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文丨圖圖爸爸

前幾天去閨蜜家做客,剛進門就聽到她對跪在地上的孩子說:你一天到晚怎麼這麼調皮?讓你好好學習總是不記住。

我們以前條件那麼差,還拼了命的努力學習,而你呢?你看看你這樣子,再不努力學習,以後就會被社會淘汰的,再說了社會很現實的,你沒有能力,以後拿什麼支撐你的生活?

爸爸媽媽也會有老去的一天,不能一直這麼照顧你的,你要明白。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甚至長時間的寵溺孩子認為孩子只需要學習好就夠了,什麼都不需要做。

看似是一種較為正確的理論,畢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學習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一種方式,可是細細思考,就能發現在這其中卻存在很大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畢竟並不是任何情況下,只要學習就夠了。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01“唯成績論”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

大部分將所有的精力沉浸在學習之中的孩子,走上社會之後,就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其實父母的“唯成績論”在短期內可能問題顯現不出來,但是等到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了不同的人。

再也不需要這種對於乏味知識的學習,他們的問題就可能更加明顯,很有可能被別人淘汰。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其實就是所謂的“唯成績論”導致孩子有這兩方面的特點。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 孩子只知道學習,生活是機械式的

當孩子以學習為目標之後,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以自己取得較好成績為最終目標。

生活之中有趣的事物非常多,大家也都知道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

當孩子將所有的目光聚集到學習之中,或許這種生活也存在一種較為精確的狀態。

孩子可能把自己當做一個“機器人”,只懂學習,而這對於他個人的豐富成長,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 孩子不懂得奮鬥的意義,無法更好的展開學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問過孩子,你學習是為了什麼呢?相信一般聽到這句話之後,大部分孩子第一反應一定是:“我學習是為了我的爸爸媽媽”。

孩子和父母本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只是現在的大部分父母以“唯成績論”成了孩子的“攔路虎”。

在孩子耳邊過度強調,就會讓他們以為自己的所有努力,都僅僅只是為了父母,想讓父母開心為了讓父母變得更加輕鬆。只是這種過度的盲目化,孩子自然而然無法更好的展開學習。

現在很多學生畢業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工作?也不明白自己上名牌大學不斷努力前進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旦脫離學校這個狀態,他們就會變得比較迷茫,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在德國、日本、美國各個國家,他們本身對於孩子的職業規劃有一定的要求。

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已經給他們進行了職業啟蒙,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未來要奮鬥什麼?需要掌握什麼樣的技能?

所以,父母如果僅僅只是以孩子的成績為評判他們是否是優秀的標準,那麼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就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所面臨的挑戰也會更多。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02做好“職業啟蒙”,孩子可能更為靈活

如果父母能夠在早期給孩子進行職業啟蒙,相信他們也會變得更加靈活,不僅僅只是對學習有興趣,更多表現為興趣廣泛、知識拓寬、面廣、視野開闊。因為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瞭解各行各業的發力點

你長大之後想幹什麼呢?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宇航員,我想當老師,我想當醫生。

為什麼你有這樣的願望呢?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曾問過他們這個問題,而孩子的回答也大都讓父母感到滿意,但是在實際情況之中,孩子確實僅僅只是表達了自己內心所想,從來沒有了解到各行各業的發力點,瞭解到這個職業的需求。

而當一個目標成為飄渺的狀態,孩子自然而然也不可能更加的努力。

2)分析自身的優缺點,找準自己定位

在孩子嬰幼兒階段,其實他們的專注能力、創造力、想象力各個方面都較為空白,而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之中,會慢慢的將此填滿。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時候孩子本身的自我發揮能力是較強的,如果父母懂得給孩子進行職業啟蒙,其實他們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非常多,同時還能去分析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優缺點,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找準自己的定位。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3)找到自己的興趣、目標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一樣,父母對於孩子的職業啟蒙,其實大多表現在給孩子講解一定的職業規則、職業必須。

那麼孩子也會對此進行一定的分析判斷,特別是孩子在三歲以後,這種職業啟蒙對於他們未來的選擇有一定的幫助。

在找到自己的興趣目標之後,孩子也會從小累積,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03“一鍋燉式”的隨意職業選擇對孩子沒有好處

現在有一部分調查可以顯示到90後的大部分畢業生容易跳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也可以分析:或許就是在小的時候,父母沒有進行較為強烈的職業啟蒙。

✔對工作崗位忠誠度不夠

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僅僅只是通過一種嘗試的態度,同時也並不知道自己對目標對崗位的忠誠度就不夠,一旦受到委屈必然會選擇離職跳槽。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日常經驗積累不夠

當父母與孩子學習成績為主要目標之後,其實他們在生活之中的鍛鍊、實踐能力、自理能力都會慢慢的減弱,這種經驗的缺少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與發展。

加之像是一個亂竄的老鼠一樣隨意的選擇工作,必然會因為經驗積累不夠,而遭受拒絕。

✔容易對工作喪失興趣

當我們以興趣為導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然會取得傲人的成績,只是現狀並不是如此,很多人僅僅只是以嘗試的想法去做一份工作,等到自己心裡身體承受不了,自然而然就喪失了奮鬥的興趣。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04作為父母,如何給孩子做好職業啟蒙,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作為父母,必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畢業之後,就待在家裡面當無業遊民,也希望他們能夠將自己之前所學知識能夠發揮到工作崗位之上。

如果想讓孩子變成這樣有所作為的人,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就開始進行職業啟蒙。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①瞭解關於“職業啟蒙”的信息

可能職業啟蒙在於國內並不流行,但是對於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來說,他們從小就會給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

家長可以提前去了解一下這種職業啟蒙所包含的訊息,而不是隨意的將自己所見到過的工作給孩子一一解釋。

職業啟蒙主要是從孩子本身出發分析他的性格,講解一些我們所見到的社會職業,激發他內在的興趣。

②和孩子談論生活中的職業

孩子三歲之後,他們的自我意識較為明顯,也都明白自己周圍人是什麼樣的東西?

除此之外,在幼兒園上學過程中,也會學習其他的一些職業。作為父母就可以隨機的選擇,我們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見到的職業,並且和他們談論這個職業的利弊,以及他們所需的人才。

這種分析規劃是較為必要的,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對於各行各業有比較強的分析慾望。

③帶孩子情景模擬體驗職業

除了分析之外,其實讓孩子體驗這種職業職務才最重要,讓孩子可以較快速的瞭解這個行業的動向。

比如說我們之前所說,孩子玩的一些類似於過家家的遊戲,看似非常的幼稚,但是卻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有所得,也有一種親身體驗的感受。

孩子成績好就一定優秀?不見得,家長“唯成績論”會讓孩子沒目標

④給孩子樹立較為正確的職業觀念

現在很多孩子的工作觀念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甚至存在破罐子破摔,或者抱有無限幻想的狀態。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樹立較為正確的職業觀念,積極樂觀上進,只有讓孩子具有這些特點,他們才能在工作過程之中發揮更好。

寫在最後: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上學之後,就希望他們能夠有好工作。

實際上,這種所謂的好工作,也是孩子在進行職業選擇沉澱之下,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優秀能力吸引到了其他人。

如果我們一味的將成績作為判斷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他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會越來越明顯,在兼顧學習和其他方面培養的同時,讓孩子更優秀,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