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青年守護人|9語種版社區防疫口袋書的出爐,是一群復旦學霸在“助攻”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近期,防疫重點轉為防外源輸入,考慮到居委一線可能面臨與外籍住戶溝通的語言問題,一週前,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迅速成立了一支“語·疫”線上多語翻譯志願服務隊,為社區提供語言翻譯的技術支持。如今,一群有著多語種技能的復旦學霸已經合力完成了9語種版社區防疫口袋書,並同步配套了音頻錄製。

與此同時,醫院版口袋書已更新兩版,目前已提供給包括兒科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多家醫院使用,通過這幾天的更新迭代,將在更大範圍推廣。

城市青年守护人|9语种版社区防疫口袋书的出炉,是一群复旦学霸在“助攻”

梳理問診要點調查會話清單

製作預診預判交流多語口袋書

當前,上海進一步加強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員健康管理的工作,相關醫院和入境人員較多的社區在一線排查、走訪、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收治病患的過程中,面臨如何有效與來自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語言的對象開展交流等問題。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團委書記賈怡銳告訴記者,為此,外文學院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迅速成立了“語·疫”線上多語翻譯志願服務隊,在復旦大學團委和外國留學生工作處的支持下,組織英語、日語、法語、韓語、西班牙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波斯語9個語種的青年志願者,對接社區、醫院一線翻譯需求,承擔青年使命,服務抗疫一線。為了確保翻譯準確,外文學院還組織各專業教師作為指導老師,同時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團委提供專業支持。

居住小區內或工作單位內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若有,請說明具體情況;發病前家庭內或同事間、團體內是否有聚集性發病情況發生(≥2人,例如發熱、咳嗽、流涕、氣喘、乏力等),若有,請說明具體情況……志願者們認真梳理出醫院疑似病例問診要點、社區走訪調查問題會話清單,據此製作多語言版預診預判交流口袋書(基本版),服務醫院、社區前期基礎排查工作。口袋書內容可根據醫院、社區的具體工作要求進行個性化增補。

與此同時,同學們正在以涉外疫情防控政策、疫情防控知識、入境人員健康管理要求等內容,設計製作多語言版疫情防控宣傳海報和宣傳短視頻,提供給醫院、社區進行宣傳、告知工作。

城市青年守护人|9语种版社区防疫口袋书的出炉,是一群复旦学霸在“助攻”

認真對待每一句錄音

從40多遍錄音中挑出最滿意的版本

復旦大學2018級西班牙文系本科生黃睿彤告訴記者,在製作口袋書的過程中,還有不少同學身在國外,頂著時差從清晨或半夜開始值班,卻從不說辛苦。“當我們第一版口袋書製作成功時,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成就感與其他的志願活動都有所不同。這是我第一次作為全民共同努力中小小的一份子,儘管貢獻的是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我仍然期望我們的努力可以幫助到周圍的人,讓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

實際上,除了口袋書,志願者還錄製了音頻版。“錄口袋書的語音版還是很花力氣的,因為想把每一句中文和每一句俄語都說得儘可能標準,這樣對聽的人來說會比較方便,所以自己一邊聽一邊錄,錄了很多次。”復旦大學俄文系大三學生魏昕玥說道。

城市青年守护人|9语种版社区防疫口袋书的出炉,是一群复旦学霸在“助攻”

張慧潔在進行翻譯工作。

復旦大學韓語專業的張慧潔此前有過韓國留學經歷,但為保證翻譯的準確性,還是和韓國朋友認真細緻地對翻譯內容進行討論和修改。為保證錄音中發音的準確和流暢,她更是在錄音前反覆練習了多次,錄音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一直錄了40多遍才挑出了自己比較滿意的版本。

復旦大學日語專業研究生胡昊中也是在獻聲錄音時,運用在線日語語音語調展示工具,反覆練習,以求錄音效果更加自然。

志願者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它是可以被推廣的,拿著口袋書,帶著音頻,直接用來應對基層問題並派上用處,這就是大家最想看到的事。

城市青年守护人|9语种版社区防疫口袋书的出炉,是一群复旦学霸在“助攻”

胡昊中在錄音。

現場“三方”視頻

為外籍住戶提供母語翻譯

除了參與口袋書,志願者們還根據排班時間,參與線上翻譯的值守,以第一時間響應需求,定點定向提供翻譯服務,通過電話、語音、視頻等線上方式協助醫院、社區工作人員與對象進行溝通交流。

正在武漢的復旦大學俄文系大三學生魏昕玥和正在上海的復旦大學學俄文系大二學生張子彤,幾天前合力幫助江浦路街道完成了一場在線俄語翻譯。

“當天是上午找到我們,然後下午5點鐘就要協助翻譯。我和學姐在那天下午基本一直都在準備,既是準備好翻譯的內容,也要和社區確定好翻譯的方式。其中,我們也得到了專業課老師的協助。”張子彤說。

通過和社區溝通,兩位志願者瞭解到需要幫助一位烏克蘭住戶傑尼斯,他的母語是俄語,英語說得並不利索。為此,志願者需要通過翻譯讓他填寫一份入境人員接收信息登記表,併為之講解一些新冠肺炎的預防提示。

城市青年守护人|9语种版社区防疫口袋书的出炉,是一群复旦学霸在“助攻”

魏昕玥在為翻譯作準備。

提前領到任務後,魏昕玥和張子彤就抓緊準備,整理翻譯了一些社區會問的問題、把信息登記表製成中俄雙語版以便這位烏克蘭朋友填寫,並整理翻譯出一些新冠肺炎相關的預防知識。

同時,志願者還和街道、居委會幹部反覆推敲,演練了整個上門流程,最終確定現場流程——街道工作人員在現場通過手機連線翻譯志願者,居委幹部在微信群中向志願者進行中文提問;一名志願者按照提問內容向傑尼斯進行實時對話進行提問翻譯;另一位志願者同步在微信群中對傑尼斯回答的問題進行文字翻譯;志願者向傑尼斯朗讀俄文版的告知書。兩位志願者用最快的時間將告知書和登記表翻譯成俄語版。

當做完這些準備,兩位志願者心裡踏實了許多,此時也差不多到了和社區約定的時間。當三方視頻的彈窗啟動時,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魏昕玥坦言,當時也不斷在內心提醒自己,再緊張還是要做好表情管理,笑容要時刻掛在臉上,如果表情太嚴肅可能會誤傳信號。

“烏克蘭人傑尼斯態度非常友善,他也鼓勵並誇讚我們俄語說得不錯,在感受到志願者可能沒有完全理解某句話的時候,也會放慢語速,用更多的解釋來幫助理解。”兩位志願者說道。

魏昕玥是武漢伢,她告訴記者:“在我心裡,潛意識裡會覺得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這些在抗疫一線的人們才是‘參與抗疫’,我只是坐在家裡,對著電腦,做了一些很基本的很簡單的但也需要人來做的小事情,幫了一點小忙。但我覺得,我們仍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遠的‘遠方’。”

打破障礙、促進交流溝通,是語言的最終使命,也是外文學院學子的使命。這些青年志願者希望,將繼續通過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來踐行這一使命和責任。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