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在杭州一中學的新生訓練現場,學校檢查學生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竟然發現有50%左右的新生不會繫鞋帶和疊衣服。老師稱,能同時完成這兩項的學生僅有一半。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新聞一出來,一方面讓人震驚的是都上中學了,還有這麼多孩子不會繫鞋帶,另外一方面讓人質疑的則是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應該以學習為主。

都上中學了,十幾歲的孩子,不會疊衣服也就算了,可繫鞋帶這種出門必備的技能,竟然還不會?

重點是孩子家長對這件事情還覺得習以為常,以學習為主,卻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建設,這類“時代巨嬰”是怎麼出現的呢?

這方面既有家長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

首先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孩子不會繫鞋帶是孩子太笨不會繫鞋帶嗎?並不是吧,像這種簡單的動手的活實際上只要稍微培養一下,一般就能學會了。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在家裡,父母絲毫的不讓孩子做家務,只讓孩子安心的學習,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別的弱,除了學習一無是處。

甚至有的家長連孩子的學習都不管,認為孩子只要開心快樂就好,學習都是次要的。

但也有很多的家長會逼迫孩子學習,這類家庭大都是沒有文化、比較貧窮的家庭。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我曾經看過一個新聞,一名父親攙扶著10歲的女兒去衡水中學參觀,女兒還掛著吊瓶,說是發燒了,38、39度這樣,而爸爸在旁邊幫忙拿著吊瓶。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新聞一發出,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對父母真的不懂情義,孩子這樣小,去參觀衡水中學有什麼用呢?

小易很理解這位父親望女成鳳的訴求,也看到了來自底層群眾對子女往上爬的殷切期望。

這位父親深知,在當下,底層孩子改變宿命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教育。

他和中國最廣大的父母是一樣的,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但是,孩子父母的做法有失妥當,小易也看到了這位父親歸於簡單粗暴和自以為是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對一個正處於性格形成的孩子來說無異於,揠苗助長。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只是方式太不合理了,這麼小的孩子,身體狀況還沒恢復,就拉來學校,實在是有些荒謬!但他們逼迫孩子的初心是好的,現在很多家長不逼迫孩子,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別弱,一事無成。

董卿我們都知道,是著名的央視主持人,之前在《中國詩詞大會》中,以優雅大方的談吐和獨具一格的氣質吸引了無數的粉絲,出口成章獲贊無數,她喜歡讀書,是個很有思想的都市女性。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董卿(右)

董卿在節目也在《開學第一課》談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而後,董卿說過“你不適當逼一下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這一點刺痛了無數家長,我們不是說要逼孩子去做什麼特別大的事情,而是要幫助孩子養成應對日後生活的能力。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董卿

家長不“逼”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生活也會對他們“下手”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上,除了你的父母可以無條件的對你好,無條件的為你做一切事情,社會上的其他人,誰會無條件的為你做事情呢?

為什麼家長要適當的“逼”孩子一把嗎?

1、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弱

成年人都需要剋制一下自己的慾望,孩子的天性有那麼愛玩,所以對他們來說,自制力幾乎為零。

如果你允許他看一會兒電視,你不督促他,他就會一直看下去,因為精力充沛也不會覺得累。

所以說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弱,需要家長適當的“逼”他們一下。

給他們適當提醒,又或者訂下一個適當的規矩,逼他們去完成。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2、孩子的耐性太差,很難堅持下去

很多孩子雖然喜歡一件事情,但沒有堅持的耐心。

比如說父母也給他們報了興趣班,他們也很喜歡,但很多孩子上了一兩節課之後便不再去學,他們認為上課太枯燥無聊了,不如跟小朋友們玩比較快樂。

孩子很難堅持下去,就需要父母適當的“逼”他們一把。

董卿也曾經說從小父母對她要求特別的嚴格,她小時候不喜歡看書,父母就逼著她看書,培養她堅持的品性,父母要求她每天看20頁書,時間久了,董卿也養成了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她每天晚上都會讀書。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董卿

家長適當的逼一把,孩子會堅持下去的。就拿讀書來說,雖然一天只是短短的20頁,但是長久下去,讀的書還是很多的。

孩子多讀書對他未來的發展是一定有好處的,起碼他心中有文化、有知識、有底蘊,說話做事會更加的有分寸的。

那麼父母又該怎麼樣才算適當地“逼”孩子一把呢?

不要總以為孩子是我們命令的執行者,我們不管不顧他們的感受,只知道逼迫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他們自然就會反抗。

有的家長總是一味地讓孩子堅持下去,但是自身卻做不好榜樣的作用,這是沒有用的。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可以對孩子的未來、對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若是父母這個榜樣都做不好,又如何指望孩子能努力呢?

要想培養孩子堅持的品性,家長自身也要做到堅持。

家長也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每天看多少頁的書籍,或者要瘦到多少斤?

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讓孩子努力學習,努力看書,達到期末考試提升一個高度的小目標,家長也定一個小目標,和孩子共同進步。

家長跟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堅持下去,能夠培養孩子堅持的品性,對他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還記得著名鋼琴家朗朗嗎?

他就就是一直堅持著學鋼琴,他在一檔節目中曾經說過:“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是我的父母逼迫我學習鋼琴,培養我堅持的品質。所以到現在,我都每天練習鋼琴,只要有一天不練習,我就感到渾身難受。”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期間也有嘉賓表示:“當時出如果我的父母也逼迫我一下就好了,可能我會比現在更加的優秀吧。但是沒有如果,所以我現在只能逼迫我的孩子,別讓他走我的老路。”

家長適當的逼迫孩子,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逼迫孩子不等於給孩子壓力。

其實教育最大的成功,不是需要孩子將來要有多大的成就。

而是他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有經濟獨立的能力,也有享受生活的樂趣,還能反過來儘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回報父母。這一切,都離不開好習慣的養成。

習慣決定命運,而對孩子來說,兒時養成的好習慣,對他的一生都有決定性意義,好習慣養成得越早,他今後的人生就會少走彎路,少受一份委屈。

而一個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是2至8歲,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到十二三歲再去糾正他的不良習慣,你就需要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精力,甚至他們習慣已經定型,很難糾正。

小易深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但總是覺得說了還是白說。

然而我發現他們愛跟著動畫片和繪本里的人物學習,平時不管我們父母說教一萬句,頂不過故事裡的主人公說上一句。

小易就給孩子買了這套《小腳鴨情緒管理繪本》,準備給孩子培養好習慣,沒想到效果還不錯,他都按照主人公小腳鴨的做法來做。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這套繪本共有10冊,分別都是不同的主題:《我有自制力》《我能承擔責任》《我相信自己》《我能表達自己》《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與人分享》《好孩子懂禮貌》。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3-6歲正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

他們已經進入一個小集體小社會了,我們還是要把握孩子的人格培養,以及情商成長。

我們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脾氣大,遇事情愛撒潑耍賴;孩子內向懦弱,不善溝通;孩子自備膽小,依賴性強,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教育難題……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而這套繪本里的內容,就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不是學會理解和同情,珍惜和感恩,寬容和慷慨,都會在家庭和學校以及周圍的環境中,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其實有見識的父母不一定是有錢的父母,因為他們懂得給孩子瞭解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而這一套培養好習慣的小腳鴨繪本,10冊不過是58塊錢,平均一冊下來不到6塊錢。

想想平時給孩子買的零食玩具,不知道有多少個6塊錢,被孩子吃完玩完以後,忘得一乾二淨,而繪本里的知識道理,卻能讓孩子享用一生,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呢?

沒文化的家長才逼孩子?董卿:你若不適當逼他,將來社會也會逼他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直接購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