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孩子輸了就哭?好勝心強是好事,關鍵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最近經常聽很多寶媽抱怨:自家孩子好勝心太強了,不管是什麼事情,只要是輸了就會哇哇大哭,怎麼哄都哄不好。玩遊戲輸了會哭;在幼兒園中考試沒有考第一也要哭;甚至是排隊上廁所沒有排在第一個也會哭,非常的“輸不起”。家長非常擔心孩子以後走向社會後,會太脆弱,承擔不起責任。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心理學家蓋伊·溫奇博士說過:失敗會讓人覺得自己渺小。 所以孩子有“只想贏,不想輸”的心態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好勝心強是好事,家長要理解孩子,並加以正確引導。首先我們要先了解造成孩子輸不起的幾個原因!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孩子“輸不起”的原因

一、家長日常生活中太在意輸贏,孩子受到家長影響,所以只接受贏不接受輸

都說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因為輸了某件事而情緒極度失落,這種情緒會傳染給孩子。孩子受到父母影響,也會過於在意輸贏,從而導致“輸不起”。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二、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

現在家裡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都圍著一個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家長也只會誇讚,這樣過於寵溺孩子,孩子會受不得一點委屈,自然而然會“輸不起”。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三、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輸贏,關注點的偏差所導致

這種現象很常見,當孩子得了第一名家長會誇獎,而考得差點了,家長會批評孩子。甚至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只能贏不能輸”,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明面上的成績非常好,但是孩子的內心壓力很大,一旦輸了就會接受不了,所以家長應該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內心,不要過多關注成績。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輸贏呢?

一、家長要適時地示弱

這個方法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先生在他的節目中分享的。比如:在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時,家長需要提前告訴孩子“輸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後在遊戲過程中先控制著讓孩子多贏幾局,當孩子贏了之後,我們家長可以適時地示弱,用很誇張的表情和悲傷的語氣告訴孩子“媽媽輸了好幾局,真的好難過”。這個時候孩子多半會安慰媽媽“輸贏是很正常的”,這樣就先給孩子樹立了輸贏的概念。等後面再贏孩子時候,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同時孩子也會明白,不管做什麼都會有輸有贏,但是輸和贏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二、家長要接受孩子“輸”,並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挫折克服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於在意孩子的輸贏,要學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經常對孩子說:“媽媽喜歡看你比賽,很高興看你玩得那麼開心。”讓孩子知道家長關注的

重點在於自己開不開心沖淡輸贏的重要性。當孩子輸了的時候,家長首先不要苛責孩子,要引導孩子接受這種挫折,並告訴孩子下次該怎樣做才好,不要讓孩子長期處在“必須贏”的壓力之中。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三、帶孩子看專業的運動比賽,讓孩子認識到專業人員怎麼樣面對輸贏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看一下專業的運動比賽,讓孩子看到不管多麼專業的活動,都是有輸贏,並且輸了之後,還會跟對手握手祝賀。增強孩子的眼界,擴大孩子的胸襟,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主角,不會一直贏。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平時瑩姨非常注重孩子對於輸贏的看待,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後,競爭的機會明顯更多了,讓孩子正確看待輸贏非常重要!我在大寶入園前就經常給大寶看

《寶寶入園繪本:我愛幼兒園》,其中就有一冊內容講得是《輸了沒關係》!這本書我給大寶堅持講了一個月,確實改變了他之前,在遊戲中一旦輸了,就哭鬧的狀況!瑩姨把這套書推薦給,遇到同樣困惑的寶媽!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讓孩子正確看待輸贏,說到底是

要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情緒!這情緒教育方面,為大家分享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是德國兒童的情緒老師,要知道德國人有非常高的自律性,與從小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分享給大家!

孩子“輸不起”多是因為這3點,家長“三步走”,讓娃學會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