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通讯员/汤振华 记者/柯文翔

“大家不出门、勤洗手、多通风,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坚持住,胜利就在前方!”2月22日上午,中南民大社区居委会主任龚乃超一边排查东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一边和前来支援的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王媛媛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龚乃超说,民大社区有2000多住户,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只有9名,有了中南民族大学下沉社区一线党员干部的支援后,社区疫情防控人手紧张情况迅速得到改善。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使命,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南民族大学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校园和谐稳定。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2月17日,校党委印发《关于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体在职党员干部以当前所在地为主体,主动参加或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月20日,校党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全校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的通知》,按中南民大社区楼栋划片成立14个临时党支部,把“堡垒”驻扎在工作最前沿。

“临时党支部主要从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党员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引导和心理疏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开展生活物资配送及居民互助,选树先进典型凝聚正能量等五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中南民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金林介绍道。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在校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主动下沉社区防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当好战“疫”卫士,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志愿服务中闪闪发光。连日来,临时党支部的384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一线,全面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从逐户排查、防控宣传、社区执勤、封控楼栋全天候值守到代购物资、送菜上门、心理疏导……,坚决担负起“指挥员”“战斗员”的责任,广泛动员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实现上下联防联控、严防严控,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防护网”,倾力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

让使命稳稳扛在肩头

在疫情防控面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也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担当。

“我是党员,也是后勤保障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们同心协力打好保供战!”2月26日,在东区老年活动中心物资发放现场,集“司机”、“搬运工”、“统计员”于一身的后勤保障处处长戴锋,面对居民的赞扬朴实地回应道。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2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对城乡所有村组、社区、小区、居民点实行24小时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中南民大积极响应并作出紧急部署。接到指令后,当晚,戴锋就紧急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制定封控期间社区生活保障方案,积极向民大社区居民提供物资保障、水电维修、天然气充值、楼道垃圾清理等服务项目,坚持用心筑牢社区战“疫”防线。

在采购量巨大、派送任务紧急、人手极为紧缺的情况下,后勤保障处要求党员干部把使命稳稳扛在肩上,在一周内圆满完成三次生活物资集中采购、配送,共为民大社区居民采购配送各类基本生活物资3784份,逾21吨;物业中心每天为封控楼栋清运生活垃圾约3吨;水电中心为居民提供水电充值服务144次、天然气充值服务逾百次。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志愿参加民大社区疫情防疫工作,非常时期党员就要敢于担当!”看到众多年轻党员干部奔忙的身影,东区第5临时党支部80岁老党员吴金秀老人向支部提出了请求。“关键时刻,党员就要不畏风险、冲锋在前、服务群众,这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佳注脚。”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蔡琼说。

让责任项项落在实处

上有安排部署,下有落细落实。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各临时党支部在各楼栋分别设立党小组,整合党员志愿者力量,坚持“轮流值班”“一对一”帮扶等制度,认真落实好“防”“控”“治”和舆论宣传、应急值守等疫情防控安排,确保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东区5号楼是封控楼栋,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社区专门抽调了校内不同单位15名党员干部,组建了一支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柯尊韬任队长的志愿服务队,对口服务该楼栋。一套桌椅、一顶帐篷,就是他们的战“疫”阵地。服务队每日8小时在岗值守、24小时在线值班,密切关注和掌握楼栋住户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动态,坚持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代购物资、送货上门、代取快递……每项工作环环相扣,把工作要求都转化为最细最实的执行力。“封楼没封情,隔离没隔爱,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在寒冷的时节里,时刻感受着浓浓的暖意!”该栋居民沈老师在微信中这样写道。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2月29日晚九点多,刚挂掉一个老同志咨询电话的离退休工作处干部刘东,正准备坐下来喝口水,放在手边的电话又响起来了。“刘老师,快帮帮我,我肚子疼得厉害,医生开的药吃完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人痛苦的呻吟声。“好的,我马上去给您买”,得知老人是癌症术后疼痛,来不及喝水,刘东立即冲出家门。室外,寒风、冷雨交织,漆黑一片。当他辗转跑了几个药店帮老人买回“救命药”时,头上、身上的汗水、雨水混杂在一起,浑身湿漉漉的。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离退休老同志心目中的“知心人”“贴心人”,刘东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子女不在身边或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只要有困难、需求,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而刘东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从入户排查、发放防疫物资、代购生活用品到送菜送药上门、心理安抚、协调志愿帮扶,处处都能见到他奔忙的身影。同事们说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老同志们则说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让温情时时充溢在心间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志愿者们以平凡人的善举,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汇聚成了防控疫情的磅礴力量,大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 邹老师,我是11栋的党员志愿者,后勤工作人员通知您领取物资后您打我电话,我去帮您把物资领回来。”“黄老师好,您一个人在家吗,家里柴米油盐蔬菜够不够?”“不客气的,疫情时期,大家要相亲相爱。我们住在一栋楼,我们就是一家人。”……这样亲切的对话,每天都会在中南民族大学每个临时党支部工作群内闪现,犹如冬日暖阳,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住在西区3栋的退休教工周老师家里有糖尿病患者,一天突然发现注射胰岛素需要的医用酒精没有了,情急之下就在西3临时党支部工作群内发出求助信息。看到消息的杨菁老师立即回复说家里有浓度为75%的酒精,但不知道是否适合医用。工作群内的退休医生邹晓艳立即告知注射时可以使用并叮嘱道:“一定要给酒瓶上写标记,注明75%度酒精字样,以免混淆”。周老师说,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临时党支部工作群给他一家人带来无尽的温暖。

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战线

2月25日晚上7点半钟,临时党支部工作群内突然闪出一条信息:“北区有老师家属哮喘病犯了,病情较重,校医院目前没有此类治疗药物,外面药店也都关门了,请大家问问谁家有此类治疗药物?”“马上问”“已转发”“在打听”……群内各支部书记纷纷回应。不一会,传来好消息:东区有老师家里存有此类药物。而东区距北区较远,都完全实行封闭管理,又是夜晚,怎么送药过去呢?“我们已安排人员、车辆尽快取药、送药上门!”一直在群内密切关注的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彭树珍回应道。八点钟,群内再次弹出消息,“患者已经用上药,现已好转,谢谢各位的爱心速递!”这时,大家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底泛起阵阵暖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