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前几天,微博热搜看到“徐晔”两字,就点进去瞄了两眼,这一瞄,就是半个小时,不仅一览小哥哥的容颜,还扒到了一部好看的纪录片-《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观看中,时常会随着病患或医生一起落泪,不免感慨人生的悲剧落到一个人头上的概率虽然不大,一旦发生,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看完之后,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01医患关系紧张的真相是什么?


医患关系的紧张众所周知,就在不久前,陶勇医生事件更是震惊全国。


在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的三方关系里,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医生和病人家属对立的状况,因为在很多病人家属心里,我把人送到你这里,花了钱,你就必须给我治好,如果没有治好,就会将所有的责任以及人财两空的愤怨发泄到医生身上。


但是却往往会忽略疾病本身的性质。


《中国医生》的第一集开始,就直面医患问题,河南人民医院朱医生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曾经有一位老太太,一位去世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对朱医生说:“我想给你撕成碎片。”埋怨朱医生把她家老爷子害死了,事实上,朱医生和老爷子关系很好。


“我也不想高灌注(脑高灌输综合证)发生,他们也知道你是好大夫,那个老太太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我近来血压高了,你再帮我看看,但是这不耽误她投诉你。”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复杂多变的人性里,总是会呈现出魔幻现实主义。


当家属们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却没有看到医生的自责,以及他们选择了这条职业道路——战胜疾病,自己无法做到时的沮丧。

在第四集中,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学术主任孙自敏坚守24年,就为攻克白血病。她曾经做过15年白血病的回顾性分析,最终没有一个痊愈。

17年前,亲历自己的同学患白血病,在自己负责的病床上离世而无能为力,而后她立志攻克白血病。

“工作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因为医生再苦,支撑我们的信念是成就感,但是我们并不没有成就感,工作几年之后,病人都死了,当时真的是不想当血液科医生,我就立志一定要攻克白血病,不攻克白血病,医生也做不下去了。”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自2000年以来,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通过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攻克了脐带血移植植入率低的难题。目前,她已成功救治900多人的生命。


中国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除了普通人缺少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缺乏相互信任的社会文化环境,当然也不得不承认个别医务人员的渎职行为造成的对医护群体的误读,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导致一部分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而《中国医生》的推出,恰恰让我们看到了不管是家属,还是医生,共同目标都是战胜疾病,甚至有时候,面临死亡最近的这些医生,比患者家属更想战胜疾病。


02人生是一场借假修真的修行,金钱真的是最大的困难吗?


帅气的徐晔医生也有自己的成长困惑,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治疗的最后,面对的往往不是职业技能瓶颈,而是患者的负担能力。


纪录片中,大爷老刘和老伴因家中煤气爆燃从而烧伤,老刘全身95%烧伤,送往南京鼓楼医院治疗,老伴烧伤面积较小,在当地医院治疗。


最开始,儿子的态度是全力配合医生治疗,随着治疗费用的增加,负担越来越重,儿子开始退缩。徐晔和老刘儿子多次沟通,争取推进治疗,还帮他们申请了2万元的救助金。


然而在反复确认后续治疗需要上百万后,儿子在不和医生沟通的情况下,擅自离开了医院,全然不顾父亲烧伤地方,在皮肤没有长好前,创面很容易感染,从而消耗身体本身。


接到大爷出院的消息后,徐晔立马去了病房,看着空荡荡的床架,他陷入了沉思,想到了之前的案例,也是因为治疗费用过高,病人坚持出院,最终患者死亡的事件。


这是最让医生感到无力的时刻之一,就像徐晔所说,“有时候可能医术都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在那一小段的片子里,儿子说的话很值得玩味,他说:“我们要考虑的第一是经费,第二个我们要考虑这些事情,本来还好一点,今年搞了一个小厂,前几年也弄了一个房子,厂子卖了也不可能卖,卖了亏大了,卖了也不现实,经费实在是太难了。”


出现复杂问题时,人到底倾向于选择那一边,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同一集中,记录了另一种人间悲剧。


