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认为原生家庭环境带来的自卑只会是一生的记忆!这种记忆在你不顺的时候推你前进。在你顺意的时候提醒你谨慎不要回到之前。各种自卑除了是你没有别人好的地方或是你认为没有别人好的地方还有什么会让你自卑?人一生有好几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思想。你小时候家庭就算糟糕透了也不会影响你长大成人后会发光!你发光的时候别人再来说你的家庭的时候你会在意吗?他们是没得说才去揭你以往的伤。过去了的不好的事时时刻刻挂在嘴边是最无能的表现。好汉也不能老提当年勇!当下就是当下!人的一生中总有甜总有苦。先苦的人留下了自卑,那么先甜的人除了没自卑别的样样俱全了?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圈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除了一生的疾病没有什么是要用一生去治愈的。


小豆豆豆豆丫


我想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我爷爷奶奶格外喜欢我姑姑的女儿,我的表姐。表姐是他们带大的,而我只是偶尔去奶奶家吃饭。小的时候,表姐的玩具我不能动,她用过的餐具我不能用她的东西掉了我都不敢帮她捡,否则她会哭,爷爷奶奶自然是要哄她高兴。有一次她有一本很好看的书,我想看,她不借给我,但是转手就借给了她的同学。

我妈妈不是我奶奶喜欢的儿媳妇,我奶奶有原先喜欢的女孩,只是我爸爸非要娶我妈妈。但是我爸爸在婚后又格外听我奶奶的话,所以实际上他们的关系是有裂缝的,只是他们从不吵架,有了矛盾是冷战,但是那个时候我看不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妈跟我说:“你知不知道有时候你回去给你爷爷奶奶说的话,你奶奶再给你爸转述,我们就要生多久的气?”其实我从小话就不多,也不是叽叽喳喳的孩子,我说话都是要想一想才说的,但是我怎么知道我哪句话就让家里不高兴了呢?

于是我说话就越来越少,加上性格本来就内向,所以总是安安静静的。小学到中学,老师给我的期末评语,都是“性格孤僻”。

而且我妈妈对我的教育,加之他小时候从外公外婆那接到的教育,都是“无私奉献不图回报”所以我小时候也不要别人的东西,即便是别人给我的,我也不要。有想要的东西也不敢说出来,我总觉得如果我张口了,就不是乖孩子了。那个时候挺羡慕那些满地打滚跟家长要东西的小朋友,他们哭闹过后就总能得到,而我觉得我要是也那样,肯定会挨揍。我小时候很少挨打,但还是不敢惹家里生气。

长大之后工作了,发现再工作中真的很吃亏,自己明明认认真真的工作,但是比不上那些会展示自己的同事。想去争取一些东西,就总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即便我争取也得不到,又何必去争取。这样的想法真的不好,非常受限制。

也是工作的久了,见到的人和事,我才慢慢开始改变,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开始不总是看着别人的态度说话做事,才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但是跟那些从小就自信的姑娘比起来,我还是差的太多太多了。


活性多糖


深有体会。

从小学说起。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在学校相当自卑,不敢与男生讲话,也不敢跟老师说话,沉默话少,这种习惯影响至今。现在女儿上小学,我也不太喜欢和她老师多沟通。但是我知道这样不好,所以,总是估计女儿勇敢一些,还好,女儿一直都很活泼聪明。

中学时暗恋一个男生,只敢写在日记本里。哪怕那个男生跟我说话我也是脸瞬间红了然后故意装作清高不搭理,实际内心慌乱无比自卑。由于自卑,也不敢交朋友,同学说的新奇事物我从来不插嘴因为不知道,总是独来独往。至今也是,总不愿意敞开心扉结交朋友,身边除了同事,就没有任何朋友。同事关系也一般。

大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谈起了恋爱,对方活泼开朗的性格多多少少改变了我,渐渐自信起来。青春有欢笑也泪水,分手了。打击太大,又让自己变得不自信了,回到了最初的自卑状态。

毕业后,自卑影响着我的交际我的工作甚至我谈恋爱的选择。因为每月要寄钱给家里,留给自己的就所剩无几,省吃俭用舍不得买新衣服,女孩子该有的打扮的年纪因为没钱买就干脆龟缩在宿舍不出去。有喜欢我的男孩约我出去逛街因为自卑我直接拒绝拒绝,选男朋友根本不敢找条件好的总觉得自己配不上。。。

