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神聖的羅馬啊,

向來有兩個太陽,

一個射穿俗世的塵埃,

一個照拂上帝的雲靄。

——但丁《神曲》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意大利來過很多次了,羅馬城,此番還是第一次。

感覺,羅馬城,去一次就夠了。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坐好,老司機要開車了。”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你那車,能有我馬力之萬一嗎!”

在這滿是石頭,陽光熾烈的古城裡,腦子裡突然蹦出很多畫面:格里高利騎著平板摩托車,載著赫本滿街轉悠。勇士阿如斯在鬥獸場裡狂奔,滿臉是血,為一場已經敗亡的戰爭尋求一絲絲眼下的勝利。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而眼前的許願池邊,許多人在效仿電影裡的橋段,背過身去,嘴裡咕嚕念著不知道阿門還是阿彌陀佛,祈求硬幣能不偏不倚正中嘟嘟冒水之處。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西班牙廣場的臺階猶在,密密麻麻的遊客,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支Gelato,卻難以找到那個俏皮安妮公主的身影……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這兩部老電影,在腦海裡回放了一遍又一遍:1953年的《羅馬假日》,黑白的電影裡卻看到了彩色的暖意,淺藍色的平板小摩托,緋色的夕陽,一整座城市的浪漫。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1956年的《賓虛》,卻像一架戰車,掀開了猶太人和羅馬人之間曠日持久的激戰和衝突,滿頭的鮮血和冰冷的石柱,一部彩色電影的開山鉅作,卻像極了一幅綿長的黑白歷史畫卷。


所以叔和羅馬城,何嘗是初次相見呢,分明是相熟已久的故友重逢——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羅馬的清晨,是被一杯Espresso喚醒的。遊客早已入鄉隨俗,跟著本地人的節奏,在一個或不大的攤頭的一抹長桌,或街邊擺滿桌椅的咖啡館,面帶微笑,兩口飲下一杯Single。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街頭畫師打開畫架,描摹經過的路人;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手風琴藝人也和懶散的威尼斯不同,早早地佔好領地,用音樂喚醒了整座城市的鴿子;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行為藝術的小丑用顏料把臉刷白,在河畔對鏡梳妝。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白天的羅馬就像是一座開放的博物館,恁你腳踏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歷經了時間的沖刷,恁你眼前看的每一個廣場和建築,都保藏著歷史的更迭,恁你側耳傾聽的每一縷微風的細揚,都擁有著千年的迴響。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梵蒂岡大教堂的鐘聲環繞在目不能視的寧靜裡,肅穆的衛兵、虔誠的修女和安靜的鴿子在羅馬柱間、石頭的縫隙處,共同譜寫一曲供上帝憑弔的樂章。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幾乎不需要什麼目的地和行程規劃,把腳踏上第一個石板,不論左轉右轉,隨處都能遇見驚喜,彷彿置身於好萊塢的影棚或者百老匯的大舞臺之中,處處是風景,人人是巨星,格里高利、赫本和教父一一從你眼前掠過,拿起手機,就是一張張形色鮮明的劇照。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I’m Sorry。”

意大利口音濃重的英文打斷了叔的沉醉,定睛一看,或許他才是真正的沉醉,一個意大利老人在一家僅有一張桌子擺在路沿的餐廳,一杯白葡萄酒,就著意大利蔬菜湯,翹著二郎腿——原來擋住了他的風景。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看著這平日不大喜食的連濃湯都算不得的意大利幹湯,肚子竟然有點打鼓,還是回到“理髮店”去飽食一頓,等著日光偃旗息鼓了,再繼續下午的行程。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不會理髮的廚師不是好客房經理?不知道什麼樣的緣由,總之這家酒店就是叫理髮師酒店,簡稱理髮店。在羅馬這樣歷史建築遍地開花的地方,無論如何奢侈,如何復古懷舊都不過分,也不稀奇。而理髮店可謂是市區裡星級酒店的一朵沉靜的奇葩水仙花——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與萬神殿毗鄰的街區大多都是熱鬧如織,只餘一兩條安靜的小巷落,而”理髮店“就坐落於此。整個酒店的門臉很小,兩盞不算大的牆燈下,一扇木門半開半閉。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前廳沒有門房,亦沒有前臺,只餘一扇小門,些微透出點光,工作人員簡單地接待,分發完房卡,就算結束。酒店房間很少,也是今年年初時候,才開放網上訂房,過往是不接待外國人的。小哥雖然象徵性笑了笑,但叔感覺有些勉強,畢竟增加了人家的工作量。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高挑的前廳,天花板上赫然掛著一幅壁畫,裸著的水泥和硬朗的線條感十分現代,但隨處可見的羅馬柱和偶爾露出一個角來的舊石板在印證這是一棟古老的建築。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這種設計也同樣延伸到了走廊和房間裡,純白色的床品,和牆體顏色一致的木製品,抬頭一望,又是聖母與她的baby,光源從壁畫上方漏出,愣是造出一個太陽,染了上帝的雲靄。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雖然房間不大,但設計師卻完全沒有把這裡塞得滿滿當當,留白的處理讓這原本可能顯得侷促和昏暗的空間,反倒頗具縱深感。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古典與現代在這個“理髮店”裡相得益彰,洗浴用品選用了意大利著名的古龍水品牌ACQUA DI PARMA的產品,腦補了下明天身上的味道,大致是古城石頭味plus城市古龍味兒,有點意思。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這大致就是羅馬的迷人之處吧,條條大路都能通得了的羅馬,是終點,也是起點。它幾乎包羅了歐洲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朝代更迭,興衰榮辱,跟中國的兩漢,承擔著幾乎雷同的歷史作用。


易中天先生的《兩漢兩羅馬》甚為細緻地對比了這兩個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文明。(推薦大家看看,文末有福利。)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但如果不是親身站在這千年榮耀——如今已成為一片廢墟——之故所,想必也只能想象這恢弘與衰敗之萬一。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很多人叫它“小凱旋門”,殊不知巴黎所謂的大凱旋門,實乃拿破崙山寨此處而作。


凱撒大帝從這裡出發,流血漂櫓,所向披靡,凱旋而歸。這是羅馬帝國的戰神門,卻是猶太民族的恥辱柱。以至於時至近代,以色列建國,還有猶太人組團到此,從與凱撒完全相反的方向穿過此門,彌抵祖先們的家園被破,飄零流離,失魂落魄。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去西安重建的阿房宮舊址,也無法想象“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落寞。而眼前的景象,斷壁殘垣,雜草叢生,無論鬥獸還是鬥人,究竟多荒唐,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如今都只能落得黃荒荒的一片,真乾淨了。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只有鳥兒們,無論三世還是萬世,是宮殿還是亂石,雙羽一開,雙足一點,不可憐焦土,也無所謂興亡,永恆地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快樂的天使。也只有它們,和那些街頭上不愛紛奢,忘記時間,單純地畫著、奏著、唱著、走著的,才是這片土地裡最接近上帝的存在罷。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疫情結束後,這樣的羅馬才是嚮往之地!


羅馬

你誠然等於世界

但如果沒有棲息和愛意

世界將不再成為世界

而羅馬也不再是羅馬

——歌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