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自我引导式学习对所谓「差」生很重要

「有风险」(At Risk)这个词用于评定学生时,往往会指那些可能不能达到教学期望的学生。但是这个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定义模糊,笼统地用来形容学习难以达标的学生则会显得有些草率。在南加州郊区我所执教的学校中,这个词会在很多场合下被大大方方地使用,例如指称没通过课程期末测试的学生,有可能会留级的学生,甚至是可能会面临辍学的学生。

在和这类学生打了三年交道之后,我可以很自信地说,这个词不仅有失偏颇,而且过度使用常常会让一些本来能很优秀的学生陷入一种自我实现式的预言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问题在于,虽然老师的本意是要给这些学生提供更为直接的帮助和指导、甚至有时候需要牵着手带他们往前走,但是我们身处的社会却更加认同那些已经是充满干劲、具有坚韧精神、自发积极性的个体,这种态度上的区分对于这些学习已经面临困难的学生来说不公平。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习优秀的学生一样,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成功做准备,需要同等的机会来加入到自我指导型学习中去,发掘学习自主性。

为何自我引导式学习对所谓「差」生很重要

现在,我正在为四个准备上大学的新生班级教授阅读课,他们在八年级的学术进步评估(MAP)中的阅读得分很低。尽管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多大的学习动力,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他们都学得非常努力,尽管他们的测试成绩很差。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被学校处分过,与自己生活中成年人的关系也很复杂。

我的这些学生早已习惯「成年人放弃他们」的状态了,但是我不想成为他们生活中又一个他们靠不住的成年人。如果能够让他们认为「自己所信任的老师是相信自己的」,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我总是想要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因此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看看有什么方法能针对我的学生满足他们的需求。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进行个性化学习似乎会有帮助,不过我也担心我的学生可能没法应对这种转变。之所以产生这种犹豫,是因为我深信我的学生有以下三个问题:

1. 他们缺乏完成自我引导型作业所需的专注力;

2. 有些学生如果不通过直接引导,就没有动力去完成作业;

3. 他们容易因各种媒介(例如手机、电视等)或和同伴的协作而分心。

虽然一些老师认为线上的课程资料已经对教学和学习进行了改革,提供了更加自主性的选择。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面对一台电子设备轻松地进行独立学习的。有的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那么各种电子设备就成为了分散他注意力的工具,有的学生则如果没有成年人站在他们身后,他们就会开始玩游戏,或者在视频网站上看体育比赛。

为何自我引导式学习对所谓「差」生很重要

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我也想让学生自己引导自己学习,并且信任他们所有人都能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但是我不是很确定这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是适用的。

转变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看起来有点宏大,所以我决定先从一些我意识里对学生很重要的东西开始做起:开发学习自主性。我知道为了让学生能成功自我引导,我必须要准备一些有关注意力和学习动力的小难题,这也是让我产生犹豫的缘由。不过我也意识到,我必须要妥协一些自己的控制欲,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所以第一步,我决定组织一个写作单元,这是我已经教了两年的科目,希望学生能学会自主发展。

这一单元主要是有关「怎样讲故事能把我们和他人联系在一起」。过去我总是会用一堂课来回顾 13 个叙事要素,并且用这些要素来指导大家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写出自己的故事。学生们已经对这些要素十分熟悉,这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巩固理解,然后再拓展开去。

以前我会通过直接指导来讲这堂课,做一个 PPT 来辅助我讲课。我会讲解每一个要素,学生会记笔记、提问,然后开始看第一本书。不过这一次,我就想要小小地颠覆一下,把这堂课作为一个契机,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于是,我重新组织了这堂课的内容,分散到两天上完,然后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一个学生仅仅关注 3 个要素,这样他们就不会被 13 个要素吓到了。我要求他们做演示,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演示的格式不限,但必须通过两个例子对每一个元素下定义,例子可以是一篇从来没读过的文章、一首歌或者一部电影。

整整两天,我在学生们做作业时在教室里到处走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走动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学生之间的对话比往常多了起来。

一个学生会说:「我觉得我们得把定义放到幻灯片上。」另一个学生回答道:「不用,我们把例子放出来就可以了。」

这次作业让学生们有机会能独立思考问题,并且通过互相帮助来培养领导力,不过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互相督促不分心。

我们在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的预告片里看到了这些元素所起到的作用,当时这部电影还未上映,不过这段简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们理解了其中的元素和其他电影的联系。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各种文章、电影、歌曲,并其中的例子来说明某个特定叙事元素的含义。如果有人找到了非常合适的例子可以产生联系,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而这无疑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为何自我引导式学习对所谓「差」生很重要

过去,有的学生没有通过我的课是因为长期没有做作业,只有大概 60% 的学生会交大部分的作业,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会分心去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现在,我如果能温和地提醒他们一下,他们就能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样一来,我四个班一共 50 个学生中,有 94% 的学生都能完成这项作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自我指导型学习破坏了原有传统的学习模式,这感觉上可能会有点吓人。但是我告诉学生,失败是让自己成长的机会,他们不应该害怕去尝试新鲜事物,虽然有时候连我自己也会很难接受这个建议,但是我会尽量去尝试。

在反思过去的教学经历时,我意识到「有风险」这个对学生的评级标签让我没法下定决心让学生尝试自我引导式学习,这也阻碍了他们建立自信。我的主观想法成了拦路虎,让我差一点就成为了另一个放弃他们的成年人。

我明白每一堂经过我改良或者新尝试的课都可能会磕磕绊绊,但是这些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让我的所有学生获得成功,鼓励他们开发更多的学习自主性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他们,我也必须努力尝试。我的学生需要练习,成为像其他学生一样的独立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他们也应该知道那种为自己的学习感到自豪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