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田舍酒,笑谈古人书——剖析诗人王维的田园心理情结

开篇先欣赏诗人王维一问一答的两首田园诗。

山中送别(一)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居秋瞑(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第一首的自问“王孙归不归”,到第二首自答“王孙可自留”,诗人王维完成了心往仕途到梦里田园的心路历程。

下面,我们就剖析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诗人王维由“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建功立业心理到“寂寞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的隅翁心态。

原因有二:

一是其母影响。王维母亲烧香拜佛三十余年,受母影响王维后期“退朝焚香独坐、禅涌为事”。

二是仕途坎坷。主要是二十一岁任太乐丞,因受伶人舞黄狮子案影响遭贬济州。

我们主要讲讲王维仕途“三起三落”故事。其实宦海沉浮司空见惯,王维的仕途与其他政治家比较也并不算太坎坷,他的运气也不算太背。

一、二十一岁当官,半年遭贬。

王维早慧,二十一岁就中进士,官任太乐丞,现代话讲应该相当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副总监。当官不到半年,因伶人舞黄狮子案遭贬济州。这个“伶人舞黄狮子案”大概是颜色反皇忌跳了黄狮子舞,追究领导把关不严责任。王维是副总监,遭贬济州任司仓参军,看仓库去了。你想想,一个上任半年的副厅级青年才俊,刚入仕途就迎头一棒,他能适应的了吗?一是年轻,现代人来看还是个孩子,心理还未发育成熟;二是不负主要责任,受到处分觉得有点冤曲。

二、三十五岁贵人提携,四十一岁隐居。

开元二十三年,王维三十五岁被任命为右拾遗,相当于现代监察部门的一个官职,是个七、八品官员。王维复出升迁,得益于宰相张九龄提携。张九龄一直赏识王维的才华,王维在仕途上也一直追随张九龄,等张九龄官复相位,他就把王维提拔起来。当然,这里也有王维的努力,有诗为证。王维赞颂张九龄的诗词:“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向张九龄表达忠心的诗词:“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强调一下,诗人王维的官德、人品都是不错的。在张九龄罢相贬到荆州后,王维未忘张相旧恩,写信给张相《寄荆门张丞相》:何思竞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日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在张九龄罢相贬到荆州后,门生王维在官场的处境也不会顺利的,到开元二十九年,四十一岁的王维隐居终山一年,四十四岁时开始营建辋川别业,心向田园,跃然纸上。

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三、五十六岁任伪官,五十八岁平反

开宝十五载,安禄山造反占领长安,王维被叛军捕获,时年五十六岁。王维被抓后服泻药装病,后解往洛阳,逼迫任伪职给事中,不从则要被杀头。王维挟迫任职暗中给旧时同僚作诗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此诗有思念前朝意思,唐朝平判后,同僚把此诗献给朝庭,朝庭念王维忠心,没有追究任伪职罪过,给其恢复原职。上元二年,升任尚书右丞,同年去世,时六十一岁,所以后人又称其为“王右丞”。


分享到:


相關文章: