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上文我們說到, ,致使全球一步步走向全面戰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

其實,新獨裁主義政權興起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20世紀30年代國際性的大蕭條。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大蕭條源於美國,後來波及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作為世界出口國的拉丁美洲、非洲和日本也被深深地捲入其中,只有幾個國家免遭劫難。大蕭條促使各國政府採取了新的政策,但是在許多國家也刺激了極端政治勢力的發展,進而導致國際局勢進一步失衡。

為何會發生國際性的大蕭條呢?

首先,一戰對歐洲經濟的衝擊,直接導致了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嚴酷年代。

由戰爭引發的通貨膨脹是德國面臨的嚴峻問題,每天物價飛漲,一般的購物都要使用大量的貨幣。1923年,強有力的政府行為最終挽救了這場危機,但這是通過其貨幣馬克的大幅貶值才做到的,它對於恢復失去的財富沒有起到絲毫作用。

英國作為工業先驅,戰前已經蕭條的地區恢復十分緩慢,原因在於它過分依賴競爭激烈的出口市場。除了英國外,結構性問題也對歐洲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並持續到和平時代的再調整時期。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的農場主,幾乎都面臨連年的食品生產過剩和由此而產生的價格低落問題。為適應戰時需要,食品生產已經大幅提高,在戰後的通貨膨脹時期,很多歐洲和北美農場主過分樂觀地相信他們良好的市場將會維持下去,所以大量借款購買新的設備。

但問題在於,歐洲農產品的增長加上從美國的大量進口,使得食品價格大幅下跌,進而使債務難以償還,其後果之一就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出。剩餘的農場主承受了沉重的壓力,已經不能保持對工業產品很高的需求了。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此外,絕大部分世界經濟中的依附性地區、殖民地國家和與之類似的非殖民地國家都承受著嚴重的災難。把農產品輸往西歐的眾多東歐小國的生產過剩趨勢更加明顯,在生產熱帶作物的非洲和拉丁美洲也是這樣。

在這些地區,人們為追求出口收益的努力促使當地的大土地所有者擴大了咖啡、糖和橡膠等產品的生產,歐洲的政府和商人把他們的非洲殖民地組織起來進行更有利可圖的開發,他們還建立起大規模的種植園來從事這類產品的生產。

生產經常超過需求,不僅使非洲也使拉丁美洲產品的價格和收益降低。這意味著很多殖民地和依附性的經濟體系沒有能力購買很多工業產品,恰好削弱了對西方商品的需求。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而且,主要工業國家的政府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危機中並未充分發揮領導作用。相反,民族主義的利己思想佔據了統治地位。

與平衡世界經濟增長相比,西方國家更關心的是他們自己對外貸款的回收或者是制定關稅壁壘來保護其本國工業。奉行傳統自由貿易的英國和很多東歐新國家都在實行的保護主義減少了市場機會,使已經很糟的局面更加難以收拾。意大利則在法西斯主義指導下轉向了一個新的政府體制。

世界經濟的崩潰

1929年10月,紐約股市崩潰,經濟大蕭條從美國正式開始了。

當股票發行達到了一種極其瘋狂的程度時,投資者很快失去了信心,股票價格大跌。嚴重依賴股票投資的眾多美國銀行迅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金融機構破產,把它們的投資者也拖向了深淵。甚至在崩潰之前,美國就已經開始回收其較早時候向歐洲發放的貸款。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當金融體系的一個基石被抽離之後,整個經濟體系就迅速崩潰了。緊隨美國危機之後,奧地利和德國的主要銀行也破產了,整個西方大部分工業國的投資資金隨著其債權人的破產和想要向債務國收回貸款而千涸。

隨著投資的減少,工業生產迅速下降,從生產基礎產品的工業部門開始、很快擴展到了生產消費品的生產部門。到1932年,生產水平下降了1/3,這意味著工作職位的減少和工資的降低,反過來又使經濟需求進一步萎縮,並導致了進一步的困難。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新的問題在面臨著失業或工作時間減少和收入降低的工人和中產階級之間出現了。

統計數據顯示,大蕭條期間,西方國家高達1/3的藍領工人長期失去了他們的工作。白領階層的失業現象雖然不是同樣嚴重,但也是空前的。在德國,到1931年,在400萬白領工人中有60萬人失去了工作。大蕭條惡性循環,從1929年到1933年間持續走向惡化。

大蕭條波及全世界

有一些經濟體系從蕭條中緩和了過來,蘇聯正忙於建設一個工業社會,它斷絕了除一些最不重要的經濟紐帶之外與所有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以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的目標。

其結果是使被號召不用外部資金來保持工業迅速發展的蘇聯人民遭受了更大的困難,但也確實使蘇聯得以阻擋20紀30年代發生的經濟蕭條。蘇聯的領導者驕傲地指出,與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災難相反,蘇聯並沒有嚴重的失業情況,而且生產率在穩步增長。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然而,對於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區來說,大蕭條加重了本已十分惡劣的經濟狀況。

隨著生產衰落和收人減少,西方市場能吸收的外國商品更少了。因此,那些生產食品和原材料的國家的產品價格和收入比以前降低得還要多,失業率在拉丁美洲出口經濟中的迅速增長,使這些國家面臨了與西方領導者所面對的同樣的政治挑戰。

日本作為一個仍嚴重依賴出口收入為其進口必要的燃料和原材料提供資金的新興工業國,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對其出口的奢侈品絲綢的購買力崩潰了,導致了大量失業,並再一次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毫不誇張的說,大蕭條期間,日本的農民淪落到了吃樹皮的境地。

1929年到1931年,日本的出口額下降了50%,工人的實際收入幾乎下跌了1/3,超過300萬人失業。雖然日本的經濟在遭到最初的打擊後出現了強烈的回升,但造成一些地區歉收的經濟蕭條使得一些農村人口外出乞討和處於飢餓的邊緣。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對拉美來說,大蕭條刺激產生了新的有成效的政治措施,尤其是國家更多地卷人到制定計劃和進行宏觀調控的事務中。

新政府的努力並未改變大蕭條帶來的經濟結果,這種蕭條超出了大多數單一國家的控制之外,但這類努力在拉美國家的政治發展中開闢了一個重要的新階段。

對於日本,經濟蕭條增強了對西方的懷疑並推動了新的旨在於亞洲贏得更穩定的市場的領土擴張主義。

在西方,經濟蕭條誕生了刺激需求、幫助恢復信心的新福利計劃,但也導致了像德國的納粹主義那樣的極端化的社會和政治運動。

這些反應中的共同之處是其全球性,這種性質使得無法採取任何單純的國家政策以重建全面的繁榮。甚至連吹噓說沒有失業的納粹德國,除了要依賴軍事生產的不斷增長之外,也要繼續面對低工資和其他的一些混亂局面。

為何說二戰是美國埋下的禍根?只因它源於美國,波及世界

寫在最後:

對經濟蕭條的反應,包括在很多國家出現的無能為力和困擾,都促成了20世紀上半頁最大的一次大危機,也是又一次更全面的國際性戰爭的成因之一。國際關係失去平衡,再一次發生強烈的轉變,客觀上加快了二戰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