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沂蒙革命老区再“革命”,“三化”破解粪污处理难

农村“小厕所”关系“大民生”。自2015年起,临沭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厕所革命”的号召,在农村扎实开展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工作,全县先后改造农村厕所8.28万户。厕所改好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临沭农村,由于近年来农民在家种田的越来越少,家中留守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厕所粪污满了没有人抽,找人帮忙抽了也没法利用,大多数都堆在村头院边露天存放,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农民对改厕颇有怨言。针对这种情况,临沭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出台措施,主动破解难题,通过推进粪污处理加工统一化、粪污销售产业化、政府监管智能化等“三化”管理,实现了全县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再造,有效解决了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问题。


临沭县:沂蒙革命老区再“革命”,“三化”破解粪污处理难


集中科学高效,粪污处理实现统一化

破解农村厕所“抽粪难”,临沭县拿出的第一招,就是统一集中收储。临沭县经过科学论证,聘请第三方厕所管护公司,对全县所有厕所的“抽粪”业务实施总承包,统一抽取,集中处理。并开发应用了信息化系统,对全县改造的8万多厕所进行统一编号,每个厕所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对应的是厕改户的姓名、村庄、联系电话以及报抽报修情况等信息,改厕户的抽粪需求可以直接通过拨打电话、扫描二维码、微信公众号一键提交、微信服务群等多种媒介提交需求,管护公司实时接收任务并及时处置。“用手机APP扫一扫二维码,厕所清理问题就解决了,再也不用自己拿铁锨往外掏粪了。”临沭县玉山镇湖子后村村民王建说,扫码后可以线上预约清理时间,还可以看到历次厕所清理时间等诸多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为了对统一抽取的厕所粪污进行科学处理,实现资源化再利用,临沭县通过测算,结合全县农村改厕分布情况,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在全县规划建设了6处粪污预处理点,每个预处理点可覆盖服务1.5万厕改户,每个预处理点粪污年吞吐量达到6万立方米,6处预处理点可完全覆盖全县所有8万多厕改户。每个预处理点都配套建设了农家肥生物菌堆积发酵厂棚、三级发酵过滤池、干湿分离机、封闭式吸污车和干粪运输车、装载机等,从农户厕所抽来的粪污,就近运输至预处理点,通过添加生物菌对粪污进行发酵,7天即可完成发酵成熟过程,然后实施干湿分离,生产成有机肥再进行销售。

玉山镇是临沭县第一个建设粪污预处理点的镇,该镇建设的粪污预处理点,粪污处理能力不但覆盖全镇1万多户厕改户,还可以对周边养殖大户产生的粪污实施处理,全镇71个自然村已实现对厕改户从需求提交到分配处理以及粪污去处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监控,对预处理点、抽厕过程、粪污去向实现了可追溯管理。“我们依托厕所改造的资源和优势,对粪污实施生物资源化处理,实现了预处理点粪水资源全部回归土地再利用,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走出了一条废物再利用、资源再加工的新路子。”玉山镇党委书记刘崇宝说。

“通过生物菌发酵处理的粪污,养分更加纯净,有机质含量高,通过我们检测,砷、汞、铅、镉、铬等重金属残余含量极少,远远低于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是非常好的有机肥。”临沭县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员徐琳琳介绍说,“人们关注的粪大肠菌群数等技术指标经多次送检,均未检出,使用安全可靠。”

临沭县:沂蒙革命老区再“革命”,“三化”破解粪污处理难

拓展产业链条,变粪为宝实现产业化

粪污完成处理以后,最终流向哪里?在临沭县,粪污转身就变成了宝。临沭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把厕所粪污生产有机肥与绿色农业种植、电商平台推广结合起来,依托粪污处理点,签约种植大户,将处理合格的粪污生产成有机肥,销售给种植大户用于生态农业种植,再通过电商平台帮助种植大户推广销售有机农产品,形成了“厕所革命+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产品基地+电商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良性的生态绿色循环体系。