所有的这些,我努力在改,努力让自己自信起来。现在女儿被我教育的活泼开朗聪明伶俐,我绝对不会让她重走我的旧路的。


故事说给风听呵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特别重要,我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妈没有离婚前我乐观,开朗,即使他们经常不在我身边我也并没有觉得缺少什么。后来他们分开之后,我变得小心翼翼,就连亲戚们对我都变得不一样了,小小的我经历了所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刚知道他们离婚的消息我天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哭,但又怕同学知道,第二天总是故作坚强用笑来掩盖,久而久之我发现我总喜欢笑,别人眼里我依旧开朗乐观,但只有我知道我其实真的很自卑



白野猫的小匣子


真的会有影响。

我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大大例例,别人耍帅爱美注意分数时,我穿着不合身衣服、只懂傻笑,懂事晚,造成同学嘲笑,性格就开始内向,虽然表面上没什么,但内心就挺不自信的,而且有些喜欢压你,打积你的父母亲戚,更加不自信。分数成绩一般,没考上好大学处处被说,没办法,想改变,但家人都这样,挺没意思的;想啊天天有人不想你改变、压你。挺悲催的…


叉子龙虾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学,并逐步学习将心理学运用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中。其中,“原生家庭”是多数人最为熟知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日益关注,并试图从中寻找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源以解决问题。那么,你的自卑是否源自原生家庭,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真的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吗?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原生家庭,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萨提亚提出的。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简单的说,原生家庭的氛围、传统习惯、家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子女在家庭中的学效对象等,无不影响着子女日后在社会上及自己新生家庭中的表现。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小时候,我们就像一台摄像机,把我们接触到的大人们的各种信息拍摄下来。等到长大以后,我们又像一台放映机,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就会把那些过去录制的信息给放出来。”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们一出生,就会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影响,这些影响或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但我们的外在言行无一不显示着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这个影响或许来自亲生父母,或许来自养父母,或许来自陪伴我们成长的其他亲人。

据一项心理健康调查显示,父母经常吵架的,子女在人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特种障碍中所占的比例分别高达87%,90.5%,73.9%。

经常在儿童面前发生冲突会造成儿童焦虑、退缩、叛逆、攻击性、反社会行为、人格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夫妻之间发生背叛、出轨、家暴,子女更容易厌学、自闭,甚至自杀。

民国才女萧红,从小经受着原生家庭的暴力和冷漠。母亲早早过世,父亲脾气暴躁,总能因为芝麻点大的小事将人骂到四肢发抖,继母则像陌生人一般。童年的阴影让她孤僻、敏感、自卑,以至于爱情上屡次遭遇渣男,最后孤单一人,在异乡的医院里离开这个世界。

原生家庭可以给我们带来自卑、自负、傲慢、偏执、挥霍无度等消极的的一面,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观、自信、自尊、自爱、勤俭节约等积极一面。

著名作家杨绛出生于1911年,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杨绛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儿就忽略她,而对所有子女的教育同样重视。学业方面,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并没有自作主张的给子女安排,而是教育子女,“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仅如此,杨荫杭还教育她,“坚持原则,敢于说不”。他对子女的生活的要求,就是能够自立。杨荫杭自己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正因为如此,杨绛一生心有方向,不随波逐流。

你是如何变得自卑的

然而,我们的自卑真的是源自原生家庭吗?那或许只是其中之一。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你的自卑可能来自原生家庭,也可能来自其他原因。

  • 爱的缺失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爱的满足,儿童的安全感则源自养育者。在儿童时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是非无法很好的做出判断,这是可以依赖的就是陪伴自己成长的养育者(可能是亲生父母,也可能是祖父母,或是养父母等人)。如果这个时候,养育者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那么,孩子在养育者这里得不到支持,外界信息一下子如洪水般涌进来,没有来自养育者的支援缓冲,孩子的安全感很容易就缺失了,自卑也就容易形成。

  • 家庭教育

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以为孩子没有自尊,事实上,如果一个家庭里,养育者长期的否定孩子,无论是大事、小事,几乎从未给过肯定和鼓励,那么,这个孩子慢慢的在这种否定中,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

而一个家庭里,养育者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包办,几乎事无巨细,孩子没有自己动手或思考的机会,那么,长此以往,孩子没了自主能力,有一天遇到需要自己处理的事,养育者却不在身边,一旦和身边的其他孩子形成鲜明对比,这时,孩子内心的自卑感就凸显出来。

  • 其他因素

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影响的同时,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是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调查显示,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内心往往比较自卑。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个孩子就很容易抑郁。

