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人老了千万不要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我认为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生活习惯不同,会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代人都感觉别扭。

如果和子女以及儿媳、女婿有类似的生活习惯,住在一起还相对好一些,反之,如果生活习惯有比较大的差别,住在一起就是相互的折磨。

好朋友小刘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在大城市,房子也买在了那里,媳妇也是在那边找的,刚结婚的时候,春节就把父母接了过去,农村的父母和他媳妇的生活习惯不同,比如饮食、个人卫生、餐饮礼仪,也没有共同话题,双方生活都很压抑,父母过完年就赶快催着小刘买票回了老家,从此以后几乎不再过去了。

和子女一起生活会比较敏感,容易滋生误会。

婚姻需要磨合,夫妻双方有自己的相处之道,也会在拌嘴中逐步的理解对方,升华感情。如果没有老人在一起居住,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而有老人在一起居住,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很有可能引起家庭矛盾。

最好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不要太远。

一位同事只有一个女儿,当女儿生了二胎的时候,她就过去帮忙带孩子,刚开始就住在女儿家,时间久了,总觉得自己很憋屈,并不是女儿、女婿对她不好,而是不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总有不一样的地方。

后来她就在女儿同一个小区离女儿家几栋楼的地方租了房子,白天她就把外孙女带过来自己照顾,晚上女儿、女婿下班后把外孙女带回去。她感觉这样挺好的,既帮女儿带了孩子,又和女儿、女婿各有各的空间,心里是无比的舒坦……

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老了住在离子女家不远的地方,即能相互照应,又能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宇丽盛感悟人生


一个发小,刚结婚的时候,和父母同住,就是农村的那种平房,老人住三间,自己住两间。后来自己又盖了一座房子,类似于别墅吧,功能当然也就很全了。出于孝心,非让父母一块搬过去,父母不同意,老婆心里也不舒服。可他就是觉得不在一块就显得自己不孝顺,让外人笑话。经不住劝,父母就跟着搬过去了,可坚持了不到半年,母亲一再央求,他也妥协了,父母又搬回去了!

关键不自由啊!尤其父亲,夏天穿的少,大家都在一个空间活动,实在尴尬的很。以至于到最后父亲跟个客人差不多了,只有吃饭的时候能见着他,平时就在外面瞎逛、串门。

所以说,年轻人认为的孝顺,未必就是父母想要的,到了一定年龄,物质是其次的,主要是舒心。

有条件的,和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自由空间,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一孟之言


有人说“人老了,千万不要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说说我亲外婆吧,她一生为大儿子一家,如今都七十岁了,她小儿子每个月都给她很多钱,还有两个女,可以说她余生不愁吃喝,但是她不过闲日子,非常勤劳,家里没种田地,她就住乡下,暑假挖半夏,春天冬天卖酸辣椒,夏天和秋天卖野生黄鳝,而且村里比较偏她挑扁担挑到镇上,然后才能转车去县里,一路上真的很辛苦,对于一个七十岁老人,她很能吃苦,女儿和小儿子叫她不要做这些,她不听,我妈也气的没办法,每次她来城里我妈还有小姨一起帮她卖,就在过年这段时间她发烧,还担心给我妈卖的酸辣椒,天天电话问要么自己拖着病来我家看,担心辣椒没卖出去,我妈那两个星期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帮着卖,中午十一点回来,冬天卖菜又冷的那种,手都冻了,没办法,我妈说不卖出去我外婆生病都要惦记,老人家念心也重,自己的妈自己得宠着。

但是我外婆自己不舍得,勤俭大半辈子,她将儿子女儿给的孝敬钱都给了大儿子一家,因为孙子也是她带大的,感情很重,现在要娶老婆买房买车老人家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出来,我们身为子女外孙的没啥意见,毕竟儿子亲,但是我外婆这么勤劳的一个人可谓付出了自己全部吧,大舅舅是个医生,外婆最近病了住在她家,连个像样的床都不给,那种病人的床,住在厅堂,说房间两个儿子一人一间,病人住了不好,也是因为疫情检查很严,我妈他们没办法,只能天天过去看他们,我舅母她开始照顾两天,然后打电话说老人家好烦人,又脏,吃饭又吃不了,要几兄妹轮流去照顾,不想照顾她,要么接回乡下去,接到我舅母电话说的我小舅舅都哭了听到自己的娘吃不下饭,然后我妈小舅舅小姨又是买养胃的奶粉,买营养品过去喂她吃,给她洗头,洗澡换衣服,泡脚,揉身体,我也去看了,真的老人一生病消瘦了很多,只能尽尽自己微薄力量照顾她。

想想我舅母即没有给老人很好的照顾,连起码的洗脸都是自己的女儿去负责,我舅舅吧自身也是子女,但是他们只会在老人有钱就接,病了就不想照顾,老人和儿子媳妇住一起惹人嫌弃,不被待见,作为大儿子没有去调解,对于外婆病了来说可谓尝尽了冷暖,尽管是自己儿子家但是感觉还不如自己乡下家里舒坦。



