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将哈尔滨移交给国民党,社会立即混乱,成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

苏联将哈尔滨移交给国民党,社会立即混乱,成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

抗战期间,哈尔滨是个移民城市,大约四五十万人口,除了有许多俄国侨民外,是一个远离内地且很不起眼的大城市。

然而,随着抗战的胜利和国共内战序幕的开启,哈尔滨的战略意义却变得极其重要。哈尔滨位于中长、中东铁路的交汇处,是通向苏联和连接整个北满的门户,也是北满第一大城市。

因此,它和齐齐哈尔为连接西满、北满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可以说,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共一直孜孜以求的打通苏联交通的钥匙,就在哈尔滨。

1945年10月,20多名干部从晋察冀来到哈尔滨,成立了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并以滨江省政府的名义组建了哈尔滨第一支人民武装——哈尔滨保安队。在建立武装的同时,还初步接收了哈市及滨江省所属的各地县政权。

苏联将哈尔滨移交给国民党,社会立即混乱,成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

仅仅一个月后,为履行《雅尔塔协定》,1945年11月17日,苏联通知中共地方党、军领导机关和武装力量撤出哈尔滨,准备将城市政权移交给国民党接管。为避免内战,在陈云主持下,11月22日,中共北满分局、松江省委、省军区等全部撤至宾县。

不过,国民党接收哈尔滨的100多天里,交出来的作业与其他地方如出一辙:工厂没能开工,经济更加萧条,物价猛涨。老百姓愤愤地骂道:“什么接收,纯粹劫收!什么青天白日,简直暗无天日!”

1946年2月26日,驻东北苏军参谋长柯里琴科中将宣布开始由南至北陆续撤军。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严重恐慌。因为自苏军撤出沈阳、佳木斯、长春、齐齐哈尔等国民党接收大员控制的一些城市后,立即出现社会秩序混乱,土匪抢劫,坏人横行。3月9日,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对此,中共高层也看得非常清楚,早在4月初,党中央就在电报中指出:“应用一切力量,不惜重大牺牲,保卫长春、哈尔滨,巩固对于北满的占领;建立起全国最大的北满战略根据地。”

苏联将哈尔滨移交给国民党,社会立即混乱,成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

4月26日,哈尔滨市各界代表130人联名电吁东北人民自卫军(前身是东北抗日联军)迅速进驻,中共北满分局以此为契机,决定立即进军哈尔滨。

颇具历史意味的是,解放哈尔滨的主力部队,就是从南泥湾走来的大名鼎鼎的三五九旅。1945年6月,以三五九旅等部队组成的八路军南下二支队在司令员刘转连、政委晏福生率领下,离开延安,南下抗日。日本的消息传来后,正在南下途中的三五九旅接到命令向东北挺进。

随后,部队恢复三五九旅番号,刘转连任东北人民自卫军三五九旅旅长,从南满打到北满,一路势如破竹。4月25日至4月27日,随着苏军的撤退,三五九旅向哈尔滨城外的三棵树地区推进,战斗进行的异常顺利,原先占据哈尔滨的国民党接收大员,早已望风而逃。“各营连排班都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任务,没有遇到抵抗”。

1946年5月3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当年6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及其附属机关全部迁驻哈尔滨市,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哈尔滨一直是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