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要是效果好的话,以后改革以网课为主吗?

家比天下大


我是一位初中数学班主任老师,就中学生而言,我个人认为是不会的以网课为主的,就学生反馈的网课效果而言,出现了很多弊端。比如一些孩子因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无法专心学习,一些孩子因网络卡顿导致听课效果不佳,一些孩子因父母不在工作无人管理导致不写作业,甚至是不上网课,此外因没有足够多的互动,孩子感觉学习乏味,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看,孩子在家缺少体育运动,过量的视频学习会严重的影响视力,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等很容易导致脊椎变形,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时期,这种学习方式显然对初中生而言弊端还是不少的,因此我认为在疫情解除后,还是会像从前一样回到充满朗朗读书声的校园中。


小赵老师讲数学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家是小男孩,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都开展网络授课,用来开展学生的新学期教学。

在我看来,网课有它的双面性,不能说效果好也不能说不好,首先针对的学生不同效果也不尽然相同。其次网课的局限性还是很大的,无法真正做到面授机宜。缺乏老师与学生的当面互动、学生和学生的当面纠错。我希望以后改革应该不能以网课为主。


saogasila


大家好!我是角胡大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就目前所暴露出来的关于网课的问题,其实就可以看出,疫情过后,网课是不可能为主,到校教育为辅的!

特殊时期,采取特殊办法。鉴于疫情影响,而延迟开学。很多学校纷纷开展了线上教学,也就是网络授课。冲破了地域的限制,为学生及时的开展课业教育。但是这一模式自开展以来,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首先来说,作为线上教育,那么就要求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开通网络,可以同时实现线上实时的授课和学习。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涵盖的学生年龄段太大了,涉及到的学生基数也太大了。想要全面顾及到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地方不一样,有部分学生可能处于偏远山区,处于大漠草原,处于乡下农村,平常上网都只能靠着微弱的手机流量信号,上个网都费劲,更别说实现实时视频线上听课学习了。想要推行网课,这一部分学生的上课前提条件就必须解决。

其次,教师也分不同年龄段。年纪大的老师一辈子都习惯于在校板书教学,突然让他们转变到网络线上教学,会非常的不适应。授课的效果会有所下降。不单止是年龄大的老师,几乎很多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也会对线上教育感到不适应。没有与学生面对面,不能实时的的管理课堂,掌控课堂学习质量,与学生展开现场的教学互动,检测学生的当堂知识掌握程度,对于教学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

再者,就是学生参加线上学习的效率问题。很多学生在校都习惯着由老师赶着教,引导着教,才会专心学习。突然转变到线上学习,身边少了老师在震慑,也没有在校时候班级一起学习的氛围,更加容易分心。而且随着家长纷纷开始复工,家里没有家长监督,让学生自己在家线上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令人堪忧!自开展网课以来,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到上课时间还没起床的,上课时候装网络卡顿的,给老师刷礼物扰乱课堂的,分屏玩游戏的,等等。可以想象的出,这样的网课质量能比的上传统的校园教育吗?

所以说,就算网课的质量变好了,也是不可能取代校园传统教育模式为主的。更不用说以后改革了!互联网使得教育多元化,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真正的实现人人都可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传统教育已经实行了几十年,效果和地位还是无可取代的!网课发展了才那么短时间,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是角胡大叔,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角胡大叔


题主问:网课要是效果好的话,以后改革以网课为主吗?那疫情过后,可不可以网课为主到学校上辅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追问一下第二个问题的意思:你是说等疫情过后,可不可以以网课为主到学校上辅课吗?不知是不是这个意思?

