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品種的竹筍好吃?

老張加油


大家好我是"土家姑娘lishuqiong"下面由我來 給大家分享一下哪個品種的竹筍好吃。

第一;哪個品種的竹筍好吃,這給要看個人口味,畢竟眾口難調嘛,應該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每個品種的竹筍做法不一樣吃法也不一樣,所以只要是愛吃筍的人應該覺得都好吃吧。

第二;那麼就由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當地的一種竹筍吧,楠竹筍,它們不需要人工的干預,依然會長出碩大肥美的竹筍,膚色黑亮但仍然清新脫俗,每年清明前後,是它們口感最佳之時,挖筍,在雨季最好,雨後春筍,滋潤飽滿,它們快速生長,挖筍需要鋤頭,挖取40公分一下,才算是上乘竹筍,但超過這給長度,我們則視為竹,剝筍,需要技巧,最為新鮮的嫩筍,只有生活在村裡的人才能享用到它最本真的體香,嫩爽,剛出土的筍需要先用開水沸煮,可以殺青去澀,同時也起到烹飪時保持水分口感脆爽,竹筍切薄片,被稱為玉蘭片,但不同切法將會帶來別樣的美味呈現,二刀臘肉爆炒後加入筍片同時烹飪,竹筍中大量的纖維素與煙酸,會吸取大量油脂而味道豐富,我們稱這樣的搭配為“刮油”,竹筍回鍋,肉香四溢,筍片鮮脆。

第三;我的老家門前就有一片楠竹林,對於生活在竹林邊的我而言,筍的吃法,絕不會高端複雜,配上農村隨時能找得到的佐料,配菜做出來的原生態美味才叫一個爽,反正我是愛上它了你們呢,謝謝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希望能對你有用。



土家姑娘lishuqiong


大家好,我是阿波很高興為大家回答問題。要說竹筍好吃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的赤壁竹筍最好吃。赤壁市素有“中國楠竹之鄉”的美稱,赤壁竹冬筍底小短粗,呈圓錐形,微彎,筍體飽滿,形態完整,筍殼呈鮮黃色,肉色乳白,口感鮮嫩,單隻重150g以上;赤壁竹春筍底大粗壯,筍體飽滿,形態完整,筍殼呈褐黃色,肉色白中泛黃,脆爽,單隻重300g以上;清水筍筍肉呈乳白色,有光澤、湯汁清晰,允許有少量白色析出物;筍鮮嫩,筍尖、筍節完整無缺,切面光滑,切削平整。這些種類的赤壁竹筍都富含磷、鐵、鈣等多種微量元素,風味獨特,是難得的純天然保健食品。其實竹筍根據採集的季節主要分為三個大種類,分別是春筍、冬筍、鞭筍。首先說春筍,春筍的種類其實非常多種多樣,是在立春之後挖的竹筍,筍體肥大,潔白如玉,口感上更加鮮嫩一些,來自吉食道的泡椒竹筍就是利用春筍來加工製成的,口感十分脆嫩,鮮香不吐渣,隨身攜帶非常方便。接下來說冬筍,冬筍其實就是還沒有長出土的毛竹筍,冬筍是毛竹的產物,其他品種的竹子都沒有。冬筍的生長時間是從十二月到春節前,因為未出土,因此筍尖的肉質柔嫩,清脆爽口,適合蒸煮等。鞭筍,是各類食用夏季和秋季才有的竹鞭稍,產季為每年5月到10月份,鞭筍的味道非常好,但是產量太低因此少有人家會購買。以上就是給大家介紹的竹筍種類及哪些地方竹筍好吃又出名。