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29%的学生30天遭遇过校园霸凌,11.59%的案件导致受害人死亡,38.2%的受害者彻底放弃学业,30%的受害者转学,24.6%的受害者休学。“没有影响”四个字,很难做到。

与校园霸凌并行存在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还有师德和街坊邻里。

身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正常的,也是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如果嘲笑讽刺,甚至动员全体学生一起嘲笑,则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扭曲。

最不可预测的,永远是街坊邻里,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开伤害孩子的玩笑,“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种在某些大人看来似乎无伤大雅的玩笑,却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阴影,他可能会因此以为,“一定是我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不爱我”,一度自卑,甚至可能造成骨肉相残的惨案。2018年曾有一条新闻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将襁褓中的弟弟从楼上扔下去摔死,仅仅是因为邻居的一句玩笑话,“爸爸妈妈不爱你了,他们爱弟弟。”(见2018年新闻《五岁女孩将弟弟扔下楼摔死》)。

你所受的伤,或许并不一定是来自原生家庭。

总结:疗愈心中的伤痛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是否童年留给我们的阴影就永远无法摆脱呢?答案是否定的。

你是否一直自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自己,成长经历或许会影响你一辈子,但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寻找疗愈心中伤痛的良药。怎么做?这里提供三步简易法:

1.正确认识你的自卑源自哪里。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校园环境,亦或是街坊邻里。原生家庭固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却不是唯一。校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影响,仅次于原生家庭。而除此之外,就是街坊邻里和其他社会因素了。仔细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到自卑的根源,是改变的开始。

2.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并付诸行动。一旦你真的想改变自己,那就定下决心付诸行动吧,只停留在想象中的改变是无法真正帮助到你的。只有当你迈出了第一步,才会有接下来的变化。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考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不断在关系中积累新的体验,去创造全新的你。

3.从小事开始获得自信,并适时寻求外在帮助。一个人的改变是由点滴开始的,一下子从大方向改变,不但可能超过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还可能因为失败造成更大的伤害。你可以选择一件小事(比如坚持写日记,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文笔;或者读一本书,以此来充实自己……),慢慢积累,循序渐进。必要的时候,向自己信任的人寻求外在帮助。

作为一个人,成长是必须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伤害固然不幸,但更不幸的是,将伤害造成的后果不加分析的归咎于原生家庭或其他人,自己却不努力。

如果您还有其他疑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或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里外雅堂


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前段时间很火,也很真实。



这句话出自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曾经追随过弗洛伊德研究过精神分析,但最后观念不合,自己独立发展,开创了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

而弗洛伊德强调童年的作用的观念,在阿德勒的理论里也传承下来。

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出,成年人的人格基本在儿童5、6岁的时候已经形成。

成人时期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大多数都能在过往中找到原因,这也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强调过往的原因。

小时候的经历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会藏在潜意识里。我们意识不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曾经,我也属于这个群体。当社会如此关注这个群体是,我当初挺不理解的。

因为我自认为那对自己并没有影响。

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上大学之后,学了社工和心理学,我才意识到我平时不善于处理亲密关系,是因为我不安全的依恋人格,而这就是那段留守时光给我带来的影响。



“你去买点东西吃。”妈妈给钱给小孩。

小孩拿着吃的高兴地回来,却发现自己最爱最依恋的妈妈不见了。这种情形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就是这样一个行为,会对小孩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人格的形成也会造成影响。

小孩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会以为是自己的错,是因为他/她妈妈才消失的,妈妈不爱他/她,不要他/她了,自卑也就会逐渐形成。

所以,各位家长,当你要离开时,请一定一定不要突然消失,告诉小孩,妈妈要离开一段时间并保证一定会在约定的时间回来。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Susta


1、首先一个家庭,要有一个好母亲,怎样做好一个母亲?每个母亲可能都没有准备好,有时自己觉得还是一个小孩子,怎么会又生了一个小孩子呢?觉得很惶恐、很唐突。也就是母亲这个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是在家娇生惯养的小公主。突然来了一个小生命,不知所措。

2、母亲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新婚的小公主,变成主妇,要有许多委屈要受,丈夫不再是那个细致体贴的暖男,而是又懒又埋汰的妈宝男。这让主妇的心里也是冲击颇深,欲哭无泪。

3、经济情况: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刚结婚,各种经济压力,突然降生一个小孩子。花费很大,家务活增多。妻子从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少女到凌乱的头发、粗红的手指凉晒着衣物,真是仙子坠入凡间。

