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内心的孤独道与谁说?

飞天分享


一颗总想依赖的心是不可能自由的。——克里希那穆提

深入地去思考依赖性这个问题,发现大多数人都非常孤独,人心大多数都空虚而肤浅,所以人们依靠宗教、政治、信念、哲学;依赖另外一个人来指导我们如何行事;依赖另一个人给予情感,以证明自己有滋有味地活着。

克氏说,依赖本身不是问题,只是追求一种安全感,而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产生依赖?因为我们的心厌恶害怕孤独,更重要的是我们永远在躲避这种状态。只要心不能彻底了解、感受、穿透和解决这份孤独感,依赖便是无法避免的事,如此一来我们永远无法解脱。 而且依赖别人并不是完全带来安全与幸福,各种问题都会产生,因为奠基于需求的互动关系只会带来冲突。我们通常利用相互依赖的关系来满足自己,但是心里带着目的,真实的关系就不存在了。你利用我,我利用你,心里总想着最终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而会阻碍关系的互动和真正的交流。别人无论能带来多大的慰籍和满足,我们的心中永远会有恐惧,为了逃避这份恐惧,我们就会更想去占有,这样的关系永远不会快乐。

在中国传统中,家人尤其是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常常喜欢黏在一起,应该是一种互相依赖吧!可是这种紧紧抱成一团没有距离的关系,因为太近的相处,对对方过高的要求并认为理所应当,往往也是矛盾的起源。我曾听到许多人的诉苦,互相对对方的指责,尤其是各方境遇、受教育程度并不一致的时候,甚至曾有友人不堪其扰,忧虑家人成了心中最大的负担,而最后叹一口气说:“怎么办呢?打断骨头连着筋。”然后继续互相依赖互相指责抱成团的日子。最近看到一个旅美华人对最近热播的《虎妈猫爸》里家庭成员常常聚在一起过日子的方式大力批判,非常不能理解。我也是认可的,也非常欣赏龙应台笔下瑞士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彬彬有礼但又和人距离三分,比起东方人过分的热络略显冷淡,但是为自己留下了独处的空间,并有利于保持长远的关系。正如三毛所说:“我绝不对人过分热络,这使我保留分寸。”

而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失败在力求和爱人身心灵合二为一的美好愿景中,为什么?因为我们愿意相信这一个人就是我终生情感的依赖,抱着这种观念度过初见的激情,而后就逐渐地失望,甚至生起怨恨之心,继而心灰意冷,说不再相信感情。其实不是不再相信感情,而是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人。可是,可是,为什么我们非得去依赖他人?上一次看一篇心理方面的文章,说爱上一个人有四种原因:他和你完全不同,他身上有你自己的影子,你在他面前呈现你想要的自己的样子,第四种就是你永远得不到他。可是他无论什么样子,他总是他自己,他不会为了你改变,他若改变,你也不会爱他了。他有他的孤独,他想的是他的需求,你还在需求他,他最后也不堪重负了,两个人都累。所以,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们很难走得长远,而平淡如水的关系反倒隽永如初。

感情世界里太依赖他人的人,一定是从没正视过自己的孤独,并如克氏所说去感受、了解、穿透、解决这种孤独。可是凡夫俗子们,具体怎么操作呢?克氏会给答案么?显而易见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克氏的有趣之处也在于能激发了人潜在的思考能力。我自己本身就是在情感方面存在巨大依赖感的人,可是我一直都没清楚具体的原因。回想起来,其实就是因为强烈的孤独感。为什么她要望着蓝天白云、小鱼戏水发呆?为什么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唱歌写字做手工而不去野外奔跑?童年时代因为父母对弟弟过多的关注少了一份安全感,少女时代因为男孩的关注会产生莫名的虚荣来填补自己的孤独,继而可以不谈爱情只相信对我好的人……这一切,身处其中时是迷茫的,并不算快乐的。而今,可以很理性地来反思自省自己,发现自己还是不懂爱,但突然觉察出这也是一种幸福,虽然没有大彻大悟,但是不是可以尝试去理解并认可这份孤独,并逐渐去穿透解决呢?从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依赖他人会拥有更好的人生。


云上方塘


确定是中年人吗?

