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校被人欺负,该怎么处理?

未来有望山


孩子在家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但在学校——在老师眼里都是学生,家长一般不要听孩子一面之词,而是应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跟班主任交流,而不是指责任何人,特别不要直接找校长之类的学校领导人(也就是说不要越级上报),这样班主任会觉得你不尊重她,对你孩子今后在学校不是很好………。

一般我们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孩子们之间的事,不可能有什么大事,有时候事情还在处理,孩子们已经和好如初了,所以说,我们希望孩子们之间,能够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更要学会珍惜——珍惜能够在一起学习,珍惜能够在一个班,珍惜能够在一个学校,这都是缘分……学会珍惜一切………





扬帆起涵


儿子在学校被欺负,有这样几种情况:从被欺负的性质看:一是恶意欺负,二是过失性让你孩子受到伤害。从矛盾双方人员看:一是和同学间的矛盾,二是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三是和其他同学家长之间的矛盾。四是和社会人员之间的矛盾。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一般矛盾,问题不大,不管是与同学还是与同学家长间的矛盾,需要冷静联系班主任,请学校配合,与对方协商解决,如果没有大问题,尽量握手言和,这样有利于孩子在校继续学习,又能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胸怀。如果孩子与老师之间发生矛盾,就要了解情况后,请学校出面解决,大度点与老师交流沟通一下,以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是社会人员,或者是恶意的校园欺凌事件,问题又比较严重,就直接报学校警察,请班主任配合调查,来依法解决。重在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如果孩子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千万不能认为别人过错大些就偏袒自己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要教育孩子主动认错,达到问题最终解决。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家庭,社会保护的权利,保护好孩子。同时也教会孩子要及时向老师家长反映情况,利用好自我保护这道菜。


风雨—从容


1、要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看看是那个欺负人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谁都欺负呢,还是只欺负咱们的孩子。如果是前者,那问题肯定在他人。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帮助他改正恶习,不但解脱了自己孩子还拯救了别人。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当然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引起了别人的误会,解释清楚,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02

2、诉孩子不要一味地逃避,引导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

很多孩子一被同学欺负不是找家长诉苦,就是退学不上了,从来不仔细思考对方为什么要欺负自己、原因在哪里、怎么能跟他搞好关系等问题。

03

3、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要只是简单地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而是要指导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总是出面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而且很多高中的孩子跟父母说起学校的事情时,只是希望有人能倾听和理解,其实他们并不期望父母亲自出面去解决问题。

04

4、孩子学会宽容。

有时候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自私,只顾自己、不懂得替大人考虑,可是当我们仔细回想起来,我们可能错过了很多最佳的教育时机。明明可以培养孩子宽容、乐于助人、从正面考虑和解决问题等优点,家长却只顾自己的孩子,生怕影响和耽误自己孩子一点时间。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跟家长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私其实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一个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家长,不仅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银松文化


1.首先不要批评孩子,这并不是他的错,千万别说:“怎么不欺负别人光找你的茬”。

2.让孩子不要害怕,鼓励孩子把所有的经过说清楚。

3.带着孩子去学校,先找老师和校长谈,因为这是校方的忽视,并且也进一步了解情况。

4.让老师把欺负人的孩子家长约过来,当面去谈,让对方意识到教育的缺失。


咕噜蛋GuruDamn


儿子在校被人欺负,因为所在地是学校,第一时间找学校的直接负责人班主任(校长)了解真实情况,沟通意见,然后通过校方找欺负你儿子的学生(情节严重的家长要到场)了解原因,一般由校方进行处理。您可以参与意见,再由学校按学校或者法律规定依法按规处理处理。如果孩子受伤,及时送医治疗,并做伤残鉴定,依法获取经济包赔。切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激化矛盾,小事酿成祸端。

另外,如果孩子老受欺负,一定要注意对孩子品质性格的塑造,找到受欺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指导纠偏,让孩子能正常地融入集体。


佛心的诗与远方


大家要分步阅读

1/10

要教会孩子区分什么是打闹逗笑,什么是欺负。

孩子们在学校打打闹闹,磕磕碰碰都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难免有的孩子手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先和自己的孩子沟通,问清楚情况,不要妄下结论。如果你的孩子一点儿亏都不能吃,像个瓷娃娃一样碰都碰不得,孩子很难在班里和同学相处好。但是,这不意味着孩子可以被欺负,有的家长说,这个标准太难掌握,其实很简单,原则就一条 -- 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感到了不舒服,或者感到害怕,觉得受到了伤害,那么家长就一定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孩子判断这是不是欺凌。