啊波走天涯


春筍和冬筍到底哪種最好吃最營養?其實竹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一般春天的春筍比較受歡迎,味道不錯還很好吃呢,還有冬筍也是不錯的,不過我很喜歡吃春筍的,最起碼都是萬物復甦的美食呢。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餚之一。竹筍是竹竿的雛形,縱切面可見中部有許多橫隔和周圍的肥厚筍肉,筍肉又被筍籜包裹著。筍肉、橫隔及筍籜的柔嫩部分均可食用。毛竹鞭抽生後3~6年為發筍盛期,冬季可挖冬筍,清明前後開始採收春筍,早竹的春筍品質比毛竹佳。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栽植兩年後開始收筍,每年4~11月為採收期,7~8月為盛收期。竹筍的筍頭剛露出土面為採收適期,過遲採收,纖維多、具苦味。竹筍,又稱玉蘭片,在一年中,冬、春、夏三季均可吃到鮮筍。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屬鮮嫩食品,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時有苦澀味,味道不好,但將竹筍與肉同炒則味道特別鮮美。竹筍可做湯,也可燒菜,能做出許多美味佳餚。如竹筍鯽魚湯,竹筍燒豬肉,竹筍煮白粥,還把竹筍製作成筍乾、玉蘭片及罐頭等。3










廣州姑娘在新疆


要說那種竹筍最好吃,懼怕當屬遵義桐梓縣的方竹筍啦!

方竹以筍用為主,因生於高山叢林,品質純淨,形態方正,肉厚鮮美,營養豐富,已故林學家陳嶸教授譽為“竹筍之冠”,加之中秋後出筍,形成竹筍上市季節反差,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據當地竹農介紹,每年方竹筍上市初期,都有很多客戶從遠方開車去他們那邊,上山挑選品質好的竹筍親自採摘,一部分自己食用,一部分用於送禮。

方竹筍的營養成分在主要筍用竹中比例是最為適當的,特別是水分含量和氨基酸及人體必須氨基酸含量是最高的,粗纖維含量為竹筍平均水平,脂肪含量最低,故保鮮效果好、口感佳、品位高。在100g鮮重的方竹筍中,水分91.99g,蛋白質3.20g,脂肪0.34g,總糖0.89g,可溶糖0.53g,熱量7.82kj,粗纖維0.68g,磷76mg,鐵0.6mg,鈣18.4mg




貴州醬小子


竹筍是竹的幼芽,在我國各地均有分佈,根據統計,竹筍的品種有毛竹筍、早竹筍、紅哺雞筍、尖頭青筍、麻竹筍、綠竹筍等。

  毛竹筍

  毛竹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竹種,江南於3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春筍,以筍尖剛露出土面時挖取的春筍品質最好,筍殼底色淡黃,單個重1~1.5公斤。筍體露出土面後,筍殼色澤變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稱為“毛筍”,單個重2~5公斤。冬季可挖取冬筍,筍體略呈紡錘形,單個重0.25~0.75公斤,肉質細嫩,夏秋間可採掘鞭筍,筍體細長,單個重0.1~0.2公斤。畝產春筍750~1000公斤,冬筍和鞭筍50~100公斤。

  早竹筍

  早竹產於浙江和江蘇南部,竹稈高3米多,粗3釐米多,有紫頭紅與蘆頭青兩個變種。紫頭紅從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筍,筍殼淡紫,有褐色斑點和小斑塊,筍長15~20釐米,基都粗約3釐米,單個重約0.1公斤。蘆頭青筍殼淡青帶紫,有深紫褐色斑點和斑塊,筍長約33釐米,基部粗3釐米,單個重0.15~0.2公斤,出筍日期比紫頭紅遲約半個月,持續期也較短。畝產春筍500~750公斤,夏秋間可採收鞭筍。

  紅哺雞筍

  紅哺雞筍別稱紅筍,浙江栽培,竹稈高5~5.3米,橫徑約6釐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褐紅,有黑色斑點和小斑塊,中央約1/3青色帶紫,筍長33釐米左右,基部粗3~5釐米,單個重0.25~0.3公斤,畝產春筍200~250公斤。

  尖頭青筍

  尖頭青筍產於浙江杭州,竹槓高3.5~5.5米,橫徑3~4釐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青紫,有褐色小斑點及雲紋狀斑塊,青紫色,兩側青色,筍長33~40釐米,粗4~4.6釐米,單個重0.2~0.35公斤,肉厚味美。畝產春筍200~300公斤。

  麻竹筍

  麻竹別稱甜竹、大葉烏竹等,竹稈叢生,高20~23米,橫徑10~20釐米,出筍期5~11月,以7~8月最盛。筍殼黃綠色,有暗紫色毛。筍長約26釐米,基部粗約13釐米,單個重1公斤,大的3~4公斤,肉質較粗,主要制筍乾和罐頭筍。畝產1000~1500公斤。

