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枪在各国语言里都是不同含义,为何到了我国就被命名为冲锋枪了呢?

军武文斋


冲锋枪,最初,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最为广泛的运用,可谓冲锋枪的黄金时代,德军MP-40、英军司登式、美军汤姆逊、苏军波波沙41/43等都是名闻遐迩的冲锋枪。
关于冲锋枪,最早研发出来的是何种型号,本文作者似乎懒得查考了,网络上历来争议比较大,但却知道率先投入实战的,是一战时德军装备的MP-18,最初,采用了32发蜗牛型弹鼓供弹。

二战时,德军仍有大量MP-18在使用,却已换成了20/32发直弹匣,原因是32发蜗牛型弹鼓存在装填子弹繁琐,使用时容易磕磕碰碰,且易卡弹等的缺点。
当初,德军组成了人数不多的特种作战分队,人人手中一把MP-18,凭借强大的输出火力,撕开协约国军队的防线,越过堑壕渗透到阵地后方,搞袭击炮兵阵地、炸弹药库等破坏活动。

由于MP-18瞬间能发射大量9mm手枪弹,火力是当时交战双方士兵手中5发手动步枪所无法比拟,给协约国军队前沿官兵相当大的震撼,不知道德军手中持续喷出火舌的是什么枪械,就将MP-18称为“子弹喷射器”。
与英国和法国最初将MP-18称“子弹喷射器”不一样,德国人,将MP-18称为“机关手枪”;美国人将冲锋枪,称为“小型机枪”,英国将其唤作“机关卡宾枪”,日本人却叫“短机关铳”。

苏联人将冲锋枪,命名为“自动枪”,看过苏联反映二战题材小说的读者都知道,苏军当时将波波沙-41、波波沙-43这两把二战时装备数量最多的冲锋枪,都称为“自动枪”,使用冲锋枪的士兵,则称为“自动枪手”。 即便AK-47属于战后研制成功最早,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步枪,苏军仍然称其为“AK-47自动枪”,称AK-47为突击步枪,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中国,是使用冲锋枪较早的国家,据百度百科的资料记载,1923年,上海兵工厂开始生产德式MP-18冲锋枪,之后沈阳、大沽、巩县、汉阳等厂亦先后生产,但将口径改成了当时流行的7.63毫米毛瑟手枪弹,采用了20/30发直弹匣,可与军中大量装备的C-96驳壳枪子弹通用。
但中国却将仿制的德式MP-18,称为“手提机关枪”;当然,更多的称呼是“花机关”,因其枪筒外部的散热套为多孔式,又由于可以像机关枪一样连发,据此而得名。至于冲锋枪的叫法,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已经无从查考,网络上肯定找不到读者要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顾名思义,“冲锋枪”也是中国人率先叫出来的。
作为一种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的武器,此枪比步枪短小,射速高,火力猛,特别适用于近战或是冲锋,挂在脖子上,或是提在手中,跑动时,可以轻送射击,因而得名 “冲锋枪”。

国平军史


首先说冲锋枪这种东西,首先呢就不是步枪。然而呢体积也远大于手枪。这是大家的基本认识。



英文里冲锋枪叫做“Submachine Gun”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MG。如果直译过来叫着“小机枪”,这么叫就有点太没气势了。

没气势的翻译方法也不是没有,日本管冲锋枪叫做“短机关铳”

但是从基本原理上来说



所谓的冲锋枪其实还真是一种“机枪”

冲锋枪这个词汇最早来自于对mp-18的称呼



之前也叫花机枪。

对于国内冲锋枪的定义其实一直不准确。只是说“由单兵操作,不配备脚架,通常装有快慢机,发射手枪子弹或中号步枪弹的单兵连发火器”

这样一来AK-47在咱们的说法里正式名称其实就叫做56式冲锋枪。这话可没毛病的。


军武数据库


“冲锋”二字挺表意的啊~ 你想冲锋枪最早的应用场景,一帮德国风暴突击队操着MP18摸到敌军堑壕附近,然后丢出一串M15柄型手雷。趁敌军被炸的七晕八素时,一波冲锋突入,凭借大火力和紧凑的结构在堑壕内清理敌军。撕开一道口子后方便后续步兵跟进扩大战果。这“冲锋枪”三个字很能表明这种武器的用法。

反观德国人把冲锋枪称之为机关手枪“Maschinenpistolen”英国人称之为机关卡宾“Machine carbine”美国人称之为小机枪"Sub machinegun”日本人称之为短机关铳,我觉得冲锋枪这个名字更能体现它在用途上的特性,而不是和机枪、卡宾枪这种枪械特性强关联。


话说回来,在民国那会是把冲锋枪称之为手提机枪...这这个名字同样不如冲锋枪那么直接和表意~


疯狗的轻武


兔哥回答;首先必须说明白一点,冲锋枪、突击步枪都不是什么正规的名称,也都是在我国的称呼,并不是全世界的一个统一的称呼。目前,对于这两种的称呼也只是我们有这样的叫法而已,属于习惯性的称谓。两种叫法一个性质,突击和冲锋本来就是一个意思,并没有第二个含义,最起码从军事中是可以这样理解的。真正的武器归类,都是单兵步枪,这是一个总的范畴,细说就是单兵自动步枪。就像我们喝的茶,有花茶和绿茶,但都是茶一样。