各种因素的影响,让这位夫妻没有准备好新加入的成员,什么原生教育,生存、生活问题还没有搞定,哪来的那么心思。暴躁、冷战、不满。。。

如果有一个母亲,心平气和地接受一个新生命,那她是强大的。有些孩子自卑和父亲有关,父亲认为看小孩子是妇女的事,不管不问,大男子主义,暴躁,从不夸奖孩子。如果管就是打骂。关于孩子心灵的事,是一生的事,影响着以后的人生观,工作和学习。

要治愈,也许并不能完全见效:

1、和开朗的人在一起。这个也有难度,因为孩子本身自卑,不爱交际,所以朋友就少。

2、和正能量的人、欣赏他的人在一起,能体现他的价值,让他获得自信。

3、多参加社会活动,如去当义工,去参加舞蹈训练营等。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简单,会如期开花,只是花期等待长短而已。





法度人生


题主所提到的“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这一句话,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

当你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

一般来说,自卑的孩子常出于以下几种家庭:

1.经常对孩子进行言语虐待(语言暴力)的父母;

2.以自我为中心,利己,虚荣心强,“大嘴巴”的父母;

3.以批评为主作为教育方式的家庭;

4.控制欲强,经常打骂孩子,不给孩子空间的父母;

5.如果父母自己本身素质以及文化水平较低,所教出的孩子就可能会有多多少少的心理问题;

6.重男轻女,教育方式比较老旧的家庭。

就来说说我吧。我父母基本上,上面的全占了。记得小时候,我妈经常对我发脾气:我吃饭慢,她会打我;我尿床,她会打我;我不听话(就算她说的话是错的),她会打我;我生病了,她说我是装的;我不做家务,她会打我(省略100万字)。总之只要不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她就动手。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在kfc的时候,我想吃小食拼盘,我妈不让我吃,我说我就要吃,结果她就动起手来了,“啪”一个耳光扇我脸上,接着又是一个,扇了差不多20个,我爸直接“跑路”了,还是旁边的警察叔叔拦下她的。自从那时以后,我就再也不去kfc了,甚至不敢出门,现在想想都后怕。她还经常使用语言暴力,处处贬低我,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因此,我在家整整待了9个月不敢出门,害怕见人。父母的一切行为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我变得自我封闭,自卑,社恐,轻微的讨好型人格,不懂拒绝。

可见,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个人成长以及性格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有些人来说,打倒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创伤。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在这些已经遭受过创伤的人当中,也是有人中途自愈的。

原生家庭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是未来的路是我们自己走的;老天给你一手烂牌,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打好。

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不要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而自暴自弃,试着去改变它,不要让它影响到你。我来推荐几个我自己所用的方法:

1.多读书(社交类,心理学类,认知类书籍),书可以为你疗伤(强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2.如果真的严重影响到生活,无法自愈,就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走路时试着抬头挺胸,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类似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之类的);

4.试着接受自己所在的处境,多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暗示,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是最棒的,加油!”(不要觉得麻烦,亲测有效);

5.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摆脱原生家庭;

6.放弃与父母的抗争,这并不是说你必须同父母斩断联系,而是你必须放弃: 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尝试;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对父母持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当父母作威作福时,你不需要保持沉默,但你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控制自己的反应。

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许直到这一天,你将彻底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爱思考的憨憨


近几年,“原生家庭”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在【奇葩大会】上,高晓松首次公开提到原生家庭,提及和父亲的关系,高晓松说他,直到40岁以后才回想起,二三十岁的时候,由于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年轻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等。高晓松人生最大的痛就是得不到父亲的认可,为此他用了大半生来化解。

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说:

演员春夏因为家里所有女性都离过婚,害怕面对亲密关系。

徐静蕾因为家人太强势,以至于她总在追求着,自己都觉得在矫枉过正的自由。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的确对每个人都有着重大影响,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出。这主要是因为,当你尚不具备判断能力时,你最基本的认知都是来自家庭。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本人原生家庭的复印件。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复印了原生家庭中的行为习气、说话方式及为人处世等方面。

原生家庭如果是不幸福的,那么给你带来的伤害很有可能是一辈子的。

那些童年里听过的:

“我怎么生了你个不争气的东西。”

“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离婚了。”

“你怎么那么笨......"

一次次地否认,一次次地拒绝,一次次地无视,迟早有一天会将你拖进深渊。也许有一天你会被这个社会磨练的外向世故圆滑,但懂你的人一直都懂其实你自卑且自负,善良且敏感,脆弱但却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