其实吧现代社会都很少有老人愿意和自己子女住一起,但凡自己有劳动力可以照顾自己的都不会和子女住一起,一则容易婆媳矛盾,二则老人作息和年轻人不同,家里要是还有个小的,不仅子女会觉得小孩教育受到影响还会觉得父母影响孩子的作息,毕竟老人都是早起的。三则生活习惯,思想也不同,日常也会有矛盾,还是分开住好,距离产生美!


ai分享小Jely


这话确实有道理,我跟老的一起住,过了几年深感同受,确实了解到了住在一起的不方便和矛盾,严重的时候,老人竟然要同我们断绝关系。

我的父亲是离休老干部,工作待遇比较高,母亲在农村劳动了一辈子。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因为妻子善良,老人决定跟着我们一起住。

我们夫妻两人收入也比较高,原以为住在一起有话好好说,我们尽孝,老人享天伦之乐,一家和和睦睦多好啊,可是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1.两代人观念不一样。妻子年轻爱时尚,喜欢穿新衣,但是她并不多花钱,可是老人认为妻子衣服太多了的有点浪费。

2.老人宠爱孩子,娇惯孩子,女儿身上痒痒,拿着老人的手挠,自己不神手,养成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妻和老人争辩,老人不乐意。

3.生活饮食习惯不同。老人爱吃大肉大鱼,妻子爱吃清淡,有一点腥味,就想呕吐,天天因为吃饭而产生矛盾,很难协调。

4.各种关系不好协调,我们年轻人喜欢热闹,老人喜欢清静,结果老人不喜欢我们的朋友来。

5.涉及利益分配不均,容易引起矛盾。俗话说养着老人的身养不住他的心,妻回娘家他们都要过问买的什么东西,埋怨不给他们买。

老人的钱根本花不了,但是他们重男轻女,主要留给他孙子了,我女儿没份或者很少,这让妻很不满意。

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成了大事,每次吵架都是为了利益,老人委屈的哭,我们也很难受,日子真没法过。

最后决定分开,等老人实在需要人照顾了的时候,我们再住在一起。分开的时候,尽管老人不太乐意但实际上我们都得到了解脱。

妻跟我说,等我们老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子女一块住,我深表赞同。距离产生美,远路亲戚香,为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还是分开住吧!


日得人生


我还是比较认同这句话的。为什么认同呢?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认知不同

我的小女儿十八岁,我很少与女儿交流。但我发现我老婆在与女儿的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互相争吵的现象。譬如,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女儿有女儿的观点,老婆有老婆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再譬如,对未来择业的看法,女儿总认为我老婆的观念落后,不合时宜等等。其实,这就是年轻人与老年人在认知上的差别。我与老婆还不是太老,我们两代人在认知上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的偏差,等我们老的时候,偏差会更大。倘若住在一起的话,是不是会有诸多争执的现象出现?是不是双方都不开心?因此,老年人最好别与子女住在一起。

二、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节俭程度不同

年轻人都出生在新时代,没有吃过苦,受过委屈,因此,不太懂得节俭。而老年人都是经过苦难生活磨砺过的人,吃过苦,也受过罪,因此,懂得节俭。这就会在长期的生活中造成摩擦,进而使双方都难受。因此,老年人最好别与子女住在一起。

三、生活习惯不同

许多小吃,我与老婆都不知道名字,但女儿都知道,而且,都吃过。女儿爱吃的东西,我与老婆都不喜欢吃;而我们爱吃的东西,女儿却不一定喜欢吃。有时候我们出去吃饭,就各点各的菜。试想,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尚且如此,当她渐渐长大、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在我们年老的时候仍然与女儿住在一起的话,会不会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发生争执啊?倘若发生了争执,我和老婆会不会很生气?恐怕没有人愿意去生这份气吧?因此,我们不打算将来与女儿住在一起。

当然,老年人不宜与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会有其他诸多原因。所以,我们夫妻将来是没有打算与子女住在一起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老年人与年轻人是存在“代沟”的,并且,这个“代沟”还无法逾越。倘若老年人与年轻人住在一起的话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从而影响了亲情。因此,做为我们夫妻来说,在我们年老的时候,是不会与子女住在一起的。


老胡说三农


我和爸妈一起,家里六口人,我,媳妇,爸妈,两孩子。我觉得我爸妈真是世上难得的好父母,我们工作忙,家里的家务活从来都是我们愿意去做,他们就让我们做,我们要是不去做,爸妈从来都不要求我们做,也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平常也帮着我们带孩子。爸妈退休工资不高,加起来差不多四千块,我每年拿两万块给爸妈。但我妈用这点钱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的,伙食简直不要太好,基本上都要想吃啥都买。

前几年每年都带爸妈出去旅行,最近两年有二宝,二宝太小,没机会去旅行咯。计划等后年大宝初中毕业,假期里带全家,自驾去新疆。

希望父母慢点老去,我还有很多地方想带他们去。


舒舒服服


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认为这句话,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年纪,有不一样的体会。而且,你这个“人老了”,怎么个定义法?照题目意思,是退休后算老吗?