  綠竹筍

  綠竹筍產於浙江溫州,叫“馬蹄筍”,竹稈叢生,高6~10米,橫徑4~8釐米。出筍期5~10月,筍殼淡綠帶黑,平滑無毛。筍短圓錐形,向一側彎曲,長16~20釐米,基部粗6~8釐米,單個重0.15~0.6公斤,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畝產約500公斤。

  吊絲丹竹筍

  吊絲丹竹產於珠江流域,竹槓叢生,高約10米,橫徑4.0~6釐米,出筍期5~11月,7~8月為盛期。筍殼黃色帶青、有毛,筍圓錐形,長40釐米,基部粗約13釐米,單個重0.5~1.5公斤,肉嫩質優。畝產500~600公斤。

  甜竹筍

  甜筍竹為禾本科剛竹屬下的一個種,稈高4~7米,徑可達5釐米。葉片下表面密生柔毛,葉片較小,呈矛。新稈密被白粉,稈有細密的縱肋。籜鞘淡棕色,具較密的褐色小斑點並被稀疏而直立的脫落性剛毛。筍期4月中旬,極鮮美,產浙江、湖南、廣東及海南等省。

  淡竹筍

  淡竹別稱毛金竹、白夾竹,竿高6~18米,直徑5~7釐米,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筍期4~5月,分佈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箭竹筍

  箭竹別稱滑竹、箭竹仔等,稈小型,少數為中型,粗可達5釐米。箭竹不僅是大熊貓的主要食物來源,其筍也可供人食用。分佈從秦嶺南坡的佛坪經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寶興最後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佈於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包括甘肅南部、陝西、雲南、湖北、江西。


超哥每日瑣事


哪個品種最好吃,這個只能根據個人口味!下面是竹筍的分類供您參考

竹筍的品種分類我國原產的竹有26屬共200多種,任何竹都能產筍,但可作為蔬菜食用的竹筍,必須組織柔嫩,無苦味或惡味,或雖稍帶苦、澀味,經加工後除去,仍具有美好滋味。在長江流域的筍用竹主要是剛竹屬的毛竹、早竹、哺雞竹、紅哺雞、白哺雞、花哺雞、尖頭青竹、高節竹和石竹等。在珠江流域和福建臺灣等省栽培的是慈竹屬的麻竹、綠竹、吊絲丹竹、大頭典竹等。

(1)毛竹 也叫江南竹。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竹種。竹稈高10-13米,橫徑10-14釐米,竹壁厚,質堅韌,用途廣。江南於3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春筍,以筍尖剛露出土面時挖取的春筍品質最好,筍殼底色淡黃,單個重1-1.5公斤。筍體露出土面後,筍殼色澤變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稱為“毛筍”,單個重2-5公斤。冬季可挖取冬筍,筍體略呈紡錘形,單個重0.25-0.75公斤,肉質細嫩,夏秋間可採掘鞭筍,筍體細長,單個重0.1-0.2公斤,畝產春筍750-1000公斤,冬筍和鞭筍50-100公斤。

(2)早竹 產於浙江和江蘇南部,竹稈高3米多,粗3釐米多,有紫頭紅與蘆頭青兩個變種。紫頭紅從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筍,筍殼淡紫,有褐色斑點和小斑塊,筍長15-20釐米,基都粗約3釐米,單個重約0.1公斤。蘆頭青筍殼淡青帶紫,有深紫褐色斑點和斑塊,筍長約33釐米,基部粗3釐米,單個重0.15-0.2公斤,出筍日期比紫頭紅遲約半個月,持續期也較短。畝產春筍500-750公斤,夏秋間可採收鞭筍。

(3)紅哺雞筍 也叫紅筍,浙江栽培。竹稈高5-5.3米,橫徑約6釐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褐紅,有黑色斑點和小斑塊,中央約1/3青色帶紫,筍長33釐米左右,基部粗3-5釐米,單個重0.25-0.3公斤,畝產春筍200-250公斤。

(4)尖頭青筍 產於浙江杭州,竹槓高3.5-5.5米,橫徑3-4釐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青紫,有褐色小斑點及雲紋狀斑塊,青紫色,兩側青色,筍長33-40釐米,粗4-4.6釐米,單個重0.2-0.35公斤,肉厚味美。畝產春筍200-300公斤。