题主的这个问题切中了当下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在线教育。

仔细分析题主所提问题。你的问题包含三层意思:

一、今后的教育改革,会不会以网课为主?也就是说,网课能否作为今后的教育主阵地;

二、今后的学校教育处于从属地位,而网课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三、网课学习的场所是在家里,学生到学校只是上辅课。

不知我的这个分析是否准确。

我个人认为不管网课效果有多好,学校始终是教育的主阵地,而网课,是学校教育的辅助,处于从属地位。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的硬件环境决定了他是教育的主阵地。一所学校的建成,有教学楼、各种实验室、图书馆、师生宿舍、体育馆以及网络、水电等配套设施,它是按照学习的要求建造的。资金投入是相当巨大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物理知识点,如热胀冷缩,我们可以通过网课传授给你,但是物体是否真有热胀冷缩?不同的物体有不同吗?热胀冷缩有什么应用?这些问题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探索,求得真知。否则“纸上得来终觉浅。”更何况现代高科技,都是先在实验室里反复验证,然后做成产品的。否则,一旦失败,损失难以估量。而网课、家庭都无法承担这样的学习和实验。

二、学校人力资源的集中,也决定了它是教育的主阵地。现代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是团队合作完成。那一个老师,或者一个教授很难一个人完成一项研究。现在有很多学生的发明发现,都是在学校实验室完成的。因为这里有教师资源,也有实验器材等资源。

三、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学校是教育的主主阵地。比如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有限,自我管控能力差。开展网课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有人会说由父母来监督,可父母监督的了吗?

四、有些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只能由学校完成。比如体育课,运动员、驾驶员的训练,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户外实践课。网课是无法完成的。

综合上述,网课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有它的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优点,而对它的缺点视而不见。我们可以发扬它的优点,规避它的缺点。如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那些爱学习的孩子,可以更多的更快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局限在课堂同步的学习(虽然在课堂上也强调个性化学习,但很难做到。)。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乐一乐说


目前由于疫情导致的网课大流行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下的网课大多只是线下教学的线上版,线上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并不成熟。

网课还面临很大的问题,比如师生互动少、课堂纪律无法监管、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有效检测、教师对于网课技术的不熟练、只有知识传授的教学功能,而缺少德育功能等。这也反映了整个教育系统还没有深刻思考过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不过,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会导致教育部门、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重新思考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的未来。

实际上,我们国家也已经在线上教育资源这一块做了很大的工作,比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几乎全国的老师都将自己最好的课推在了这个平台,并且筛选出很多部级、省级优课,课程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但是,这些仅仅是资源,还不能形成系统、有效的课程,充其量只能算作知识讲解库。这些资源如何有效的组织和利用,才是我们现在的线上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的支撑。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大型教育机构也在这次疫情中开始大力发展和推广线上教育。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科技公司,乃至国家层面都会投身线上教育技术的研发,只有技术的成熟,才会催生真正的线上教育。

个人以为,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VR、AR、脑科学等技术的发展是解决线上教育问题的根本手段。人工智能会解决学生学习效果检测和学习进度优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方案,实现更加个性化的高效学习。VR/AR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的成熟会解决师生互动、学习纪律监管的问题,未来的学习不再是盯着屏幕看视频,而是在任何地方实现高仿真课堂的学习。

脑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对脑和学习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会使我们的学习过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或许,脑机接口的发展,我们只需一个U盘就可以解决知识记忆的问题,至于创新和思考,最终还是留给大脑。

我们需要看到,线上教育有着美好的未来,同时,她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实现师资优化,可能全国只需要几个顶级的授课教师就可以了,更多的老师会成为普通的答疑老师,作为教学客服,解决一些学生不能用“百度”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线上教育是教育的未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短时间内,线下教育还是主流教学方式。


王立成老师



首先,要明确的是疫情过后,以网课为主,以到学校上课为辅是不可能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在家上网课的硬件条件。

这个特殊的寒假已经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终生难忘了,还有那个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更是让很多人费了不少心思。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全国超五亿人没有网络。

而且有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非网民群体中,约有超过8000万人因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

就这个硬件条件,以后上学以上网课为主,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在家上网课的软条件。在这里,我所说的软条件包括教师上网课的能力问题,比如软件使用,网课录制等,水平参差不齐。

即使是一些学生,操控网络设备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边听课,那边互动,手忙脚乱,效果不好。

