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氣象指標 教你怎麼“春捂”

四個氣象指標 教你怎麼“春捂”

四個氣象指標 教你怎麼“春捂”

時下雖已入春,但冷空氣依舊伺機而動,早晚寒意不減。春天的特點,就是早晚溫差大。比如2010年3月19日,杭州日最高氣溫31.4℃,日最低氣溫6.9℃,溫差達24.5℃。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大家都知道初春時要多穿點,“春捂”有什麼講究呢?

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分享了4個“春捂”氣象指標。

第一個指標:24至48小時。捂的最佳時機,是在冷空氣影響期間的24至48小時。

第二個指標:8℃。晝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信號。

第三個指標:15℃。捂與不捂臨界溫度是15℃,當氣溫持續穩定在15℃以上時,就可以不捂了。

第四個指標:7天。醫學專家建議,冷空氣過後即便氣溫回升,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最好再捂7天左右才能適應,不能減衣過快。此時,適合用“洋蔥穿衣法”,也就是一層包一層,隨時可增減。

為什麼“春捂”這麼重要?因為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在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供血不足,並可能導致栓塞。乍暖還寒的換季時節,冷暖空氣交替活動頻繁,尤其是早晚天氣較涼,人體血管反應強烈,容易導致腦血管疾病發作。

比如一些人在換季時節,洗澡會選擇特別熱的熱水,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何超提醒,老年人不適合過長時間洗澡,且高溫洗浴易造成機體脫水,使原本血流緩慢的腦組織出現缺血改變,誘發腦梗死。同時,應注意保持每天間斷飲水習慣,如果沒有心衰、腎功能不全等情況,建議每日飲水總量2000毫升。

何超還表示,雖然這段時間大家減少出門,但不能完全不運動。可在家適度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這些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提升肺活量,還可促進血脈通暢,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飲食上,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宜“清補”“平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飲食要注意清淡,不宜進食大辛大熱食物,宜多吃山藥、小米、紅棗、春筍、菠菜、雞肉、蛋、牛奶等。

何超提醒,如出現偏側身體的癱瘓、吐字不清、面癱等症狀,請立即前往附近具備溶栓條件的醫院急診進行評估。溶栓只能在發病6小時內進行,半夜發病,切莫拖到白天再看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