(5)麻竹 也叫甜竹、大葉烏竹。竹稈叢生,高20-23米,橫徑10-20釐米,出筍期5-11月,以7-8月最盛。筍殼黃綠色,有暗紫色毛。筍長約26釐米,基部粗約13釐米,單個重1公斤,大的3-4公斤,肉質較粗;主要制筍乾和罐頭筍。畝產1000-1500公斤。

(6)綠竹 產於浙江溫州,叫“馬蹄筍”。竹稈叢生,高6-10米,橫徑4-8釐米。出筍期5-10月,筍殼淡綠帶黑,平滑無毛。筍短圓錐形,向一側彎曲,長16-20釐米,基部粗6-8釐米,單個重0.15-0.6公斤,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畝產約500公斤。

(7)吊絲丹竹 產於珠江流域,竹槓叢生,高約10米,橫徑4.0-6釐米,出筍期5-11月,7-8月為盛期。筍殼黃色帶青、有毛,筍圓錐形,長40釐米,基部粗約13釐米,單個重0.5—1.5公斤,肉嫩質優。畝產500-600公斤。


帥小廚廚


要說哪種竹筍好吃肯定是麻竹的竹筍最好吃。

麻竹筍也叫甜竹筍,這種竹筍含有鈣、鐵、蛋白質的營養成分,還有減肥的功效。

麻竹筍炒肉絲非常的好吃,下面說下做法。

材料:

麻竹筍、肉絲、青椒、蔥姜、幹辣椒、生抽、醋、鹽、雞精、味精、胡椒粉、料酒。

做法:

麻竹筍切絲用開水燙,燙好的麻竹筍過涼備用

起鍋燒油,放入肉絲炒出油脂,放入蔥姜幹辣椒炒香,加入料酒、生抽醋放入竹筍翻炒最後加入胡椒麵出鍋,麻竹筍炒肉絲就做好了。





山哥美食


筍有很多種、臨安雷筍、是有名的、冬筍、石筍、苦筍、水筍、幹筍、吉吉筍、我覺得還是水筍再好吃、這個燒火煱也好、做筍乾可以燒鴨肉筍乾堡、特好吃、不用放味精、特別鮮、這個筍是在5月1日左右出來的。



臨安小樓


天目山筍

天目筍乾是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的傳統名菜,由鮮嫩竹筍精製而成,以“清鮮蓋世”、“甲於果疏”著稱,其中最著名的屬石筍乾。傳統品種有“焙熄、扁尖、肥挺、禿挺、小挺、直尖”等,根據不同口味可以分為淡筍乾、鹹筍乾,以及可以直接作為零食食用的多味筍乾等。

中文名

天目筍乾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

類型

名菜

製作材料

鮮嫩竹筍

特點

清鮮蓋世、甲於果疏




速度慢慢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春筍

春筍,一般來說2月-5月份上市的竹筍都可稱為春筍。立春後踩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又被稱為“山八珍”。

2、鞭筍

鞭筍又稱鞭梢、筍鞭、邊筍,是各類食用竹類夏季和秋季生長的竹鞭梢。產季為每年6月到10月,筍型細長,狀如馬鞭,因而得名。鞭筍味道鮮美,但產量極低。

3、冬筍

冬筍特指冬季尚未出土的毛竹筍,因為只有毛竹才會有冬筍,其它品種的竹子都沒有。冬筍的生長時間從頭年12月到春節前,是由毛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尖肉質柔嫩,清脆爽口。

4、雷筍

雷筍是一種叫雷竹長出的筍,自然生長的雷筍要開春才能長出,但現在我們在春節前也能吃到雷筍,這是用人工培育的方法,在竹根部蓋上礱糠以及動物糞便等發酵產生熱量,這樣能使得雷筍提前上市。

5、竹筍

竹筍口感獨特,有清脆的,有嚼勁十足的。味道鮮美,深受大多數人的喜愛。但是同是竹筍,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時節、不同做法,乃至採集時間不同、採集後被送上餐桌的時間不同,每一點細微的差別都能夠影響食用的口感和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