都人到中年了,难道还没有认清楚孤独这件事吗?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能表达出的孤独那就不是孤独了,大多都是因为内心躁动,甚至有点没事找事,你可能只是却一个异性朋友和你聊天...

不然孤独也好,伤心快好、快乐也好,除了自己还有谁能和你共情?

你结婚了,你的兄弟小王他还单身,他能真实体会到结婚的快乐吗?你结婚了;你的兄弟小李刚离婚或正和老婆吵架,他能体会到你的快乐吗?

所以既然都中年人了,早就应该学会自己与孤独独处了。

毕竟,你的孤独说给比你厉害的人听,他会觉得你无病呻吟;你的孤独说给不如你的人听,他除了笑你,恐怕也做不出什么能帮助到你的事。



花花世界小确幸


人到中年,好多时候看似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健在,儿女绕膝,生活美满幸福,但是中年人的孤独又有谁能体会呢。

一些工作的烦恼、经济的压力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能与谁说呢。有时候真的很想像小时候一样把什么都告诉父母,因为他们总会给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会替你排忧解难,但是现在你会发现说给他们听只会平添他们的烦恼,看着他们满头银丝还要替你忧心,顿时你会觉得真不应该告诉他们,还要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他们其实你也没什么的,要看到他们放心的样子你才会长舒一口气,下次绝对不会再这样做了,即使自己死扛着也不要再自找麻烦了,因为中年人已经很累了。

有时候想找儿女谈谈心,想说说自己是怎么不容易,话到嘴边又好似是抱怨了,听的儿女们一脸不情愿,自己也是觉得过头了,自己的不如意干孩子们啥事,何不让他们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呢,算了吧!

最终是所有的一切自己承担自己消化自己释怀,内心的孤独只有激发为前进的动力,因为上要养老,下要养小,生活还得继续!



笑伊的梦


连崩溃都要考虑后果的人,是懂事也是无能为力。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就是中年人。人到中年,是家的顶梁柱,是单位的中流砥柱,是单位重任难差当仁不让的担当着,是家里白发苍苍父母的期盼,是嗷嗷待哺老二的依靠,又是已成亲情伴侣的淡漠,还是青春期叛逆老大的宿敌……一句话:压力山大,无处可逃。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也是容易令人迷失自我的世界,要难忘初心,着实不易。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奈,面对各种心累,可想而知,每个中年人内心都是孤独的,都是会有崩溃的一霎那。

更孤独的是你的孤独无人诉说,即使是与多年知己,也觉矫情难以张口。即使是酒后吐真言,醒后诉说者与倾听者都会很默契地选择完全忘掉内容,仿佛你压在心底难以消化的孤独痛楚只是一个气球,说完了就没有了。而现实该怎么面对还是只有自己。而你的诉说让自己觉得像个笑话,很令人包括听众都很难为情。

渐渐的,那些孤独说给了一根接一根的香烟,一杯接一杯的烈酒,或者是一盏又一盏的淡茶,一处又一处的风景,亦或某首循环播放的单曲,某本翻了又翻的书本。

越是年纪老大,越是话语寡少;不是迟钝木纳了,而是更通透淡泊了。因为孤独感是始终伴随自己的,是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你和他的密语只有你们俩个知道。



萧沐月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已然看破,内心感到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每一个人无论从出生还是消逝,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我们不用回避这个躲不过的话题,要提前有所准备,以积极的应对解决人生当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中年人是每一个家庭承上启下的顶梁柱,身边都是需要依靠你的人,而你却只能硬扛着一家老小,虽然你也感到体力不支,但是精神支柱不能倒,那是一股发自内心的责任,义务和担当。

活着,就要一直往前冲,去拼搏和奋斗;如果你不够优秀,甚至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那么你随时都可能被淘汰掉,这就是人生的现状,有些许无奈,也有些憋屈和愤懑。

如果一份工作满足不了家庭挑费,不能养家糊口。那么,你就要提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的你,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想找个人诉说衷情,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懂你呢?