我的表弟结婚以后,因为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前女方要求出嫁不离家,双方父母都同意,所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直到5年前一家三口搬离了岳父母那边,和我姨妈姨夫一起住了。到目前为止,一家子住着感觉还蛮好的,婆媳关系也很融洽,没有别人家那种紧张不和谐的问题。

有次我和表弟聊天的时候,问起为什么搬离岳父母家的事。他说, 原本岳父母都在上班,平时大家都工作忙。也就晚上碰碰面,周末么忙着照顾孩子。一家子热热闹闹,关系很好。但他们一退休,孩子也大了,就空下来了,然后家庭之中各种不和谐情况出现了。

他们夫妻上班晚,起的也晚,都是扣着时间点急急忙忙吃饭上班的。以前等他们起来,老两口早就上班了。现在,他们调的闹钟还没到,岳母就在那叫了,谁谁,还睡啊?一次两次这样,就不开心了,甚至有次母女俩吵嘴了。周末想睡个懒觉也是这样。

岳父母的生活习惯,饭菜的口味等都和退休前有了很大改变。包括孩子的学习也要插手,而且有点爱管头管脚了,甚至为了节约用电,平时烧水洗漱洗衣都在要求在闲时(2200——0600)使用。我的天,叫夫妻俩受不了了。得,跟我姨妈姨夫一商量,搬家了。

我姨妈后来也说起这事。她说,我和你姨夫只管给他们做饭做菜,尽量和他们的口味,其他的一概不管。包括他们的衣服,房间,都自己收拾。早上只要你们不怕上班迟到,爱睡到几点就几点。水费电费这用不了多少钱,自己喜欢就好。至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都隔代了,不操那个心。这样,就皆大欢喜。

由此可见,人老了以后,和子女住在一起,许多方面会和年轻人产生矛盾,相处起来比较难,容易产生矛盾。但是,如果双方或某一方谦让一下,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照理应该是小辈让让,但现在看来长辈让的居多。若要好,老做小。

人到中年的子女其实也有很大的负担,只是不想说而已。有时候只是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能够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或者不添乱就行。像我姨妈姨夫就很聪明,虽然住在一起,但不插手小辈的事,最多搭把手。

当然,如果老人一开始就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那就趁着身体好有条件就别和孩子们住一起了。该干嘛就干嘛,最多平时去看看子女小辈,周末聚聚,忙时帮帮忙,暇时自得其乐,相看两不厌。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就由子女安排或早早找家养老院养老吧。

谢谢你的阅览!我是 ,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赞,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讨,谢谢!


海中的浪子


这话要看搁在什么人,什么家庭来说,当然,大多数人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但本人有不同的看法,这跟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关。

老母亲一直与我及我家人在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直到今年2月27日老人家安祥离世。

我七岁时,父亲因病去逝,母亲没有改嫁坚持抚育我姐弟俩长大成人,一辈子,母亲含辛茹苦,当我成家立业时,从来就没有想过让老母亲单独过日子,我们婚后与老妈一起相处三十多年,婆媳关系相处融洽,祖孙关系十分和谐,老母特别溺爱曾孙,看着老妈幸福的模样,心里特别快活,尤其在母亲病重期间,儿媳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母亲倍感欣慰,老母亲临走之前曾对我说:你娶了一位好妻子,我有一位好媳妇,这辈子,我值了。但愿你们余生幸福美满。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做法,但老母亲曾叮嘱我,你们老了,最好你两口子单过,不与下一代一起生活,当时,我问母亲,为什么呢?母亲说,时代不一样了,观念不一样了,你们要有准备。我很赞同母亲的观点,当我与老婆老了之后,会单独生活,我的生活我作主。


利全882


认同,深有体会,我们就是这样和老人住,刚开始还没什么问题,过半个月后,我们俩不管怎么做,我妈都不舒服,因为我们小孩也是我妈带,没事就说有人在家也没人带小孩,有人在家也要这么累,唉,我们已经在带了,换尿布我们还不会,换不了,又说我们,做饭也不会,我妈又说就等着吃,之前伺候一个人,现在伺候三个老爷,我就说吃个饭怎么了,现在教育小孩又出问题了,我不让他玩手机,我妈就又说了,不会哭怎么玩都没事,一听到这,小孩就说奶奶说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反正都很不自在,我们想抱抱也不行,还是各过各的好!!可以给钱,也可以住附近,不要住一起!!过来人的教训


面条狗


完全认同,我就是一个例子,之前跟家公家婆一起住,吃饭和作息都很大差异,日常小事起摩擦,以至于我怨气很重,也跟老人家吵过,后来大姑子建议我们买房子出去住,现在是第五个年头了,每个星期回去看看他们,特殊节日接他们出去吃饭,年节也回家住几天,感觉关系特别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