三、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在家学习的效果不会很好。

如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般的学生家长不是在单位上班,就是外出务工,不可能在家管教和督促孩子学习。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处于真空状态,你不可能保证孩子不玩游戏,不去聊天交友,甚至去看凶杀、暴力等有害的东西。

四、健康以及品德培养都会有问题。孩子看电脑或者手机时间长了,用眼卫生、还有脊柱弯曲等问题会接踵而至。

而且没有眼保健操和间操,没有体育课,加之不参加集体活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问题。而且学生慢慢会散漫,很多问题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和纠正,这对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等品德修养十分不利。

综上所述,就连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实现以在家上网课为主,因为弊端太多。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了你,欢迎探讨!


独自旅行的风


眼睛不要了啊,网课肯定不行哦。读书主要是一个小社群的成长环境,知识只是其中一部分,再考试的时候才有作用。长期来看,反而团队相处的能力,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对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更为重要[耶] 当然我觉得最大的身体问题还是眼睛,在18岁以前,眼睛还没有长好,看屏幕特别容易近视。而一旦高度近视,未来连喝酒都会眼睛不舒服,并且高度近视生活也不方便。哪怕开刀,角膜变薄,眼压很高,则坐飞机都难受😭



复兴错题本


网课要是效果好的话,以后改革以网课为主吗?

网课虽好,可不要恋网喔。

网络授课模式已经不是新鲜事,特别是在今年疫情肆虐期间,全国网声一片,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停课不停学,演绎了多少悲欢网事,让人褒贬。

要说网课的优缺点,可能学生们更有发言权。比如:老师是名师,讲解生动形象有趣,精彩纷呈,切中要害,映象深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声光电多感官刺激,不易疲劳。在家就能学习,少了安全隐患,学习成本低……不足之处是:师生互动少,合作探究少,对学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质量检测难,整体水平提高不易。隐形的竞争对手没有相互促进教育。小学生初中生没有家长的监督,会不自觉地去玩游戏。长期上网课,人类的视力会下降……

在我看来,网课的效果优劣,更与学生的自律关系巨大。据我所知,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自律性的增强,效果也随着增强。所以网课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一刀切。

班级授课模式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弃之如撇履。任何方法模式的更替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完成的。我们要拥抱新事物,也要从传统中汲取精华。

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老师?悠着点。


春哥1


以后互联网的课程以及网络资料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这两者必定是相辅相成的。就长期目标而言,在技术不发生巨大改革的前提下,任何一个都无法取代另外一个。

就网络课程而言,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的方面很广,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些优点有目共睹。但网络课程终究是面对一台冰冷的机器,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存在着某些间隔。

就目前而言,网络课程无法创造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氛围以及与其他同学的真实互动。或许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网络课程可以与学校教育一拼,但当涉及到“人”的培养时,网络课程远远不如学校教育。

毕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学生成长过程中,老师、同学所起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学生做着榜样,同学的努力勤奋也在激励着彼此。毕竟,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有思想,有道德,有担当,有才学的人。

除此之外,身在相信时代的我们也应该有体会,虽然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稳定性越来越好,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却没有被代替,反而是越来越宝贵了。条件允许的话,大家都想要面对面交流问题和想法,没有人愿意视频或者语音交流。


CoffCat


疫情过后不存在以网课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学生已经接受到数十年面对面教学,习惯了那种模式,猛然转换学习方式,需要一个适应期,而且线上学习对学生来说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就中小学而言,长时间盯着屏幕对眼睛有伤害,会有刺痛感。另外学生自由支配手机的时间多了,家长也无法确保孩子除了上网课之外就不干其他的事儿了……自制力比较好的学生手机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学习的辅助工具。但是大多数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再加上平时家长老师管的严不被允许玩手机,如果以后真的实行网课的话,那么这种学生就有光明正大玩手机的机会了……如果以网课为主而学校教育为辅的话,就意味着学校不需要那么多的老师,毕竟上网课一个老师可以带几个班,学校里的老师差不多也失业了,有点浪费国家培养的人才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