2/10

要让孩子明白,被欺负不是他的错,一定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有时候,孩子受到欺负不告诉家长和老师是担心被批评,因为家长和老师可能不止一次告诉他,要和同学友好相处,不要打闹。由于大部分被欺负的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孩子,他们会把这些话记住,而且当受到欺负的时候,他们通常首先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受欺负不是他的错,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定要赶紧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会帮助他解决的。

3/10

家长要和学校老师沟通,而不是和同学家长沟通。

当孩子把受欺负的情况告诉父母之后,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下来,想想怎么处理。我见过不少受欺负孩子的家长在班级群里向欺负人的孩子的家长喊话,让对方管好自己的孩子。通常,这样做的结果有两个,欺负人的孩子的家长一声不吭或者双方家长在群里吵起来。

4/10

后续跟进,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

有的老师处理完之后,会让两个孩子“和好”或者“做朋友”,我个人对这种做法是不赞同的。让被欺负的孩子和欺负人的孩子在几天之后就拥抱,握手,实在是一个笑话。有的孩子因为这是老师的要求,表面上会答应,但是实际上心里非常不舒服。

5/10

学会反抗。

通常受欺负的孩子都是比较听话和讲道理的孩子。他们都记得老师说的“不许打人,也不许还手。”所以让这些孩子去反抗会是一件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被欺负的孩子通常胆子不大,不太敢采取行动进行反抗。

6/10

镇定自己的情绪,安抚孩子,了解情况。家长首先应该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有多气愤也不要说出叫孩子去报复他人的话。应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事情的缘由经过,让孩子懂得只有家长了解了发生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向着孩子”。

7/10

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想办法。当家长已经清楚了解到事情经过以后,不要只是简单的评判对错,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具体的指导更重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并鼓励孩子想想该怎么办,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8/10

教会孩子寻找支援。有个妈妈说她女儿被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揪辫子。然后这位妈妈就告诉孩子,以后你后桌再揪你的辫子,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你都要大声喊出来:XXX揪我头发了!这样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就都会听见,然后就会保护你了。

9/10

受欺负后勇敢面对。其实,很多调皮的孩子在刚开始欺负别人时,可能只是无意行为。但是,当他发现你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会强烈反抗,而是很好欺负后,他就会从这种欺负行为中得到满足,从而得寸进尺,有意欺负你。因此,要让孩子意识到,一味地忍让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欺负者的气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

10/10

不惹事,但也别怕事。孩子被打了,要不要马上还手,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打人不对,不能学。如果对方人高马大,下手没轻没重,孩子贸然跟对方打起来,吃亏的终究还是自己,万一出现了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Smile良良


这个问题你自己就应该有答案,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还有心思在这里问该怎么办?不要让孩子在孩童时代就被他人的恶意留下阴影,无论事情对错,首先要教导他保护好自己,其次要了解事情经过判断对错再决定与对方解决问题的态度。若是孩子有错在先,就应该双方孩子互相道歉,若是单纯的校园暴力完全可以报警处理,对于人渣不应该抱有任何一点怜悯,年龄小不应该成为欺凌他人的借口,未成年不是行凶压迫的挡箭牌。光是我说你可能不太清楚校园霸凌到底影响有多严重,希望你可以抽空多上网查一查类似的事件,看看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们是如何带着伤口活在阴影下的。最后希望你能多关心一下孩子,希望他能够以你为荣,也希望他能够成长为你所期盼的那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江湖人称06君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当宝贝养着,在学校被欺负,任何人都会心疼,都会生气,都想为孩子出气,但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冷静的处理,不可冲动行事。可采取如下方式,一,先向孩子初步了解情况,问清原委,然后再去学校找老师,进一步把事情弄清楚。之后就是如何处理。

二,两步走:一是自己孩子有错在前,别人家的孩子才动手欺负他;二是自己孩子没有错,完完全全是被欺辱,是纯粹的受害者。这两种情况作为家长,就要有分别的对待。第一种,家长可以有条件的协商,毕竟自己孩子也有错;第二种家长要求对方家长,赔礼道歉,并包赔一定的损失。同时要请求老师做好沟通工作。让对方家长和孩子认识道错误,并汲取教训,下不为例。


爱说实话之冬松


分两种情况:暴力和非暴力

非暴力情况下的被人欺负。

你给儿子做军师,让儿子战胜对方。

对儿子终身受益。


聂法杰说国学


去学校见班主任,问明情况,双方家长孩子班主任在场,理清问题,责任出在哪,谁错,该谁道歉。要在孩子面前体现出父母的关心和保护但不坦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