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人才科技资讯(2020.03.16)

《自然-通讯》《德国应用化学》报道近红外荧光染料及生物应用研究领域新进展

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在近红外荧光染料构建生物分子检测平台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阶段性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自然-通讯》与《德国应用化学》。

上交大π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天文系联合厦门大学天文系等单位,依托交大超算平台(π 2.0集群),成功完成4.4万亿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结构N体模拟Cosmo-π测试(使用512节点、20480核心),追踪了137亿年以来的宇宙演化,并打破此前3万亿粒子数的TianNu数值模拟世界纪录(使用13824节点、331776 核心),成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数目最多的天文学N体模拟。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正反超核质量和结合能测量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余刚团队在反物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完成了超氚核与反超氚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该测量结果更新了近50年前测量的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显示了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比早期测量结果约大三倍;超氚核与反超氚核的质量差在世界上首次以10-4质量精度验证了CPT(电荷共轭变换-宇称反射-时间反演)对称性在奇异物质原子核上的成立,这也是迄今为止CPT对称性验证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

南航首次在《Proceedings of the IEEE》上组织专辑并发表特邀观点性综述论文

近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伟强受邀与美国AMD公司的Michael Shuttle博士(AMD Senior Fellow)、美国东北大学的Fabrizio Lombardi教授(IEEE Fellow)在具有108年历史(创刊于1913年)的国际工程领域综合性顶级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IEEE》(影响因子:10.694)上组织了该期刊历史上首个关于近似计算器件、电路与系统的专辑“Approximate Computing”。并受邀发表了该期刊历史上首篇关于近似计算的观点性综述论文“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View of Approximate Computing”。这是我校也是南京地区高校首次在该期刊上组织专辑。

新疆大学材料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据2020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一期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显示,新疆大学材料学学科正式进入全球排名前1%行列,成为继化学、工程学学科后,第三个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中国科大成功制备出34种单原子催化剂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周仕明副教授研究团队,发展出了一套利用电化学沉积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普适性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制备出了34种单原子催化剂,覆盖了多种过渡金属和多种衬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