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常规录取放榜,人大附高二男生获中国唯一offer!


3月14日,麻省理工学院(MIT)今年常规录取结果揭晓。“京城教育圈”从多个渠道获悉,国内高中仅收获麻省理工常规录取一枚offer,花落人大附中。


这枚offer的得主是人大附中高二学生、今年17岁的邓明扬。


在人大附中,绰号“小乖”的邓明扬堪称大神级人物。在各类数学比赛中一路开挂的邓明扬,很早就拥有“天才少年”的名号。估计不少人还有印象,在2019年举行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6名队员全部摘金。邓明扬就是中国代表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


麻省理工常规录取放榜,人大附高二男生获中国唯一offer!


昨天晚上,在邓明扬的朋友圈,观教君看到他所分享的新鲜出炉的MIT录取通知书,还有他的一段心得:


“一个时代结束了
看来注定没有机会去IOI
但说起来...我的中学时光

在大多数层面上都很幸运、也很充实
感谢所有在其中出现过的人啊w
下面几个月,希望能享受和大家玩耍的最后时光;同时想把一些缺憾补上,让这段旅程更圆满一点
也要为新的生活做准备了//”


业内人士分析,邓明扬被MIT录取,不仅结束了北京两年没有麻省理工学院offer的尴尬,也再次打破了之前网传的“MIT拒绝录取中国学生”的谣言。而且,相比近年来MIT更愿意录取中国女生的惯例,邓明扬作为男生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更属不易。


老师同学眼中的“小乖”如何成长为“大神”级人物?去年7月,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束后,在人大附中校园,观教君曾和邓明扬进行一次零距离对话。今天就和各位圈友一起聊聊“小乖”的成长故事。


“志同道合的同学,带给我非常大的帮助”


麻省理工常规录取放榜,人大附高二男生获中国唯一offer!


这张照片估计很多人都看过,这是2019年国际数学奥赛中国队上台领奖照片的人。中国队时隔四年夺得冠军,6名队员全部摘得金牌。基本上都能猜出谁是邓明扬——他是里面个头最小的,看上去显得更青涩。


在不少人眼中,在各类数学比赛中一路开挂的邓明扬,很早就拥有“天才少年”的名号。入选这次数学国家队时,他就是以第一名的身份进去的。进入国家集训队,他也获得了保送清华和北大的资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邓明扬还有一个特温柔的花名——“绵羊”,不仅因为他的名字谐音、头发微卷,而且和他的性格有关。在老师眼中,邓明扬就是那个讨人喜欢的“小乖”。


2019年国际数学奥赛,邓明扬以总分35分(总分42分)摘得金牌。虽然这个结果让他稍感有点遗憾,但正如他所说,自己非常享受比赛的过程,“遇到很多很棒的学长学姐,学习了很多新的解题方法和宝贵品质。”


谈及这次数学竞赛经历,让邓明扬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家队老大哥、来自浙江乐清知临中学高三学生谢柏庭对他的帮助,在集训队里的一次活动中,当时邓明扬正为一道题如何破解非常着急,谢柏庭提醒他保持冷静,及时调整心态。学长提醒的效果非常好,找回状态的他最后成功解出这道题。


“这次国际奥赛,我第一天状态不是太好,第二题也不是特别擅长的题。我想起他说给我的话,及时调整心态,第一天我把所有的题都做出来了。”


邓明扬聊天的语速很快,说到兴奋时神采飞扬,停顿时偶尔流露出腼腆的微笑。


“我特别感谢我的教练,他们真的是非常好。”邓明扬说,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仅包容和支持学生的不同兴趣,比如学科竞赛、编程、机器人等,而且创设了多样的成长平台。


据人大附中学科竞赛负责人胡继超老师介绍,学校搭建平台,帮助每个孩子发展特长,100多门选修课,让学生得到多种不同的尝试,找到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方向。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邓明扬道出了在人大附中学习的“秘密”——不管是往哪个方向发展兴趣,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去学习,都带来他非常大的帮助。


据介绍,在人大附中,参加竞赛的学生基本上都会以各种小组一起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一题多解,互相启发,避免题海战术,分享好的方法。比如,有的数学小组每个中午都会开展讨论,安排学生围绕不同主题进行讲解,或者分组做题,设置计分榜进行小组PK。


超级学霸的成长秘诀原来是这两个字


今年16岁的邓明扬可谓天赋惊人:初二时就全国信息奥赛中获得决赛的银牌,对手基本上都是高中生;15岁斩获了全国数学奥赛的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了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除了各项竞赛,邓明扬兴趣还广泛,下围棋、玩桥牌,设计电脑游戏,还成立了编程工作室。


网上曾流传着邓明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在各类比赛中一路开挂的经历:


麻省理工常规录取放榜,人大附高二男生获中国唯一offer!

