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鴨兵”真的能滅蝗

紹興“鴨兵”真的能滅蝗

“紹興麻鴨究竟是個什麼品種?”“目前它的生存狀態如何?”“它真的能滅蝗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對紹興市、柯橋區的多位專家和養殖場進行了採訪,方才知道紹興麻鴨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古代文人墨客詩畫創作的極佳素材,更具有產蛋率高等硬實力,可謂集諸多優點於一身,是參與世界農產品競爭的種質資源之一,而滅蝗,則是其“看家本領”。

紹興鴨是個什麼品種

紹興咸亨紹鴨育種有限公司地處紹興市越城區東湖街道岑前村,是紹興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的紹鴨原種場。記者到公司採訪時,還沒進大門,就聽到遠遠傳來此起彼伏的鴨子叫聲。在公司總經理阮勝鋼的帶領下,來到了養殖場,但見寬闊的河面上,一群群鴨子在水面快樂地嬉戲玩耍。“這就是紹興麻鴨,它產蛋多,耗料省,適應性廣,是全世界三大產蛋鴨之一,和雜交水稻一樣,它是我們國家可以參與世界農產品競爭的種質資源之一。”阮勝鋼對他養的這些“土生土長”的紹興麻鴨充滿了自信和自豪。

見有生人靠近,鴨群明顯表現出不安,它們歪著頭,偷偷地打量著我們這些來路不明的“不速之客”。阮勝鋼介紹,紹興可分為帶圈白翼梢、紅毛綠翼梢和白羽紹鴨三種,其中的白羽紹鴨比較少見,它們最大的特點是產蛋率高,一隻500日齡的麻鴨年產蛋能達到310枚。“公司目前飼養著5萬羽紹興麻鴨,承擔著為國家進行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推廣的重任。”在阮勝鋼看來,紹興麻鴨是紹興的“寶”,更是國家的“寶”。

“公司去年銷往全國各地的紹興麻鴨雛鴨達200多萬羽,紹興鴨已經走出紹興,目前除西藏、青海等高原邊遠地區外,全中國大部分省、市、縣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阮勝鋼的語氣中有欣慰和自豪。

紹興麻鴨的生存狀態

柯橋區自古就有養殖麻鴨的歷史。“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之“鴨戲圖”中的鴨子,其外觀極似紹興麻鴨,而宋代大詩人陸游曾留下過“陂放萬頭鴨,園覆千畦姜”的詩句,這裡的鴨指的正是紹興麻鴨。

紹興麻鴨不僅外形美觀,而且還是餐桌上的美味。鴨肉細嫩鮮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族和鈣鐵磷等營養物質,容易消化,可以養胃生津,增進食慾,滋陰補虛,對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的人有很好的補養作用。用麻鴨做菜餚也有許多名菜,以紹興菜為例,公鴨適宜做花椒鴨、麻油鴨、紅燒鴨,母鴨則可和筍乾燉老鴨煲,最出名的是“老柯橋”的一味經典美味,火腿燉老鴨。

據區畜牧獸醫相關人員介紹,柯橋區養鴨業曾經十分紅火,高峰時期的養殖量達到過年存欄100萬羽,麻鴨養殖也為農民增收帶來了契機。以安昌浩建蛋鴨專業合作社社長王浩建為例,目前他在安昌街道九鼎村養鴨近萬羽,主要以銷售鮮鴨蛋為主,每隻麻鴨一年能為他帶來40多元的利潤。此外,養鴨業也帶動了鹹蛋加工業的發展,安昌街道白洋村的“沈寶昌”牌鹹蛋和松花蛋還獲得過紹興市的名牌產品,其生產的雙黃鹹蛋曾蜚聲上海市場,打破了著名的高郵鹹蛋一統上海市場的格局。

隨著行政區劃的不斷調整、城中村改造和“五水共治”活動的開展,紹興麻鴨養殖業規模逐漸縮小,目前全區僅存17家規模鴨場和一些零星的養鴨戶,年存欄13萬羽,主要集中在安昌街道和福全街道。

紹興麻鴨究竟能不能滅蝗

對於紹興麻鴨能不能滅蝗,阮勝鋼的回答是肯定的。“紹興麻鴨有過在新疆的滅蝗歷史,麻鴨用於滅蝗的最佳時期是三齡以前的若蟲,沒有翅、不會飛,只能爬行和跳躍,活動範圍較小,便於集中消滅,而且麻鴨滅蝗非常徹底,連蝗蟲的蟲卵也能被徹底剿滅。”

記者在人民網上查詢到,20年前浙江3萬“鴨兵”空運至新疆滅蝗救災確有其事。據人民網2000年9月10日報道,當年7月4日至25日,經浙江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當地農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參加掃蝗救災行動。據新疆傳來的消息,3萬“鴨兵”在掃蝗中非常“給力”。

倪攀是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碩士,現在在柯橋區畜牧獸醫所從事畜牧生產,對於紹興麻鴨究竟能不能滅蝗,他認為,相比於傳統農藥等化學防治,“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更加科學、環保,因此,鴨子滅蝗更具優勢。倪攀說,我國在甘肅、新疆等地均有用鴨防治蝗災的試驗,鴨子喜歡群居,易管理,單兵作戰能力強,因此,紹興麻鴨“軍團”優勢明顯完全可戰。但是,巴基斯坦地處南亞沙漠,乾旱缺水,紹興麻鴨會不會“水土不服”而難勝百萬蝗蟲“大軍”?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何保護、傳承和利用紹興麻鴨這一國家級的種質資源,讓紹興麻鴨為農民增收作出貢獻,區畜牧獸醫所副所長黃成表示,柯橋區將全力推進紹興麻鴨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創建紹興麻鴨系列產品的品牌,採取多種措施來提升和擴大麻鴨品牌的知名度,並組織和保留17家規模鴨場抱團發展,真正提高產品質量,彰顯品牌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