从定义来说冲锋枪定义使用手枪弹,而突击步枪使用步枪弹,这是两者的区别,但这并不是国际上的定义,是我们的定义,这就是为什么各国叫法都不一样的原因。而且,除了子弹的改变,两者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使用目的也是一个传承,因此,这个冲锋枪的叫法也就传承下来,但有人把它定位突击步枪也并不严谨,突击步枪同样也是各国有各国的叫法,并不是规定的称谓。甚至有人说,我们从2000年以后还改过来了,谁告诉你的,为什么改。现在刻意追求冲锋和突击两个概念,实属没有必要。自动步枪每个国家的叫法都不一样,最少也有几十种叫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按照各自的称呼习惯进行命名,这点最重要,习惯性的也是最符合国情的,也是最方便使用的。


枪械作为武器是为作战而研制,而当过兵的人最清楚,军队中最忌讳的就是啰嗦,越简单越好,包括武器装备的叫法,越统一越简单越好,这是所有国家的军队普遍的做法和习惯,别小看这个简单两字,意义重大,甚至关系到生死。军队中就连冲锋、突击这两字都很少提及,一个字枪,例如,取枪,都知道自己该拿什么枪,肩枪、背枪、持枪、枪放下等等,没有人会带什么冲锋枪、突击步枪这个词。所以,虽然是习惯但能懂就可以了,没必要钻牛角尖。


冲锋枪这个叫法是我国的一个习惯性的称呼,过去打仗都会进行冲锋作战,这主要是缺乏重火力,弹药有数,而且讲究速战速决。冲锋两个字也代表勇气,叫着也带精气神。从武器的性能来说,冲锋枪的特点就是可以连续射击,属于自动步枪,精度不如栓动或是半自动步枪精准,但同时间内射出的子弹数量要多很多。当然,实战中的冲锋枪都是采用短点射3~5发,冲锋枪的首发命中率并不差,差就差在了后面的几发精准度差。


再说说突击步枪,两支枪是同一个步枪,叫法不一样。突击步枪目前再突击还是没有脱离冲锋枪的性能。到目前为止,突击步枪首发命中率和冲锋枪一样精度尚可,而后几发没有丝毫的提高,这是由于其结构性质决定的。就是现在的95从精度上也没有超过老的56,81式冲锋枪,为什么呢?因为,都是一种武器,发射方式都是一样的,远不如机枪的精度,更别提栓动步枪了。



突击步枪的称呼是后来随着网络逐渐普及出现的新名词,70年代当兵的人如果你说突击步枪会发懵,没听说过啊!其实就是一种枪,人们认为突击和冲锋有区别,甚至是性能上不一样,其实性能上没有任何区别,子弹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性能及用途的改变,找不到任何区别。当然最大的发展是口径变小了,但上靶率并没有变化。


要变化就必须是加长枪管,像63式全自动那样,像美国M16那样,那才是真正有突击步枪的味道的步枪。至于56冲,81杠,95冲,就让它冲去吧!反正冲锋和突击都是一个意思。就像士兵突击,和士兵冲锋有区别吗?区别不大,都是快速前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冲锋要比突击更朗朗上口,也更符合我们的传统口味,即然如此,叫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呢,喜欢就行了。有人总想纠错,根本就没错自然也纠正不了。到现在除了网络里使用突击步枪这个词,军队中还是这个冲那个冲的,为什么呢,习惯就好,方便就好。


类似这样的叫法不光是冲锋枪与突击步枪之争,手榴弹同样也有,例如,木头柄的就叫手榴弹,卵型的叫手雷,兔哥如果说部队可没有这么多叫法,都叫手榴弹,你信不信,还真要信,就叫手榴弹。方便,习惯,习惯成自然。火炮中也有分争,突击炮,但军队中可没闲功夫给自己找麻烦,就是炮,而且越简化越好。于是有了56冲、56半、81冲、95冲、79冲、56机等等,也有了82迫、40火、99坦、6轮卡等等。


当然,说不定国外网络上也在争论,人家东方大国都叫冲锋枪,我们为什么叫突击步枪啊,为什么不改叫冲锋枪啊。不要争,习惯就好,意思表达到了就好。要争到战场上去争才是本事。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探讨,说说自己的观点。欢迎关


兔哥42928


国内由于早期错误习惯的问题,各种非官方称呼中往往不区分冲锋枪与突击步枪,使得属于突击步枪范畴的56式、81式步枪被错误地冠上了“冲锋枪”的名字。当阵地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是我军传统,故起名冲锋枪,81系列枪械后命名渐变正规。


步兵轻武器


这问题问的………怎么回答呢,给你打个比方,大熊猫为啥在我国叫大熊猫,到了国外要交"panda"?他咋不叫big bear呢,咋不叫“black and white miaomiao”呢?那就是翻译的问题,可以说,第一个翻译冲锋枪的人,他想翻译成啥都可以,就算翻译成“发射的时候突突突突突,方便换子弹的枪”、“咻咻咻贼好使的枪”、“人间小大炮”都是可以的,但是为了能够形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所以翻译成冲锋枪………


盒子仙人


翻译的问题...

国外的冲锋枪应该翻译成“赛机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