一个母亲,为了救28岁胃癌晚期的女儿(李燕),宁愿乞讨也不愿放弃。在病房里,看着略显乐观的女儿,母亲憔悴的脸上全是担忧。


李燕患病后,丈夫就离开了,治疗的重担全落在了李燕父母身上,李燕家庭条件一般,为给李燕治病,父母借了很多钱。


采访时,母亲说:“不管是我们卖心、卖血、卖肝,都要把她治好,医生讲的有一点希望,我们都要尽心。在外面去讨饭,也要给她治好。”


女儿在里面做化疗时,母亲一人在外面等待,边等边抹眼泪,这是她第一次知道女儿的病如此严重,家人之前都瞒着她。母亲哭着说:“看着女儿经常害病,说不出自己有多大的苦,我想把女儿的病给我还不要紧,我女儿好好地就行了。”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在这两个病例中,一位是儿子,一位是母亲,面对同样的人生难题,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两个家庭,两个角色,两种选择,如果儿女是我们的前路,父母就是我们的后路,太多人长大后,都看着前路,却忘了归处。


尽管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会有很多无能为力,可是在必要的抉择点,希望我们都能看到生活和生命的真相,完成人生的修行。


03对未知希望的坚持,是人类最大的勇气


纪录片里最让人动容的不仅是病人、家属、医生三者的不易,还有人们对未知希望的坚持。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主任医师董长宪的一位病患叫牛牛,一岁半,患有先天性淋巴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牛牛妈妈带孩子去复查,可以看到牛牛纤细的双腿和肿胀的胸腔。


由于牛牛体质非常差,复杂的病情,让董长宪感觉有些棘手。


面对孩子未知的病情和渺茫的求生希望,眼圈红红的牛牛父亲心里早就做了一个决定:“第一,俺孩虽然现在很重,但是我感觉有希望能看好,第二,既然这辈子有缘分,他当我儿,我当他父亲,我不相信缘分就这么短,俺媳妇两个也大致决定,这辈子不再要孩子了,能陪他多久陪多久吧!”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在病房里,牛牛父亲对着镜头说出这些话,旁边的一位住院患者边听边抹泪,天下父母心,大概是感同身受吧。


片中另一个孩子小精浩患先天性心脏病,父母是一对侏儒夫妻,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求治。


第一次手术时,医生告知希望可以一次解决问题,但并不能排除需要第二次手术。
小精浩首次手术出院一个月后,开始高烧,最担心的并发症出现了,这些并发症非常凶险且少见,甚至会发生腹膜后的大出血和血肿,让一个小孩循环的血液基本都流失掉,所以第二次手术风险特别高,完全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在这样糟糕的情况下,医生们选择搏一次。


两次手术60多万,小精浩的侏儒父母说:“自己的娃儿,根本就没得放弃两字,除非是没一点希望的情况下,只要有希望,怎么会放弃呢”


《中国医生》,真的很好哭


幸好,在曲折的求医道路上,两个孩子的病情在短片结尾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流浪地球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在每一次遇到不好的事情时,都会在我的内心深处浮现。


就像这次疫情,正是很多人求生的希望,才最终战胜病毒,回归正常的生活,那些自愈患者的笔记真的是字字诛心。


希望是人类得以战胜各种天灾人祸和生物病毒的动力,是未知天命得以搏的一丝生存的勇气。


在那一线希望面前,医生和患者都是平凡人,只是希望奇迹能出现而已。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2003年非典结束,并不是找到了特效药,而是因为气温上升,病毒也随之消失了,看到这个真相不寒而栗。


而纵观人类历史上,遇到的多次病毒袭击事件,特别是大规模的病毒传染,很少有找到针对的特效药,只不过是病毒放过了人类而已。


疾病面前,人类的力量真的很渺小!


如果人类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的话,我们真的应该珍惜这种奇迹,并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负责到底。也许我们不能在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里拯救整个人类,我们至少要在可以看到的空间和时间维度里对自己足够负责。



而《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对别人负责的人,谢谢这些白衣天使,也致敬全力投入疫情无私奉献的可爱的人们!


图片/《中国医生》纪录片

文字/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