别人都很忙,或许父母在世可以为你排遣内心的委屈和压力,但是你终究需要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问题,一个人解决所有的难题,这是人生的磨砺,更是锻造一个人的才能和性格的逃不掉的机会。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都是孤独的。

当我们离开了白天的喧嚣和热闹的情境之后,晚上回到家,华灯初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内心的孤独,有的人可能受不了孤独,会想办法找人来陪,借此排遣孤独和寂寞。

但是也有人却以孤独作伴,读书学习,借以琴棋书画诗酒花,陶冶性情,塑造人格,提升格局。同样是面对孤独,选择的方式和解决的方法,注定了未来不一样的命运和结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屋建瓴,很多时候,只有独自一人通过冷静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凝神静气,心态平和的时候,才能洞悉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来龙去脉。

叔本华说过: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追求的是宁静和闲暇。这也就是人到中年之后,特别是看透世间,摒弃浮华之后的映射出来的心态。

平和中带有一些感悟,独处时才能感受到内心生来就有的淡定和从容。犹如浑浊的泥沙经过时间的磨练,静静地沉淀在谷底,眼中的世界越发变得清澈明亮,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机巧妙用。

作家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每个人,无论你愿不愿意,终究都要面对孤独的挑衅,人一生中落在身上的雪花和磨难,也终究要凭借一己之力排解和解脱。只有经历了磨难和困境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心灵的磨砺。

作家周国平说: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灵魂相遇。孤独让人陷入沉思,进而发现自己,洗涤心灵。

孤独中思考,才能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才能反思人生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发生的原因和症结,这些症结其实都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贪婪的欲望和惰性,包括人性中的弱点。

稻盛和夫在《人为什么活着》中有一段话:不管你多么富有,多么有名,死亡到来时,只有灵魂可以走向那个世界。这时候,你一生的辛苦,在多大程度上磨练了你的灵魂,净化、美化了你的灵魂,这才是最重要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净化的灵魂独一无二。有生之年,别耽误了青春,蹉跎了岁月。通过自己的努力,磨砺自己,每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身的缺点越来越少,让自身的惰性远离自己。

我们都想过不一样的人生,决定人生的成就,就要从每天的一点一滴做起。多年之后,当我们功成名就的时候,就会感恩自己那时的辛苦付出。没有努力的付出,就不会有现在崭新的未来,没有那时的拼搏和奋斗,就不会过上现在想要的生活。一起共勉!


有赞同此观点的,请在下方点赞,有不同观点或者好的建议,请在下方留言。


王桂东


人到中年是一个没有时间享受孤独的年纪。

当中年时就感受孤独的困扰,一般来说会有二种情况:

一、已经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提早完成了人生的物质布局,这个时候孤独就会逼近自己,孤独的感觉渐浓。

二、生活过于平淡无味,前途迷茫而失落,每天处于吃不好也饿不死的境地,因为如果中年为养家糊口为生话奔波的中年人,是没有时间去体会孤独的。

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否属于以上二种中的何一种情况。

如果处于第一种状态,恭喜你!你提前思考孤独这个人生难题,说明已经唤醒自我哲学思考了,你能在哲学大师的著作中获得答案,也可以向身边智者倾诉问题。

你也可能属于第二种情况,那么恕我直言,请放下空想,振作精神、脚踏实地,为自己树立一个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为自己也为家人而再努力一下,看看是否能够改善一下生活品质。千万别找别人述说什么孤独寂寞了,否则除了得到些许同情外,谁也帮不了你!



粗俗喜静之辈


中年人,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

中年人,事业中,职场竞争激烈,上对领导,下对各种小鲜肉,各种压力重重;生活中,身体逐渐不同以往,时而出现状况,失眠、健忘、三高,还有可能出现的慢性病;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另一半的唠叨和抱怨……

中年人,内心从来没有感到这样的无助,内心从来没有感到这样孤独。那么,内心的孤独,到底与谁诉说呢?

