理氣煎藥,再用補虛丸藥。四生丸(出良方),去生荷葉,用生地黃、扁柏葉、加黃連、山梔仁、杏仁、貝母各二兩。”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艾灸

值得一提的是,譚允賢對“灸”的應用十分嫻熟,用於治療不孕症、產後寒熱、腹中結塊等疾病十分有效。面對病人不能吞下草藥補劑的情況,談允賢靈活轉換,使用灸法治療病人;而針對腹部結塊等慢性病,單靠草藥的治療是不行的,還必須輔以灸法來治療。在《女醫雜言》的31則案例中,有13則都用到了灸法。這在明清時期是極為少見的,明清時期,除針灸家外,很多醫生都更喜歡用藥物治療而不是針灸治療

。而歷史上有名的神醫如扁鵲、華佗等人,都擅長用針灸治好各種疑難雜症。

某日,談允賢夢見祖母對她說:“汝壽七十有三”。談允賢對此深信不疑,因此,在談允賢50歲時,她開始著書立作,將祖母臨終傳授給自己的醫術和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撰寫成《女醫雜言》。書中談允賢追憶了先前治過的相對有代表性的病例,將其病情、病史等一一寫下,並在其後列出自己的治法、所開的處方,這些病例多為婦科病,涵蓋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血崩、不孕等多種病情,患者年齡多為育齡婦女,最小的有6歲,最大的96歲。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漢代名醫淳于意畫像

《女醫雜言》是我國醫案發展史上成書較早的醫案專著之一。在談允賢的《女醫雜言》之前,也有醫生記錄其醫案,比如西漢倉公淳于意的“診集”(司馬遷記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元代羅天益的醫案和元代朱丹溪的醫案,但這些醫案要麼是他人所記,要麼是零零散散散落在個人的著作裡。真正意義上的醫案,最早的就是南宋許叔微《傷寒九十論》,隨後就是談允賢的《女醫雜言》

《女醫明妃傳》的女主角,歷史原型原來這麼了不起,看完肅然起敬

談氏侄孫談修所寫跋

但是,這樣一位出色的女醫生,晚年卻遭遇不幸。根據《女醫雜言·自序》及談氏侄孫談修所寫跋語,晚年的談允賢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早亡,孫子因株連獲罪而亡。“以女醫名邑中,壽終九十有六。生平治人不可以數計”,且“年益高,術益神”,雖然夢中祖母的斷言沒有成為現實,但是晚年醫術更為精進的談允賢心力憔猝,沒有精力完善先前寫好的《女醫雜言》。

好了,本期的閱讀到此就結束了,咱們的醫者篇也在這裡告一段落了,下一期會有哪個群體跟你見面呢?我是作者蔚藻靈施。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蘇家酒窖,每天為您送上最“潮流”的傳統文化,也期待您的評論留言,每一條小編都會認真閱讀、回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