麻省理工常规录取放榜,人大附高二男生获中国唯一offer!


看到这张长长的竞赛表,估计不少人猜想邓明扬有个强力推娃的“海淀妈妈”,不过邓明扬笑着说,这些比赛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看到这个比赛,自己就想去玩玩,没有特别的理由。父母就支持我的兴趣,不会反对。


和邓明扬聊天时,“好玩”是观教君听到的最高频的一个词。或许,这两字足以诠释这个超级学霸的成长秘诀。


“数学我从小就感兴趣,奥数学得还行,我觉得挺好玩,比课内学的东西有意思得多,课内背乘法表等,套路比较多,哪些题需要些思考,我更喜欢。”


上六年级时,邓明扬想做个电脑游戏,于是开始学写编程,最大的理由是“很有意思”。他说,编程和数学联系很紧密,都需要算法;信息学和数学关系也比较紧密,需要思考,动用比较多的思维,他觉得“有意思”。


“父母对我要求不多,只是觉得我每天过得开心就好。”在邓明扬眼中,爸爸非常善于做思想工作,每次比赛都告诉他“考得怎样都无所谓”,帮助他调整心态,放下压力,轻松参赛。


不过,综合多个渠道的消息,你会发现邓明扬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用心之深。在网上,邓明扬的妈妈在记录孩子成长的博客目前已有644篇文章,设有10个专题,从“小乖”的小学学习、中学学习,到各类竞赛、作文、棋牌问题,以及生活点滴,内容丰富而全面,既有成长记录,又有家长感悟。


邓明扬的父母是来自上地科技园区的科研人员,家里科研的基因也是相当强大,不过最让人关注的是,父母在日常教育中带给他的鼓励和自信。


邓明扬说,在平日里,父母都很相信他,“我爸爸一直说我很厉害,日常不断鼓励,让我特别有信心。”这次参加国际数学奥赛,爸爸提醒他说,这和你小时候去打围棋比赛没有任何区别。“减压很成功,我基本没有什么压力。”


据了解,邓明扬爸爸很喜欢看书,明扬也跟着他一起看书。邓明扬的英语不是很好,妈妈就利用积分表的形式教他学,用累积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礼物,像玩游戏一样,邓明扬玩得很高兴,很快就把英语学好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针对大家特别关注的学习方法,邓明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多想”。在他看来,数学竞赛本质上是思维的竞赛,即使是完全没有过参加数学竞赛的人,国际奥赛的题目基本也都能看懂,但能否做出来,关键在于你能否想得到,“本质上考察的是思维能力,你对这道题的解法”。


邓明扬说,锻炼思维能力,需要一个人在生活中多想、多深入思考,这不仅是要做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看到一个东西或模型,比如游戏,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即使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思考过程。


在日常的学习,邓明扬并非刷题一族,每天做练习大约半个小时,竞赛前每天只做两到三道题,“维持考试的手感,不会特别成体系地去刷题”。直到现在,他每天基本能做到十点前睡觉。


其实,目前正在人大附中念高二的邓明扬还将有机会参加国际数学奥赛和信息学奥赛。去年他告诉观教君,下一次他计划去国际信息学奥赛体验一把。


如果那样的话,他将成为五大学科竞赛中,同时进入两门学科集训队的选手,而且,年轻的邓明扬还有机会向第二枚国际奥赛金牌发起冲击。

麻省理工常规录取放榜,人大附高二男生获中国唯一offer!

正如胡继超老师所说,录取通知书提前一年到来,唯一有点可惜的是明年的国际奥赛,邓明扬应该是国内最有希望冲击两个不同学科奥赛金牌的选手。


不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在为他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他所说,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看来注定没有机会去IOI。”这或许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相比其他美国顶尖名校,MIT聚集了一大拨儿数理竞赛高手,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数据显示,MIT近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不少都得过国际奥赛级别的大奖。除了常规录取的邓明扬,麻省理工学院在今年早申阶段在中国录取的3名学生,都有获得全国奥赛金牌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的经历。


文| 观教君

内容来源| 京城教育圈

图片来源| “我是乖妈的博客”、网络、京城教育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