与另一半说

另一半,陪伴了自己多年,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呢?事实上,中年危机,并不仅止于事业危机,还包括感情危机。人到中年,很多人面对自己的另一半,已经不想多说,或是无话可说,更多地是在维系一种义务和责任,沉默是常态,冷战是常态。无可否认,还是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存在,他们直到终老还能互为知己,掏心掏肺,无所不能谈——但这毕竟是很多人的奢望。当你想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向另一半诉说时,往往或被另一半不耐烦地打断,或被对方勉强听了也丝毫不能博得半点理解与同情,徒增烦恼和不快。与另一半说,似乎也常常不可行,这是一种多么的无奈。所以,如果你遇到到终老还能交心的另一半,一定要倍加的珍爱。

与子女说

与子女说?他们是否愿意听,他们是否能听得进,他们是否能够理解?似乎你根本没有说的机会,更多地是说了也等于白说。儿(女)大不由娘(父),儿女们都自有自己的事,自有自己的忙,自有自己的爱好与追求。更重要的,不同时代,不同年纪,总有看不见的鸿沟,他们很难理解中年父母的孤独与悲凉。常常,多说一句话,子女都觉得烦,又如何能向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孤独呢?同样无助和无奈。

与好友说

年轻时,有了烦恼或不快,经常会不由自主的首先和自己的哥们或闺蜜诉说。如果有知己,似乎什么都可以与之诉说,包括孤独。知己可以抚慰内心的烦恼与孤独,可以治愈内心的种种创伤。人到中年,如果还有招之即来的知己,那么与他(她)诉说是最好的选择。可以打打电话,可以上上视频,可以发发消息。如果还能偶尔任性地外出,一起喝喝酒,谈谈心;一起跳跳舞,唱唱歌;一起打打球,逛逛街——那么一定是你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可是,事实上,且不说知己难有,即使有,他们也基本已为人夫(妻),已为人父(母),他们自己也已到中年,自己也有太多的羁绊与无奈,又如何能随时听取你的诉说呢?

与自己说

人不能改变世界,不能改变他人,却可以改变自己。求人不如求己,求医不如求己。有了孤独感,不如与自己说。这个与自己说,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向自己内心诉说。整理整理自己的羽毛,梳理梳理自己的内心,规划规划自己的人生,思考思考自己的未来。抛弃你曾经执着的,放下你曾经不肯放下的,释放你曾经的仇恨,忘却你曾经的烦恼,与自己的内心多多地沟通与交流,认清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培养自己真正的爱好……渐渐地,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孤独已经在默默地稀释,你会发现孤独已不再孤独,甚至,你会觉得孤独也会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泰格尔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你一个人的狂欢,经常与自己诉说,与自己内心诉说,与自己内心交流,你终将成为自己内心舞台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掌声响起来,为你成为自己的明星!

(感谢读者阅读,欢迎评论和讨论。欲获得更多分享,请关注“心之说”。)


心之说


油腻中年

大腹翩翩故事多,

当年鲜肉尽消磨。

玉树临风曾昨日,

一头乌发渐落雪。

埋头负重躬行苦,

岁月如刀层层剥。

激情锐气随风减,

暗自咂味不能说。


鹏程0321


我们有亲朋好友,在亲朋好友中,选择和自已最好的人说,排解内心的孤独,化解心中的苦闷。当然我们自己能化解最好,因为每个人都很忙,我们能自已解决,就不麻烦别人了。尽自已的义务和责任,多学习多锻炼,听音乐,让自已处在正确的位置,我们不是演员没有那么多的观众欣赏我们,也很正常。自已看开了一切都好了。


一生平安168168168168


正常情况下,人到中年,多少也能一两个知己相随。

知己,知根知底,情谊真切,自然可以敞开心扉,无话不谈。

几个小菜,两杯酒

或是一盘瓜子,一壶茶。

掏心窝子的话能说,心底的孤独也大可一叙,但说无妨

知己

可以是默默的倾听者,

也可以是直抵内心的劝慰者

有了朋友,有了知己

就没有熬不了的孤独

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