临沭县住建局局长尹相坤介绍说,按照县里的规划,每个厕所粪污处理点,可签约2000亩的生态种植基地,主要以农业种植大户为主,全县6个粪污处理点可辐射服务1.2万亩农田。为提高经济效益,县里还依托山东宝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商推广平台,向全国推广销售生态种植基地生产的绿色产品,为广大种植户提高经济效益。

陈泉江,临沭县玉山镇人,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的回乡创业大学生,他毕业回乡后,从“厕所革命”中看到了商机,及时注册成立了山东宝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全县所有厕所的粪污抽运加工业务,专职从事厕所粪污抽取、加工、销售,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粪倌”,对使用他们公司有机肥的种植户,他回收全部产品并通过公司电商推广平台向全国销售,年收入达50万元。“我们目前签约发展的种植大户,产业涵盖了茶叶、大豆、地瓜、花生、玉米等农产品,由于生物有机肥有机质含量高,生产出的茶叶等农产品品质好,价格高,收入随之增加,像玉米等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我们公司通过再加工,生产成饲料以后再上平台销售,效果也很好。去年一年,我们电商平台就销售无公害生态有机肥30多万吨,公司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超过了260多万元。”陈泉江说。

“我通过线上平台购买了生物有机肥,应用到我的50亩茶园,不但产量比原来增产了30%以上,由于茶叶的品质好,以前每斤茶叶只能卖二三百元,现在卖到六七百元,价格也翻了一倍多,一年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茶叶种植大户赵胜谈到从产业链中的收获,十分高兴。

临沭县:沂蒙革命老区再“革命”,“三化”破解粪污处理难

信息资源共享,政府监管实现智能化

为做活粪污资源化再利用这篇大文章,临沭县主动强化了政府监管作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数字化信息监管系统,通过建立改厕信息资源库,将全县所有农村厕所改造数量、位置、类型、户主等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管护队伍、粪污预处点、粪污抽取次数、有机肥料销售等信息录入数字化监管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搭建运行平台,逐步形成了“接受请求/已经制定的计划—安排人员处理(实时录入数据)—粪污处理(三级过滤、生物菌发酵)—粪污利用(厕改户自己使用/平台使用/签约种植大户使用)—回访反馈—信息系统化良性循环”的成熟体系,实现了对各类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调度和自动分析,自动生成县、镇、村、户四级后续管护台账,作为主管部门考核管护公司的监管依据和资金补助依据。此外,还可以对粪污预处理点、抽厕过程、粪污去向等进行可视化监管,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的智能化管理。

为确保厕所粪污抽取、处理等后续管护的规范化,临沭县还对厕所粪污抽取、粪污处理以及从业人员、车辆、收费、销售等管理体制进行了流程再造,厕改户层面上,每次花费10元钱就可通过平台系统轻松享受报抽服务,超出的费用由政府给予补贴;镇村层面上,通过设置系统管理员、建设预处理点,可以实现对辖区内所有改厕户粪污抽取、流向、处置的全覆盖管理;县级层面上,可以通过平台系统对全县所有改厕户进行监管、调度和评估;管护公司层面上,通过人员、机械、车辆等投入,收取劳务费用,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开展肥料和农产品推广销售,获取可观的经济收入。为确保厕所粪污产业化发展事业尽快拓展,临沭县因势利导,拨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陈泉江的宝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事业,在帮助他回乡创业的同时,也解决了全县改厕户粪污处理和生态环保两大问题,实现了政府和创业者的“双赢”。

临沭县立足厕所粪污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将“市场+”、 “智慧+”等先进运行模式与粪污抽取、加工、销售等阵地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高效、便捷的智能化运行体制,符合农村改厕实际情况,容易推广且运维成本低,并且使厕改产生的粪污得到了高效的处理再利用,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为厕所革命在农村长久发展开创了一个成功范例。(英荣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