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英志愿者的疫情记录:英国口罩2月初就被买光了

作者|宁远(化名)


最近新冠肺炎蔓延至欧洲各国,英国宣布实行“群体免疫”计划,要让全民染病以产生抗体,从而提升免疫力;瑞典则直接放弃检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倾斜给疫情中更需要救治和关怀的人群;瑞士、日本都采取极其消极的拖延办法;法国也宣布采取“群体免疫”的办法;美国前期只顾抹黑中国,防疫上未作任何准备,现在确诊者迅速增长……


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中国在国内疫情稳定之后,向伊朗、意大利、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派出了医疗队,其中,上海派出的医疗队去了伊朗,江苏的医疗队去了巴基斯坦,广东医疗队去了伊拉克,四川医疗队去了意大利,协助当地抗疫救灾。


但普通中国人在海外生活如何?最近我们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文章,反做空研究中心正好有位朋友在英国北爱尔兰的一个孔子学院做老师志愿者,面对突然而来的疫情,她也经历了最初的淡然、大规模传播之后的扫货恐慌,现在,她的是走是留,正等待着国家的安排,等待着孔子学院的通知。


我们让她记录了这几天生活的一些点滴,这些记录并不是她所经历的全部,但我们从她所记录的局部,关怀一下我们远在万里之遥的亲人。


位于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Belfest)的奥斯特大学(UlsterUniversity)孔子学院正式启动于2012年4月,中方合作院校是湖北某师范大学。其下属有八个孔子课堂,主要是给附近的小学、中学和SWC教授汉语课,目前大约有50名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笔者在距贝法1小时公交车程的Dungannon小镇的西南学院孔子课堂(SouthwestCollege)工作,每天几乎都要坐公交去往不同的学校。


其实,北爱尔兰虽然是英国的一块领土,但与英国、爱尔兰的关系很微妙。当爱尔兰政府宣布将于当地时间3月12日(周四)晚上6点关闭所有学校和大学直到3月29日时,便不断有北爱尔兰人询问北爱尔兰的当地学校何时关闭。


截止到英国当地时间3月15日(周日)晚上10点,孔院的汉语教学工作仍然在正常进行,没有任何关于停课等的消息。


自从听说爱尔兰政府要关闭学校的消息开始,原本还比较淡定的我怎么也淡定不了了,于是在3月12日下午,去超市买了面粉、土豆、意大利面条、洋葱、巧克力、各类饼干、水果等一大堆东西。


中国援英志愿者的疫情记录:英国口罩2月初就被买光了


从超市回家的路程步行大约15分钟,因为要手提步行从最近的超市走回家,一次实在拿不了太多东西,于是便来回两次。然后又去另一个超市买了几盒鸡蛋、蔬菜、一大桶瓶装水。回到家里,又仔细查看了下现存的油、各类调料、其它存货(包括从国内带来的木耳、果仁和茶等),估计应该可以维持差不多15天的居家食量,所以决定先暂时休手,不再购买。


早在在3月11日,我已经从一家亚洲风味的小铺里买了泰国米、马来西亚产的方便面和巴西产的玉米面囤起来了。当地有一家叫MoyPark的肉类加工厂,历史悠久,雇佣了大量来自于东帝汶的葡萄牙人,他们也习惯于来这个小铺买家乡的特产,当时,我看到有许多人抢购10斤装的泰国大米,一般是人手两袋,几分钟的时间,八九袋米已经顺利卖出了。


更早一些的3月8日,我从超市里买了一瓶消毒液和消毒洗手液,当时货架上已经贴出了“每人限购2瓶”的提示,而且货架上已经没货了,我很幸运,买到了最后一瓶。


中国援英志愿者的疫情记录:英国口罩2月初就被买光了


这几天因为是周末,所以就一直在家,基本没敢再去超市,不知情况如何。


关于口罩的问题。


这也是让我非常纠结的问题。在英国疫情爆发之前,我有从国内带来的普通口罩,只是为了冬天风大时防冷,不过也没戴几次,不是因为这里风小不冷,而是当地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所以我戴上后,自己就觉得相当别扭。


在二月初的时候,我曾去当地的Boots和药店询问是否有口罩,答案是早就卖光了,至于原因不得而知。当时从亚马逊上也早就买不到了,原因大约是被海外的中国人买了支援国内了。现在英国的疫情状况大家都可以从网上查到,可是关于口罩仍然是一个问题。


我当然想戴口罩,但英国政府的提倡是第一防护要务是“生日快乐洗手法”,还是一如继往不建议戴口罩,所以仍然让我很纠结。我的一些同事的作法是在口罩外再围一条围巾,这样的作用首先是让自己心安,其次才是防御。


明天就是16日周一了,不知北爱的学校是否会关闭。


写于英国当地时间20年3月15日周日晚上11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